在基于微波与激光混合链路的中继卫星系统资源调度问题中优先级总和、资源消耗和时间是不同量纲的目标参数,为了得到优化的调度结果,首先对目标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再根据基于模糊偏好对优化目标分别确定加权系数,最后利用线性加权法,在对各个目标函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个目标函数加权运算来构造单目标函数,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的优化问题。......
2023-07-02
近年来,北京高考题和模拟题以带材料的命题作文为主,即命题人给出明确的题目,考生不可更改;命题人给出的材料兼有提示与限制的作用。考生在审题时,要细致阅读材料,判断材料提示与限制的话题对象、范围和命题人或隐或显的倾向,如此才能准确切题。
【作文示例一】
(202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第24题)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指导】
第一,从材料判断话题范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建党百年的诸多纪念活动中,考生了解到祖国崛起的艰辛发展历程以及新时代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2021年的考生目睹了国家抗疫斗争中的艰难困苦,也看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精彩瞬间,从而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紧扣学生关心的话题,贴近现实。材料中“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有一个细节“同一个时代”,如果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有好有坏,可以理解有人生逢其时,有人生不逢时,那么相同的时代,为什么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呢?这里“慨叹”“只愿”“深感”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主观认知,感受和认知会影响人产生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作文题目采取了材料中第三种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着眼于个人的“生”与时代的“时”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是希望考生能正确认知“生逢其时”,具有一种积极、正向的思想引导。
第二,从材料判断命题人的倾向。整体看完材料,联系当下的时代大背景,命题人应当是希望考生能够珍惜光阴,奋发有为,正确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材料中列举了三种处世态度,最终以第三种态度作为作文的主题,显然对前两种态度进行了否定。那么,怎么正确理解“生逢其时”?为什么“生逢其时”会感到“时不我待”?如果仅仅是理解为时代对自己有利所以要抓住时机,这显然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并不符合命题人的期待。因此,考生需要进一步去思考,“生逢”之“其时”,不仅仅是“其时”之好,更可能在于其“不好”,充满了困难与挑战(所以“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时代命题已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生不逢时”者、“安分随时”者,都是在逃避时代的使命,唯有“生逢其时”者才能深感时不我待,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理解充满正能量,它既符合命题人的想法,也符合当下的时代命题。
第三,从材料判断题目的内涵。“论生逢其时”显然是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作文要表达的观点,此类型作文在近几年的高三模拟作文中比较常见。举例来说,2019年朝阳区一模作文《与国同梦》、东城区二模作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兴区一模作文《相信未来》,2021年朝阳区一模作文《一个“真”字见精神》等,都是观点型命题作文。本则材料“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着意让考生讲述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引导考生思考在特定时代中找到并选择正确的道路,才会“生逢其时”。正确理解了“生逢其时”,就可以对“生不逢时”“安分随时”做出否定的回应。
【优秀例文】
论生逢其时
大兴一中2019级高三(2)班 李知晗
面对同一个时代,总有人慨叹生不逢时,也有人只是安分随时,但更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其实,每个时代都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应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抓住时代机遇,直面时代挑战,积极主动地使“生”“时”相逢。肯定“生逢其时”的人生,才能积极实现人生价值,更是无愧时代责任的正确选择。
时代总是同时给人机遇和挑战。有些人看不到时代的机遇,只因受了时代的一丝打击,便整天怨天尤人,或者是退缩不前,得过且过。这样哀叹生不逢时或安分随时的人不思进取,守株待兔,妄想某一天时代赐福于他,最终只会被时代遗忘甚至抛弃,在无所作为中虚度人生。
只有坚信“生逢其时”,才能让自己主动适应时代,紧跟时代潮流,乘着时代机遇的快车成就自己,借着时代挑战的砺石磨炼自己、锻炼自己,并最终积蓄起击破挑战的磅礴力量,赢得新的机遇,取得新的成就,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实现,让人生的意义得以彰显。
生逢其时,不仅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选择,更是无愧于时代责任的选择。100年前,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社会飘摇,民生动荡。值此生死攸关之际,一群人担负起民族存亡的大任,如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泥泞不堪的旧时代,走向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纵然时代风雨如晦,共产党人有生逢其时的忧患意识,他们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与担当,艰苦奋斗,勇毅前行,最终让中国改天换地,取得辉煌成就,筑成不朽丰碑。
生逢其时,就是要勇担时代责任,积极奉献时代,不愧前人昨日的奋斗,开创更美好的未来,让时代发展的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当下,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的梦想。值此,我们更应以生逢盛世的自豪感,勿忘昨日之苦难,无愧今日之使命担当,不负明日之伟大梦想,创造更辉煌的新时代。
【点评】
本文写作贴近现实,开篇阐明论点—肯定“生逢其时”的人生,才能积极实现人生价值,更是无愧时代责任的正确选择。在后面的行文中,从个人价值与时代担当两个层次阐释了“生逢其时”的意义,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为素材,引发学生思考:在曾经那么艰难的时代共产党人尚感“生逢其时”,对时代使命义不容辞,更何况是成长在这个复兴盛世的新时代的新青年们呢?这个观点积极有力。
