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舞台美术:2000-2010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舞台美术:2000-2010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与此同步,我们还迎来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30 周年的值得庆贺的日子,日月如梭,令我感慨万千。岁月无情却又有情,我眼前的这本《中国舞台美术》画册,便是这一段时光的最好见证。踏上21 世纪的这十年,我国当代的舞台美术创作,或大舞台美术的创作,我认为已根深叶茂,已硕果累累,已打开了辽阔的空间,已登上了一个新的制高点。我认为舞台美术要谋求生存和发展,面临的课题是很多的。2010 年12 月25 日于京城

在我的耳际仍阵阵回响着迎接21 世纪的钟声时,21 世纪却转眼过去了头一个十年。与此同步,我们还迎来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30 周年的值得庆贺的日子,日月如梭,令我感慨万千。岁月无情却又有情,我眼前的这本《中国舞台美术(2000—2010)》画册,便是这一段时光的最好见证。

踏上21 世纪的这十年,我国当代的舞台美术创作,或大舞台美术的创作,我认为已根深叶茂,已硕果累累,已打开了辽阔的空间,已登上了一个新的制高点。画册虽然只撷取了这个时期的部分作品,却可以视为舞台美术创作的一个缩影。这是十分弥足珍贵的。

画册中选入的作品,基本上展示了舞美创作的概貌,涵盖了方方面面的成果,已烙下了不能抹去的艺术足迹。概括地说,有“点”,也有“面”;有普通戏台,也有皇家气派舞台;有平民化的创作,也有折腾经典的苦苦探索;有严守传统格局的,也有“破墙推框”走向另类的理念;等等。风情万种,不一而足。可谓“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也,所以体现在画册里的色彩是缤纷的,样式是多样的,表现的语言是丰富的,当然,它的审美价值也是有差异的。这就是我们的舞台生活抑或是舞台景象。

创作的气象是千变万化的、流淌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十分正常的。不过,就本人的其中一个理念而言,我们的舞台美术创作,不能过分玩“玄”的(或“悬”的),满口如布道,宣扬“空”的空间与艺术,也不能使自己沦落为布景灯光匠。我主张创作上搞点折中主义,搞点调和、中庸和包容,去掉点浮躁、奢侈和功利,应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游走,找准自己的位置。因为舞台美术这块创作园地,综合性、整体性要求太高,受制约的方面也太多,包括非艺术性的干扰。因而,绝对地、极端地去张扬和宣泄个性,过分钟情、倾斜自己的笔墨而不给合作伙伴留下创造的空间,可能会使自己遇到障碍或陷入困境。眼前呈现的创作生态也会有点杂乱,有点人为造成的距离和落差,出现富态、贫态、奇态乃至怪态的情状。我想应更多地关注创作的常态,回归创作的空间、艺术生存的空间。常态的创作并不与艺术的创新精神相矛盾。尊重传统、尊重规律、尊重生活,正是创新的翅膀!

不随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又要跨入新的十年,又要面对一个个新的平台、新的挑战。我认为舞台美术要谋求生存和发展,面临的课题是很多的。当前,可以说是处于创作转换中的“节点”或“拐点”。

面对这个现状,面对新的十年,我还是认为:第一,舞台美术的创造,仍应坚守创新的法则。创新是无垠的,无疆界的,可以无穷尽地去探索。它是永恒的课题,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舞台美术创造中要投入极致的精神,方能折映心灵的魅力和绽放出生命的火花;需要有激情,也需要有理性应对的能力。创造中的自律或自觉,是自信、成熟的表现。第三,当代舞台科技迅猛发展,已入侵我们的艺术领地,不仅撩开了更大的创造空间,而且正不断地颠覆着传统的艺术舞台。

早在19 世纪,一位著名的戏剧家针对舞台创作说道:“我们要星星的光,月亮的光,太阳的光和我们自身尊严的光。”为此,我们必须直面生活,直面舞台,积极应对,与时俱进,去打造新的艺术语言、新的审美法则,才能生存、发展,走上金光大道!

画册的出版,是我们的期盼,令人欣慰和愉悦。我还希望,这项舞台美术宝贵财富的积累“工程”能持之以恒,渐成常态。在本世纪,力争每间隔十年编印一本。我想,它也将成为我们舞台美术或戏剧大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0 年12 月25 日于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