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绽放的春天:马连庆舞台设计作品集优化

绽放的春天:马连庆舞台设计作品集优化

【摘要】:眼下,我看到即将出版的《马连庆舞台设计作品集》,在十分惊叹、赞赏的同时,也触发了我对自己的考问,我得对连庆的舞台设计创作,再做一次认识。《作品集》涵盖了不同的剧种、不同的剧目,连庆先生纵横驰骋,显示了自己的艺术功力,表达了自己的艺术理念。连庆的舞台创作让我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连庆理性创作的道路,是顺应时势的。

我结识马连庆先生,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主要是常常观看他创作的舞台设计作品,渐渐地对他有所了解,并十分赏识他。不过,我大多数都是坐在舞台的大幕之前,在观剧的演出现场,或者是在少数的场合,参与某项评奖的活动。在这类高端的平台上,有幸“撞”上了他的舞台作品,更加深了我对连庆先生的了解。

对连庆舞台创作的理解,从整体的面貌到他的创作观念,从艺术风格的追求到传统样式的承传,坦诚地说,我还是停留在感性的、直觉的阶段。我还没有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或者更为理性的思考。眼下,我看到即将出版的《马连庆舞台设计作品集》(以下简称《作品集》),在十分惊叹、赞赏的同时,也触发了我对自己的考问,我得对连庆的舞台设计创作,再做一次认识。

连庆接触的艺术题材比较宽泛,因而,颇显不拘一格的气象。除以歌剧或舞剧为主体舞台创作之外,他创作的作品涉及我国剧种繁多的戏曲舞台、儿童剧舞台,以及风行的各类歌舞晚会的舞台。我认为舞台设计者的创作,往往处在“被动”的位置上,舞台题材不是设计者所能定夺的。用老生常谈的话表述,设计者必须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的创造能力,去面对复杂多变的创作对象,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我认为,这是设计者的基本素质,连庆也不例外,而且属于佼佼者之列。《作品集》涵盖了不同的剧种、不同的剧目,连庆先生纵横驰骋,显示了自己的艺术功力,表达了自己的艺术理念。

连庆的舞台创作让我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我国有着极为丰厚的艺术资源,源远流长。舞台美术创造包容、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的精华,也是一种历史的担当。他的作品将传统艺术元素渗透、穿越、跨界地应用在舞台样式、造型中,使舞台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气息和生活的韵味。尤其在他创作传统戏曲和现代戏舞台设计时,比较关注“一桌二椅”的格式与表演的程式相匹配,表现了空灵、纯化、以一当十的时空概念。在评剧《寄印传奇》、采茶戏《山歌情》、舞剧《月牙五更》的舞台设计中,他在传统美学原则与现实创作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并力求在舞台上得到完美的展现。尽管设计者在舞台上挑起的是以创造外部形式主体为己任的担子,但连庆在综合创造的戏剧舞台中,也同样挑起了整体创造的担子。

连庆所在的中央直属歌剧院,领行我国歌剧舞台创作的风向标,担当着繁重的创作任务。无疑,他在舞台上的舞台美术创作,如创作风格、价值取向、审美标尺,也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同样,与当前歌剧艺术舞台自身状态一样,歌剧舞台要比其他舞台,面临更多考验、更多挑战,或者说更多困惑,乃至困境。他的创作可以视为现阶段歌剧舞台设计的缩影,使我感到了自信。我认为歌剧舞台美术的设计,综合性协调更复杂,互相牵制的因素也很多,包括经费的投入等。从中外两台《图兰朵》的设计,到中心剧场的《蝙蝠》,再到绘画性较强的《汤豪塞》《山林之梦》等,他的创作应该说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我想附带说上一句,歌剧舞美创作,以往有过一些误导,譬如盲目效仿大制作,其实这未必有好的效果,而“量体裁衣”也未必会失败。连庆理性创作的道路,是顺应时势的。

以上,我从自己的视角,试图来解读连庆的创作,挂一漏万,只是抛砖引玉而已。但我必须要说,《作品集》的出版,值得祝贺,既是连庆先生创作硕果的展示,又是在当代舞台美术出版园地上绽放的一朵“奇葩”!

2014 年2 月于京城架松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