(点评教师:大兴一中 薛梅)
【作文示例二】
(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2021年北京市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第26题)
数字“1”和“0”在生活中很常见,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以“‘从1到0’和‘从0到1’”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逻辑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指导】
第一,从材料判断话题范围。“1”和“0”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数字,但在语文的作文中,显然不是让考生讨论这两个数字的数学意义。正如材料中所说“1”和“0”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这就引导考生对这两个数字进行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进行引申,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对“0”和“1”的概念界定入手,继而界定“从0到1”“从1到0”的含义,进而再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从材料判断命题人的倾向。材料从生活中的两个简单数字入手,形象具体。从简单意思上讲,“0”代表了无,“1”代表了有,“从0到1”似乎代表了一种进步,而“从1到0”则代表了一种退步,但在生活中只是如此简单的理解吗?显然不是。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分析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命题人希望考生看完材料后,着重思考“丰富的象征意义”:“从0到1”,是从无到有,是开始;是创新,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是事业的开天辟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质的飞跃与突破,如刘翔、苏炳添之于中国乃至全亚洲体育事业的历史意义,是“0到1”之后“1到N”……而“从1到0”,是消逝,是舍弃,是否定,是放下,是忘却;是事物或历史的消亡与寂灭,是繁华落尽,是见证不再,是一个时代的告别;是腾空欲望,是断舍离,是清空大脑;是归零,是清零,是抛弃过去的自己,从头再来;是回到原点,准备再出发。挖掘出材料丰富的象征意义后,考生的作文思路显然也就打开了。界定了“从0到1”“从1到0”的含义,再将“从1到0”和“从0到1”之间建立关联:统一性、相似性、相对性、对比性、同一个领域……自圆其说,合理过渡即可。比如:从人生不同阶段来说,“从0到1”是血气方刚,追求成长,“从1到0”,及其衰也,戒之在得,需要不断清理与腾空欲望,直面生死;“从1到0”和“从0到1”是历史循环周期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王朝的盛衰迭代,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从0到1”到“从1到0”,再“从0到1”,不是简单重复,是跨越螺旋式上升;创业打天下“从0到1”难,继业守天下“从1到0”易;如,比较“从0到1”和“从1到0”,哪个更好……
第三,从材料判断题目的内涵。“‘从1到0’和‘从0到1’”命题类型复杂,兼具寓意型命题作文和关系型命题作文两种特点。寓意型命题作文即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的意义,如200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这类作文的命题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只有把握住深层的寓意,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深刻。因此,本篇作文一定要先界定“0”和“1”的概念,继而赋予“从0到1”“从1到0”深刻的含义。关系型命题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其间的关系,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因此,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类作文是近两年模拟甚至高考作文的“新宠”,如2019年房山区一模作文《大我与小我》、2021年海淀区一模作文《志气与争气》等。甚至还有不出现“和”“与”等关联词形式的关系型命题,如2020年海淀区高三期中作文《行以致远》、2020年朝阳区一模作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等。“‘从1到0’和‘从0到1’”两个短语以“和”连接,两个短语可以构成并列、对立、递进等关系,具体以考生对两个短语象征意义的界定而定。总之,本篇作文需要赋予命题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的两个要素。
【优秀例文】
“从1到0”和“从0到1”
大兴一中2019级高三(2)班 李知晗
“0”和“1”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0”代表无,“1”代表有。人类永续发展,就像是“从0到1”,不断开创事业,追求卓越,又能“从1到0”,放下过去的荣光,看清自己的不足,踏上未来新的征程。
“从0到1”,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新事物的产生,是新事业的开创,新事物、新事业往往带来的是新环境、新时代、新机遇,是积极的、进步的变化。如北斗系统这一新事物,使我国通信进入独立自主的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新事业,为我国各行各业带来新机遇。可见,“从0到1”就是发展的重要体现。
“从0到1”,虽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但背后却是筚路蓝缕、坚苦卓绝的斗争。“0”和“1”两点间连不成最短的直线,而是一条曲折萦回的曲线。然而,我们却从历史中看到,在克服万难实现“从0到1”之后,很多人和一些国家却由盛而衰,未能继续前行,反而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继续“从0到1”的动力。这些人始终让自己处于“1”的状态上,安于自己的成就,不思进取、不念忧患、不愿付出,最终难以更上一层楼,以致新情况发生时无力应对,被历史的洪流淘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让自己归“0”,放下自己曾取得的荣誉,正视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的缺陷,接受历史的新挑战,重新从“0”开始,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向着下一个“1”迈进。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懂得让自己从“1”到“0”。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因胜利而自满,反而继续以“进京赶考”的姿态开启新中国建设;进入新时代,全党依然牢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教导,不管过去试卷成绩有多优秀,继续从“0”开始,带着不忘使命的初心,答好新时代的新试卷。正是“从1到0”,让我们下一次“从0到1”的征程充满了动力,保障发展的持久延续。
