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纪厚的艺术空间设计作品集》

《王纪厚的艺术空间设计作品集》

【摘要】:《王纪厚艺术空间设计作品集》便是他的足迹和身影,是他创造的结晶、收获的成果。纪厚虽未亲赴现场,但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庄重地为他敬重的前辈艺术家拉开了最美好的舞台一幕!作为舞台美术家的王纪厚,在这块艺术的领地上,就是一位佼佼者。

与王纪厚先生相识,虽然远隔近千里,但是屈指算来,也三十年有余了。我是先“认识”他的舞台设计作品,之后又逐渐扩而广之,包括近十五年的舞台美术学会工作等,相识渐变相知,成了“哥们”。

我说的“相识”,无疑,是从戏剧圈子里打交道开始的,主要还是在话剧舞台上。我们属相仿的年龄段,相仿的工作单位,我们都经历过相仿的风雨。在我们的印象中,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即谓之是戏剧的“新时期”,是话剧舞台最活跃的岁月。这个时期,无论是剧目的创作,还是舞台的演出,颇呈气象,包括舞台美术的创作。我有机会观看了京内或京外不少的戏。纪厚也已踏入了舞台创作的成熟的“青春期”,搞了不少的戏。就我而言,观看过的东三省推出的话剧舞台的作品就有近百台。光是在辽宁省之内,我曾参加过连续四届的省艺术节的活动,既是给了我开阔视野、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了解和品尝了关外话剧的独特的风情,也结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同行朋友,当然也包括了“首席”的纪厚老兄。所以,打从那个时期开始,我也逐渐地了解了纪厚的创作,熟悉了他的舞台美术创作的风貌,并关注着他步步迈上更高的艺术台阶。

《王纪厚艺术空间设计作品集》便是他的足迹和身影,是他创造的结晶、收获的成果。我早在十几年前的一篇文稿中,针对纪厚,写下过这么一段文字,仍可作证:

“舞台美术创作,在当代的戏剧文化的发展中,已愈来愈显示出自己强劲的生命力;它表现的艺术含量,它引入的科技优势,也愈来愈被人们创造所关注、所认同,甚至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整体艺术的支柱。纪厚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他自己踏下的艺术足迹;也可以看到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舞台美术,乃至整个戏剧艺术的发展脉络。任何艺术家都是以自己的作品说话,既展示自己的形象,又能反映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我同样也感触到,纪厚在近乎毕生的创造中,十分贴近于自己时代的脉搏,贴近于自己现实的生活,贴近于艺术创造,包括创新的‘游戏’法则,从而,使他获取了不会枯竭的创造力量和享受了丰收的喜悦。”(2003 年7 月5 日)

上段的简述,乃至当下,我仍然认同纪厚的这种坚守的精神,这个创作的风格。然而,可能我的视角有限,故仍在这里,在小小的“题记”上,略略梳理,再表述一下自己的“阅评心得”(任过“阅评之员”也)。

第一,纪厚的舞台设计创作,比较简朴、简洁,比较现实。关注当代的生活,是他艺术创作的主旋律。舞台美术的设计创作,是戏剧整体创造的一个部分,不光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在舞台上“站”得起来的“汉子”。多年来,我看到他的作品比较尊重艺术的规律。他的舞台的空间设计多反映和贴近生活。在整体意识较强的基础上,倾斜于写实的基本色彩,能够被观众沟通、共鸣和接受。如常被人们提到的话剧《父亲》的景观处理,不只是展示日常人家生活的空间,而同时折映了一个时期的写照,一种意象和理想,是具有代表性的。

第二,话剧舞台的空间定位,也存在着虚与实、写意与写实、传承与创新诸如此类的课题。纪厚一直是处在舞美创作的第一线,所以,他创作的接触面比较开阔。在悠悠漫长的创作历程和生涯中,他已有了丰富的积累,已蕴藏了自己的创作资源,已游刃有余。眼下编成设计作品画集的成果展示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呈现在演出的舞台上。在我的记忆里,他的舞台设计作品,大多数都赴京“赶考”演出过。他是十分自信的,从舞台的形象角度,创作经验的交流等方面,都产生了应有的文化价值。所以,纪厚的舞台设计,是经得起推敲,也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创作,无论在家乡的舞台,还是进京献礼,都有代表性,都创造了舞台的形象。正如在舞台上,与他几十年合作的老伙伴李默然先生曾说过:“每一次拉开舞台大幕时,都给了我惊喜!”

第三,纪厚舞台上的收获,或者说艺术上的成功,使我想起了已故著名舞台美术家潘固老先生。潘老先生德高望重。在舞台创作的平台上,他们是忘年之交。我举个小小例子,至今仍难以忘怀,令人击节称赞的。两年之前,纪厚几经努力,在潘之子协调下,在扶桑的茨城举办了“潘固先生艺术作品展览”,将潘老先生几近一辈子的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舞台设计、布景绘制和水墨中国画等,在他国异乡隆重展出,并深受当地文化界朋友的赞赏。连八十七高龄的一郎会长,也不远百里赶来观看,击节赞赏中国同行的作品。纪厚虽未亲赴现场,但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庄重地为他敬重的前辈艺术家拉开了最美好的舞台一幕!作为现场的旁观者,我也为之感动:“尊师重道”,永远是我们传统的美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关外广袤、丰厚的黑土地,人杰地灵,孕育了自己的人才。作为舞台美术家的王纪厚,在这块艺术的领地上,就是一位佼佼者。在辛勤耕耘、不断攀登中,他获得了成功,我表示由衷的祝贺。

我相信,“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歌德语)。纪厚的创造之树,也将永远常青!

2020 年6 月修改于北京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