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论》以其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涉及面宽的优势,对研究新时期舞台美术,乃至整个戏剧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对当前舞台美术创作实践也有参考和启迪作用。《散论》重点写的是新时期舞台美术,但也回顾了我国舞台美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散论》就“散”在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全方位地去审视新时期舞台美术的种种现象,构建了作者关于舞台美术整体上的理论思考。......
2023-07-15
曹 禺
我首先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和戏剧界人士,向同志们表示祝贺,祝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了。这是一件大喜事。
我看了一些你们这次座谈会的简报,在张庚同志的发言中,谈到了关于戏剧舞台美术很多很好的意见。他的头一句话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就是舞台美术工作者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而多年来,我们对同志们的成就认识是很不够的。现在可以说,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不是几个导演、几个演员就能演出一个戏了。而且,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观众,都喜欢看看布景怎么样。刚才听孙浩然同志谈到在座的各位都是舞台美术界的专家。各位就是在剧本、导演等意图的框框(“框框”的提法也不一定对)中,体现这些意图的专家。我觉得舞台美术包括的东西非常多。我刚才听到了一句挺有意思的话,瑞士舞台灯光的老祖宗阿庇亚说,灯光是舞台上的画笔。所以,如果没有灯光的专家,各位的创作意图就无法实现了。当然,还得有服装、道具,等等。舞台美术是有相当大的学问的。这个座谈会上,有一百一十篇论文进行了交流,这就是证明。这些论文,数量不少,质量也不低,这在中国的舞台美术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件大事。我们需要这么一个学会,这个学会的前途是无限量的。
过去,大家说我们是戏剧艺术界里的少数族,是孤儿,这句话说得虽然俏皮,却悟出一点真实的道理。现在,舞台美术在演出中能达到和谐的、调子高的、有美感的东西,观众肯定是欢迎的,起码是内行、懂行的观众。因此,舞台美术在戏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是老早就注意到的问题了。但是,要把舞台美术家团结在一起,聚在一起却不容易。中国有一句话,叫作“文人相轻”。当然,这一次我们舞台美术家刚好相反,是团结的。现在是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不管是戏剧家、各种文艺家,应该说都是要团结的。
去年,我去外面走了一趟,看到有些变化,主要是舞台的变化,剧场的变化,也就是运用伸出式舞台。舞台伸出去,变成三面看了。我在华盛顿看到的舞台是在观众厅中心,可以四面看。这个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还得再看。我有这么一个意见,由于剧本都在搞各种各样的新的形式,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所以,舞台与剧场也要变化,舞台美术也需要新的形式。我看到国外的演出,很简练,要表现的观念很集中,很含蓄,不像我们有的搞得很华丽,宫廷式的,很实的,实到茶杯里就要有茶叶。但是在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说,新的东西我们欢迎,可我们没有这样的剧本。我认为,我们还不能放弃那种镜框式的、箱子式的舞台装置。演易卜生的戏如果舞台中间放一个什么东西,味道就没有了,无论如何是搞不好的。我想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剧本的特殊需要,导演的特殊需要,舞台美术要适应这种需要。当然,我们的舞台美术非常需要吸收一些外国的东西,但也不能乱用。我认为我们舞台美术家的创作精神非常好,但我还得重复一下,就是你们的学生们,看到一点新东西就乱用,这个要注意。我们搞任何东西都是要统一的,即便是荒诞派(不过荒诞派我并不熟悉),也有它的统一性。换句话,就是中心人物的思想感情,中心的主题思想,必须以统一的依据来创造,来发挥。
艺术创作是受物质限制的。我觉得限制是一件好事,问题是要在限制中看到不限制的功夫。如中国的传统绘画,在一张纸面的限制里,画出千山万水,画出宇宙间的神奇来。我们舞台美术家也应做到这一点,如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创作出无限的空间。再提一点,就是民族化的问题,化得好不好,是很有差异的。国外舞台美术家到中国来,他们就喜欢看我们中国的演出、中国的导演处理、中国的舞台美术家的创造。这个民族化,究竟是探讨些什么内容?我想,就是几千年的民族传统精神所创造出来的、其他国家所不能有的、表现人民生活的美好的观念。因此在民族化的问题上,有这个创造和没有这个创造是大不相同的。这是很重要的,很需要的。这个问题,大家还可以继续讨论下去,因为我们要搞舞台美术展览,而且还要拿一部分参加国际展览,如果我们不拿地道的中国学派的东西,恐怕是不相称的。