“从0到1”“从1到0”,这两个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发展的大道理。“‘从0到1’和‘从1到0’”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二者相辅相成。“从0到1”助推我们迈向新的发展,而“从1到0”则让我们始终保持初心,为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点评】
本文开篇即对“0”和“1”赋予象征意义,并阐明了“从0到1”和“从1到0”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论证思路清楚,语言干脆利落,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皆有,且恰当明晰。论证中有正反、层次递进,说理层层深入。
(点评教师:大兴一中 薛梅)
【课后训练】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一模语文试题,第23题)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情况,需要人们去面对并做出反应。学会如何应对,应该成为引领人们成长的重要方面。
请以“应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不少于700字。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审题指导】
第一,从材料判断话题范围。“应对”是面对并做出反应,即采取措施(行为)、对策(方法)以应付出现的情况,它是本篇作文的核心概念,考生必须抓住概念内涵。材料中,“新情况”是情境,“成长”是“应对”的结果,或者说是对“应对”的思考,材料旨在让考生带着“新情况”,写“应对”,写“成长”,后两者为重。
第二,从材料判断命题人的倾向。材料明确给了“应对”以解释,即面对并做出反应,考生围绕这一话题可以有多个思考角度:学会“应对”,怎样“应对”?“应对”引领成长……但命题人在材料中又对“应对”做了一定的限制,即生活中的“新情况”。“新”是个相对的概念,有“新”就有“旧”,谈“新”离不开“旧”。考生在行文中需要有对比、比较的意识,或有“新情况”情境设置,如新事物出现、重心转移、矛盾激化、形势堪忧、危急存亡……或猝然临之、无故加之等情况出现。“引领人们成长”是材料已赋予“应对”的意义,应指面对“新情况”而产生的变化: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价值追求……总之,是指精神层面的发展、深入、成熟等。“成长”有变化,前后不一样,是动态过程。所以,作文重点是谈“应对”及“成长”,而不是“新情况”。
第三,从材料判断题目的内涵。“应对”属于话题型命题作文,即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考生对话题进行分析和切割,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举例来说,200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说“安” 》,2020年海淀区一模作文《文化互鉴》、东城区一模作文《突围》,2022年东城区高三期末作文《说同行(xínɡ)》等都属于话题型命题作文。此类作文虽然写作空间大,但要注意材料中所给的或显或隐的限制,切不可“无限”自由。
【优秀例文】
应 对
大兴一中2019级高三(2)班 李知晗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新情况需要去应对。学会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是我们成长中的必修课。
学会应对,首先是学会面对。所谓面对,就是在新情况来临时不躲避、不退缩,而能积极地承认新情况,正视新情况。逃避只会关上希望的大门,“面对”才能找到冲破新情况束缚带来的新机会,抓住新情况带来的新机遇。“新冠”疫情的出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冲击。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积极面对,第一时间公布疫情信息,发动全民抗疫,采取严厉的防疫措施,成为世界上防疫最有成效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有一些国家不正视疫情问题,蔑视生命,采取躲避的态度,最终导致疫情蔓延。
因此,学会面对,是学会应对的第一步。
只有正确面对新情况,我们才有可能施行有效的应对措施。出现新情况,敢于面对,也要积极做出反应。然而,即使有时我们积极做出反应,却依旧会以应对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我们因此就不应对吗?显然,我们不能因暂时的失败而放弃应对。我们外部的世界纷繁复杂,瞬息万变,而我们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知识储备又是那么有限,因此,在应对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犯错误。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见,应对是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纠正的过程,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后,面临着如何治理一个新国家的新情况。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们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不少低谷,但幸而每一次都能及时改正,使我们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应对不是一劳永逸,而是在不断调整,在改进中前行。
新情况重在一个“新”字。因此,在应对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秉持创新思维,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勇于大胆尝试。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回顾党的百年征程,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共产党是多么具有创造力的政党。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构想……不断以新思维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法宝,也是我们在应对过程中必须学会的本领。
希望我们能积极面对新情况,以实际分析新情况,不断调整应对策略,大胆开创新的思路,以应对来引领我们的成长。
【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对“应对”做出的解释,先谈面对,继而论反应,重点论证面对新情况该“如何”应对—敢于面对,不断应对,以“新”来应对。论证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始终围绕材料中心作文。
(点评教师:大兴一中 薛梅)
有关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校本教程的文章
在基于微波与激光混合链路的中继卫星系统资源调度问题中优先级总和、资源消耗和时间是不同量纲的目标参数,为了得到优化的调度结果,首先对目标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再根据基于模糊偏好对优化目标分别确定加权系数,最后利用线性加权法,在对各个目标函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个目标函数加权运算来构造单目标函数,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的优化问题。......
