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湖南舞台美术作品集优化

湖南舞台美术作品集优化

【摘要】:当我看到这一本《湖南舞台美术作品集》时,我也同样产生这一种感觉:这是湖南舞台美术家集体创作的结晶,这是历经了几十年舞台风风雨雨努力的结果,也是一次群体性的、走上“台前”的出色的亮相!《湖南舞台美术作品集》一书的出版,也将为舞台美术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增光添彩!

每每看到一本舞台美术作品画册的出版,我心里总感到沉甸甸的,也情不自禁地从心头里涌起一股酸甜苦辣的特别滋味,感慨万千。当我看到这一本《湖南舞台美术作品集》时,我也同样产生这一种感觉:这是湖南舞台美术家集体创作的结晶,这是历经了几十年舞台风风雨雨努力的结果,也是一次群体性的、走上“台前”的出色的亮相!

舞台美术家是幕后的艺术家,舞台美术作品也是“幕后”的作品。广大的观众只有在观剧中,才能领悟舞台美术的妙谛。一旦演出的大幕拉上,舞台美术就完成了自己的艺术“生命”了。作为作品集的画册,虽然是舞台美术静态的、平面的展示,没有空间感的、没有时间流程的展示,但至少可以保存下来,至少能够留下创造的局部足迹,至少突围了自己,赢得了一个走到“台前”的机会了,这是值得祝贺的。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陆陆续续地看过湖南省的一些舞台作品,甚至还参与过评选活动。然而,当时并没有刻意留意过,更说不上予以整体的、系统的关注了,其中也包括舞台美术的作品。坦率地说,我看到的仅仅是舞台的一角,也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模糊的印象而已。但是,我在这里自信地认为,从我看到过的戏,直到眼前的这一本画册,湖南的舞台美术创作是获得了自己丰硕的成果的,是迈上了自己成熟的台阶的,为湖南的戏剧文化和舞台艺术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在我的印象中,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格外令我兴奋。

一是朴素的、诙谐的生活情趣。湖南是戏曲大省,也是以花鼓戏为代表的地方戏曲的大省。我觉得未来戏曲发展空间,应是面对普通大众的。它们的舞台贴近时代的生活、贴近观众,十分平民化,洋溢着百姓俚俗的生活情趣,也印烙在我们的舞台上,展示在舞台美术的创作中,是自然优势的张扬。

二是明快轻松的舞台风貌,变形、装饰的风格,多功能地适应演出空间的运行等,又打造出一道自己的风景线。我认为,湖南主体的舞台上,没有铺张,没有矫情,没有出轨,没有过度,而是为自己的戏剧量体裁衣、因时制宜,脚踏实地地创造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可视性强的艺术外部形象。

这本画册,十分关注基层舞台美术工作者的创作,又引发了“另类”的感受。当代的舞台创作中,我也常常关注基层舞台美术工作者的创作和他们的状态,关注处于弱小、弱势的舞台美术创作群体的生存空间。也可以说,比较同情这支可爱队伍中的“弱者”。他们遭遇的创作的困惑和非艺术因素的干扰,要比其他层面的工作者多得多。对他们多加关注,将有利于舞台美术根基的巩固和未来的发展。

就舞台美术的圈子来说,我是处在强势的创作群体的包围之中的,常常能接触到比较多的上乘的舞台美术作品。虽然它们是我国当代舞台美术创作较高水平的标志,是“领航者”,是“接轨者”,然而,从相当一部分作品来看,并不都是这样,或并不都需要这样,甚至也有适得其反,陷入窘境,给人以一定的假象、错觉和误导。这里,存在诸多方面的因素和现象。例如,对舞台的艺术规律的把握,尤其在传统舞台上,在对传统的美学原则的承传、对接和创造的过程中拿捏不准,乃至误读,就会出现功亏一篑的现象,与整体的艺术语言不和谐,既不能继承老祖宗“约定俗成”的艺术经典,又会陷入“创新”的误区;又例如,对我国的舞台条件,或者说演出的生存空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弄巧成拙。我不断地抨击舞台美术创造的种种贵族化倾向,非艺术因素的干扰及功利的安排。舞台美术创造不仅仅在艺术上需要美化舞台,纯化舞台,同时也应在艺术品格、品行的修炼中不断美化,不断纯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应有的艺术魅力,产生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尽朝晖”的湘江大地,山明水秀,神采飘逸。充盈着湘情、湘音的文化及其戏剧舞台,风风火火,热热辣辣。那么,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舞台美术创作,将书写新的篇章。《湖南舞台美术作品集》一书的出版,也将为舞台美术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增光添彩!

2008 年10 月12 日于北京架松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