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金达莱花香:金泰洪舞台美术设计作品集

金达莱花香:金泰洪舞台美术设计作品集

【摘要】:手头的这一本《金泰洪舞台美术设计作品集》,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金泰洪的每一件设计作品,同样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在舞台上创造“美”的生活景观,可以说是设计家的首要任务。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被同一个时代,烙下一个相似的时代的烙印。我与金泰洪先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无疑也被烙下了相似的印记。或者说,我们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相似的艺术理念,乃至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起编织过相似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艺术之梦!金泰洪先生在艺术生涯的征途中,更闪烁了自己的光彩,充满了阳光,洋溢着朝鲜族艺术家独特的风情!手头的这一本《金泰洪舞台美术设计作品集》(以下简称《作品集》),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当我写此篇文字之前,在我的书案上,已经放着金泰洪先生的两本画册:《金泰洪油画作品集》和《人物速写》。前者,无疑是以他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油画作品集,用笔轻快,色彩鲜亮,谱写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憧憬;后者,还是以他生活中的日常百姓为对象,速记了现实生活中,大家常常见得到的一个个人物,神姿各异,栩栩如生。这满满一本的人物头像,淳朴的神态,瞬间的情状,捕捉得惟妙惟肖,画面上简朴得与画中的人物一样,让我一下子沉浸于他们之中。面对这两册画集,再去阅读即将要出版的《作品集》,更令人浮想联翩,让我审慎地思考和理性地判断。因此,对金先生,我需要再“认识”,需要打破我原来的舞台“框框”,换个视角,才能更超脱地去认识他:作为舞台美术家的金泰洪先生。

我认为,对舞台美术家的创作,需要反复地“阅读”,才能深邃地了解或触摸到艺术家的心坎。这与观赏其他视觉艺术的作品是有所不同的。舞台美术创造,它既不能只看纸面上的画面,或简单的舞台模型,也不能只看到登上舞台之后的演出景观(当然,后者是主要的)。因为,除了它是舞台艺术综合、整体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的部分,它自身的创作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设计、打造“这一个”创造的系统工程中,无疑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不可预测的困境,需要去应对、沟通、排解,才会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这里,没有一个“标准”的、严格的创造程序,或可以套用的现成的“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泰洪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舞台创作,与其他舞台美术家一样,不可能在重复自己,不可能有固定套路。这本画册中入选的作品,已经向我们做了生动的诉说、论证和展示。然而,我想,从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性的角度来审视,金泰洪先生有自己的创作特色,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有自己孜孜不倦的创造精神。我针对这本《作品集》,想到三点,简要地表述我的看法。

第一,金泰洪关注舞美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有自己真切、真实、真情的感悟,十分重视对生活的积累。舞台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他认为,对可视性极强的舞台样式来说,没有深深地扎根在自己创作的土地上,是很难有所作为的。金泰洪的每一件设计作品,同样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他的设计作品,也会受到种种外在因素的干扰,或现实条件的局限,但他一旦投入,无论是当代的、现实的题材,还是历史的、神话般的故事,都牢牢把握住创作的底线,那就是对生活命脉的把握。金先生的作品,虽以舞剧、歌剧和歌舞的舞台较多,但始终洋溢着生活的馨香。例如舞剧《月牙五更》这一类舞台,提纯和简化了空间的环境,却仍能让人们品味到舞台人物的人生况味。他的歌舞晚会舞台上,壮阔或抒情的背景画面,都再现了历史和各类现实生活的场景,抒发着生活气息和人文的情怀。所以,我认为金先生的创造,从舞台人物形象到舞台上的一景一物,都能与生活对话,密切相关。

在舞台上创造“美”的生活景观,可以说是设计家的首要任务。去展示生活,去再现生活中的美质,给人以思考、愉悦,也可以说是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金泰洪的作品中,切入生活创作的表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写实的、写意的、装饰性的、浪漫化的,等等,得体应用。他以鲜活的生活为蓝图,膜拜生活,揭示生活,尊重生活,拥抱生活,这成了他创作征途中的主色调、主旋律