2023-07-02
由于漫画大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因此,材料作文回归高考后,漫画类材料的立意作文,便成了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作文题型。作为材料作文素材的漫画大多属于讽刺性的漫画,对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进行讽刺或批判。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由图画到生活—把握漫画的寓意。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第一步:观察漫画,概述画面内容。教育孩子的问题。......
2023-07-16
由公共关系学科的本质决定了社会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实务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公众至上原则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对象,也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首先,公司配合警方全力封锁泰诺产品生产厂流水线,收回和封存了市面上的全部泰诺止痛药。自公共关系产生之日起,诚实可信一直是公共关系遵循的重要准则之一,也是社会组织成败的关键,任何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都是与公共关系的准则背道而驰的。......
2023-07-16
对于大型复杂的气缸体等铸件,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铸造缺陷的产生。要根据铸件结构及铸造缺陷的特征,在不影响铸件结构强度、使用性能及确保安全运行等的前提下,选择较合适的修复方案,尽量减少损失。工业修补剂可用于铸件非加工表面的铸造缺陷的修复,如气孔、砂孔和渣孔等。4)配备技术熟练的气焊工人,防止焊接区域内部再产生气孔、夹杂和微裂纹等缺陷。......
2023-07-02
4)编制润滑工作所需的各种基础管理资料,如各种型号设备的润滑卡片、油箱储油量定额、润滑油消耗定额、设备换油周期、油品代用的技术资料等,以指导操作人员做好设备润滑工作。5)按润滑“五定”要求(后详述),搞好在用设备的润滑工作。1)润滑“五定” 是指:①定点,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保持其清洁与完整无损,实施定点给油。2)贯彻执行设备润滑“五定”与“三过滤”规定。......
2023-06-21
鲶鱼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的中下层,多栖息在水草丛生、水流缓慢的底层。鲶鱼的生活习性与鳜鱼有不少共同之处,虽种属相距甚远,但在钓法上却非常接近。5~7月是鲶鱼的生殖季节。产卵前和产卵后的鲶鱼都有较强的摄食欲。钓线的粗细是无所谓的,鲶鱼不会因钓线粗而不咬钩。鲶鱼视力差,搜索食物主要靠触须的摆动,故而饵的颜色无关紧要。鲶鱼的咬钩与它的捕食动作一致,少有虚假的试探性动作,在漂的反应上都是一次闷漂。......
2023-07-05
当进攻方边前卫7 号在后防线身前与中场线身后接球时,意味着在这一瞬间有效的外场防守队员可能只有4 人,对方已经到达可以创造最后一传甚至直接射门的时候,防守的警报就必须拉响。黄色虚线显示了当中后卫上前时,后腰球员回撤去填补后防线的空间。......
2023-11-01
在此基础上,基于此功能架构我们提出了一种实现多层资源优化跨无线、光和BBU层的全局评价方案,以保证QoS的要求。在第一阶段,GES可以根据全局评估因素在多层资源中选择最佳的目的地BBU。为了衡量业务供应选择的合理性,我们定义α作为考虑所有多层参数的全局评估因子。在BBU函数中,由于维度不同,很难对CPU和存储的利用率进行评估,为了测量BBU选择处理的合理性,可调整比例权重φ来调整其比例。......
2023-06-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