我觉得教育下一代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培养出真正的舞台美术专家,能够在国际上站住脚的专家。这样的专家当然有几个,但我更寄希望于我们的青年和少年。要培养苗子,把我们的实践经验传授给他们。戈登·克雷的想法很特别,他不要剧本、不要导演、不要演员、不要灯光,演员只是一个大木偶。有些地方是讲得过火些,但有些地方也有一定的道理。作为创作人员,就是要有敢想的精神。在现在的潮流中,过去的老的东西不行了。我不是卖老,我现在七十一岁了,恐怕我赶不上了。我没有专门系统地研究过某一位专家的作品,但我希望同志们要有各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我愿意再讲一下与修养有关的合作问题。如果两个人的文化修养都比较高,都能够欣赏人家的好处,就不至于在合作中产生矛盾。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我还想谈谈观众。我觉得中国的观众还不够文明。我说的文明不是指从前贵族、老爷看戏那样的“文明”。我知道我们的观众很爱看戏,爱看我们的演员的表演,也爱看我们的舞台美术创造。但他们只能说,这个布景不错啊!而对舞台美术创造、对后台无名英雄就不注意、不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尽量解决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你们回去以后,可以通过报纸,做一下大大的宣传,就是如何使观众觉得我们的剧场是个神圣的地方。我们舞台美术家花了这么大力气,总要有点知音嘛!我们要使我们的观众是我们的知音。在外国的剧场里面,欧洲是一天换一个戏,英国可以一个星期换一个戏。他们的老观众很爱看戏,他们戏的排练与观众的爱好结合起来。我谈这个问题,就是说,没有一个好的观众,我们就白干了。连我们舞台美术创作上的错误、缺点,都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批评了。所以,我们要提高观众的文化修养和文明,使他们懂得欣赏,成为我们的知音。英国国家剧院首席美术家、国际舞台美术协会副书记约翰·波里亚谈到,他们的观众看戏就很注意是谁搞的设计,谁搞的装置,这能成为买票选择的原因之一。可见,人家的观众是很关心舞台美术的。
再就是我们要搞舞台美术史,西方和中国的舞台美术史。当然,不是两三年内能搞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有愿意做研究的人,可以着手做这方面的工作。要为目前的舞美工作服务,为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服务,必须要有一个舞台美术史。我听说,西方这种史料很多,我们翻译了一些,但还不够。因为翻译有个毛病,大家不易看懂。我们要编我们自己的,不要搞得高深莫测。我认为戏剧丛书之类的蛮好,介绍一些简单的舞台美术史。所以搞舞台美术史不只是为我们自己,在国际上,我们有这么一个东西,也是我们的光彩。
还有刊物问题,将来可以是个专利,现在不一定办月刊,可以办成丛刊。刊登的不光是在座各位专家的论文,而且包括灯光等舞台各部门专家的文章,刊登致力于普及的文章。现在舞台美术已经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你们已成为中国第一代最好的舞台美术家,但是下边一些基层工作者对舞台美术就不大重视,例如对灯光的一些起码知识都不懂。如果刊用的文章是有指导性的、常识性的、趣味性的,就可以普及下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来做。将来说不定更好的舞台美术家会从你们普及的工作中产生出来。历来是这样,专家往往不是大学的什么概论里教出来的。提高是重要的,普及也是当前更现实的问题。
现在国际上有一个舞台艺术协会,我们还未参加,但我们要争取参加,必须参加。我们有学会了,就有条件了,也有了与各国进行交流的可能了。我们必须拿出东西来才能交流。我们要挖掘、重视自己的东西,要拿出一个较高质量的东西,它不是靠外国进口,而是靠我们自己去创造。艺术上互相吸收、交流是很重要的,绝对必要的,看一些人家的好东西,无论是哪一国,谁都行,不要有什么界线。我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我是说要留心舞台美术的发展、舞台上的发展,否则我们会远远落在后面的。
目前,形成了现实主义路线的恐怕是写实主义。写实主义的东西,在舞台上起来得很晚,而在中国比较容易被接受。我不是说过时了,也不是提倡,我是强调要用各种手段,吸取新的东西。北京、上海和一些大城市已经有很多新的实践。据说实验话剧院《灵与肉》,四十多个场景的变化是个新的试验,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不管怎么样,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观众,创新也必须坚持一定的作品的风格。
我唠唠叨叨谈了这么多。对古往今来未曾有过的这次盛会,对学会的成立,再次表示祝贺。这将开创一个新的舞台美术的历史,而你们是走在最前面的开拓者。我相信你们会继续发展下去,会引导下一代跟着你们一道前进!