第二,金泰洪十分重视舞台美术创作的基本功水准。这也是常识性的话题。我注意到他设计的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绘画性。看他的纸面设计图,或舞台上体现出来的演出景观,几乎已经是一幅幅比较完整的、成熟的绘画作品,几乎可以与纯绘画作品相媲美。舞剧《玄凤》《敲响铜鼓》《丝路花雨》《洛神》《长白情》和系列化的芭蕾舞的作品,由于强化了绘画性,独具自己的舞台风格,张扬了自己的艺术韵味。

舞台美术,既然是“美术”,就不能忽视“美术”的元素,或者说要素。金先生扎实的绘画技能,成了他设计创作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演出中,他的布景设计因绘画性较强,增添了舞台景观的魅力。在他的制景场馆里,我观赏过他在现场绘景的过程,充分展示出他的绘画功底。所以,舞美创作绘画性基本素质的培养,使金先生的创作,更显严谨、规范、有序。极具工艺般的观赏性,让人击节赞赏。

金先生注重绘画性的创造,是值得借鉴和倡导的。成功、成熟的舞台美术家,都是从绘画开始“修炼”的。当前,舞台美术的创作概念,虽然不断在拓展、在突破、在外延,但舞台美术独具性格色彩的创作,如果忽视手工绘画的创造性,如果过分依赖电脑绘制手段,盲目或随意地被颠覆,被取而代之,是偏颇的。尤其是舞美设计的初学者,更需要循序渐进,打下绘画的根基,才能盖起舞台的大厦。试想,一个连楷书都写得不靠谱的“书法家”,就想玩起行书草书来,是成不了真正的书法家的。所以,舞台美术的从业者,绘画基本功是绕不开的课题。金先生的绘画表现力,力透纸背,非一日之功。他的设计创作,能驰骋在各类的舞台上,得心应手,硕果累累,与绘画基本功底的厚实,是分不开的。

本画册中选入的设计图,我认为,已具备独立绘画的观赏价值,已具备示范的意义,可作为舞台美术教学的范本。

第三,舞台设计创作,说得简单点,直白点,就是寻找戏剧舞台外在的形式,捕捉可视的样式。金泰洪的作品,相对来说没有当下“流行”的那种浮躁心态,也淡化了商业化的舞台倾向,是比较继承传统的格局,服从、配合表演的常规化的舞台处理。没有矫揉造作的造型,没有人为地去“出新”这个,“颠覆”那个,没有盲目或奢侈的包装,而是强化舞台的整一性。舞台上,比较干净、利落,以一当十,边景一角,一丝不苟,层次清晰等。比较讲究舞台画面的整体美感。如写实性的《蝙蝠》,神话色彩的《洛神》,地域情调的《天山欢歌》,民间韵味的《月牙五更》,绘画性表述的《长白情》等,应用笔墨山水、写意性也好,讲究象征、装饰性也罢,都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样式风格,自己的艺术语言,打造起自己舞台的风景线。

这里,让我十分赞赏的是,在金泰洪的舞台上,除了焕发着勤快、执着的艺术创造精神,还总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浓郁的、自己民族的风情。金泰洪是朝鲜族同胞,他的舞台上也挥洒了自己民族的特有色彩。他让舞台更富有诗情画意,洋溢着朝鲜族同胞能歌善舞的生活情趣和风采。舞台画面上也充满民族音乐的旋律。尤其是表现朝鲜族同胞生活的舞台,如《春香传》《放歌长白山》等舞台,大幕一打开,似乎我的耳际也回响起耳熟能详的、动听的“金达莱”音乐的旋律!因此说,金先生对自己民族的挚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同样倾注、融化、荡漾在他的作品中。他为自己民族文化的建设,全身心投入,奉献毕生,使之绽放光芒,硕果累累。

同时,金泰洪在中央芭蕾舞团工作了一辈子,参与或设计了众多芭蕾舞的舞台作品,如《雁南飞》《吉赛尔》《杨贵妃》《葛佩莉亚》等,都具代表性。他同样为我国芭蕾舞舞台的舞美建设,增光添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为同时代的朋友,我也为他感到骄傲。在他的画册出版之际,我表示由衷的祝贺!

2014 年7 月于京城架松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