附记:《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一文,是曹禺先生在1980 年12 月29 日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由本人整理,以“重视舞台美术在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为题,发表于1982 年(第2 期)《舞台美术与技术》上。本人这次编本书时,即十五年后重读此文,仍觉有指导意义。为此,特征询病中的曹禺先生的同意,作为本书的“代序”。
有关舞台美术序曲的文章
《散论》以其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涉及面宽的优势,对研究新时期舞台美术,乃至整个戏剧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对当前舞台美术创作实践也有参考和启迪作用。《散论》重点写的是新时期舞台美术,但也回顾了我国舞台美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散论》就“散”在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全方位地去审视新时期舞台美术的种种现象,构建了作者关于舞台美术整体上的理论思考。......
2023-07-15
柯文辉蔡体良同志在我国为数不多的舞台美术理论家当中,素因勤奋、爱沉思著名。这些成了他写作的使命感,于是有了《舞台美术散论》一书的问世。就十二亿人口而言,舞美理论永远是艺术部门中的“少数民族”。如果中国四五千个剧团都很景气,有经济实力用于舞台美术,此书会有一个文化品位颇高的大众化读者群。重点虽在舞台美术,但又不枝不蔓地涉及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绘画、文艺理论;戏剧中又包括许多艺术部门。......
2023-07-15
读乐国庆先生的《舞台美术论稿》,既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也是一次“痛苦”的遭遇。国庆的《论稿》就是见证之一。这个规则,在戏剧和舞台美术创造中,同样是不能遗弃的。这一切,在国庆的《论稿》中,已经做了切身体验的述说。这个“足迹”,为《论稿》增添了砝码。......
2023-07-15
毫无疑问,“空中楼阁”是与希尔达分不开的。接着,希尔达对“空中楼阁”做进一步的阐释:希尔达:噢,当然是喽!“空中楼阁”是索尔尼斯内在灵魂的核心元素。如果说站在“尖顶塔楼”上,索尔尼斯能够自由地与上帝对话,那么,“空中楼阁”的存在,则是其内心不安灵魂的栖居之处,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对自我心理的一种安慰。......
2023-11-29
于是,由“杂”想到了“杂家”,成了本篇的话头。所以,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散论”,同时也可以视为一册“杂论”。然而,再“散”的文、再“杂”的书,还是可以摸到主脉。我的这本《台前幕后散论》,我自认为还是会让别人号到脉搏的。说得雅一点儿,是“新时期戏剧”激流中飞溅起的几朵浪花,如此而已。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专业”的观众,因工作的需要,又写下了这些“杂文”。......
2023-07-15
深秋是金色的,是美丽的,上海的深秋也是金色的、美丽的。在这个“黄叶满城都是秋”的成熟季节里,我们在上海举办了上海国际舞台美术会议的同时,也出版了这一本《上海国际舞台美术会议文集》。然而,舞台美术的创造也需要理论的支撑。我认为这本文集,是当前较佳的、值得一读的舞台美术方面的文本。我更祝愿在秋天的上海召开的舞台美术盛会,圆满成功!......
2023-07-15
囿于政策障碍与市场风险,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要以应用型大学建设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但是,时至今日,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并不顺利。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
2023-10-05
与本文倡导的新概念一样,“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同样基于高等学校的类型划分。笔者认为,何万国教授等学者的论述,并没有否定刘教授对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术贡献,而且简洁明了地概括了高等教育的某种分类视角及其关系。因此,作为一个概念,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与外延有待进一步明确,如果“应用型大学”这个概念能够取而代之,那么该概念的生命力就有限了。......
2023-1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