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她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迪萨纳亚克是为数不多试图分析艺术品质的理论家之一[564]。迪萨纳亚克对人类的行为倾向感兴趣,这些行为倾向之所以成为普遍的和与生俱来的[566],是因为它们在基因水平上被选中,并被证明能提高生殖成功率[567]。迪萨纳亚克坚持认为艺术是一种制造特殊的形式[574],也被称为“精化”[575]。迪萨纳亚克观察到,十八世纪后的西方艺术,以及现代生活,已经失去了对赋予它意义的进化线索的把握。......
2023-10-14
入秋,中戏的王韧教授嘱我,替党宁先生的一部新作——《虚实间的长吟》,写篇序之类的文字。我感到有点儿棘手。虽然,我也曾经干过类似这样的“活儿”,但是,要写好,心里实在没有底。近日,我匆匆地在电脑的屏幕上“翻”完此书的样稿,还是难以形成自己想说的话。因此,我只能说一点自己“翻”完之后,对该书的印象及联想式的感受。
《虚实间的长吟》应该说是一部论述艺术美学为“戏核”的书。它涵盖面甚广,囊括的美学话题也很宽泛,林林总总,五彩缤纷,读起来也令人享受十分松弛的滋味。我当初以为,可能是一部纯粹的关于戏曲美学和舞台艺术或者说舞台美术的书,因为作者是从事舞台美术教学的老师。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本书以他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思考和感知,书写了一个较大的美学文化的话题。
我的概括是:在美学的范围内,他站在了一块当代艺术的祭坛上,对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做了纵向与横向的审视,做了谨慎的历史与现状的比较,其中包括哲学的、文学的、宗教的,以及艺术范畴里的绘画、诗词、戏曲、舞韵、音律等,从而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宏观性扫描,对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所孕育出的文化精神,做了一次朝拜,一次讴歌。无论是高亢的、激越的,还是悲怆的、深吟的,我都从书中获得了深深的感染。
游荡在“虚”与“实”之间的长吟,确实蕴藏着较大的包容性,营造了较大的话语空间。书中,说古谈今,论艺品戏,纵横驰骋,创造了极为有利或有益的交流平台。这里比较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美学观念的同时,我还看重他的视角和思考,具有与对话者(阅读者)互动的可能。我们可以不完全认同作者论理的归纳和阐述的概念,却可引发,或者说激发我们的思辨,打开我们的视野。对艺术美学的研究,盲目的崇尚历史的定论,盲目的“人云亦云”是不可取的;同样,无视历史、无视沉淀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不可取的。我想,不妨借用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戏剧观中,他所倡导的“间离说”,对我们身边熟知的美学现象,从这个方位或那个层面去“间离”一下,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理性的、适度的、重新的判断,或做当代化的定位,可能会有更新的发现。我们对书案上已成“本本”的美学话题做一些“间离”,即便采用温和传统的方式也好,“另类”的姿态也罢,都会大大地活跃我们的思维。作者给我们提供的,诸如“虚戈”(即“戏”字相斥)的模式,我认为既蕴藉着传统的哲理,也极具舞台的形象感,是颇有“意味”的。
写到这里,我必须涉及一下与本书不可脱离的话题,那就是戏曲艺术及其舞台美术。我们都可认同,戏曲艺术是中国的艺术特产。它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的精髓。例如在本书中,有较多篇幅论述了戏曲艺术“写意”的审美特征,可能已经达到了极致性的境地。作者说,“戏曲艺术之美,美于一个空间”。我是赞同此说的。从戏曲文本演进为舞台演出的创造中,如果艺术家们驾驭、创造不了这个“空间”,可能永远踏不进这个神圣的艺术门槛。从事舞台直观形象创造的戏曲舞台美术家,同样如此。闯不进这个“门槛”,永远是不成熟的艺术家。一段时期以来,戏曲舞台对其本体的护守、创造有所削弱,舞台美术对其意写的定位也出现不应有的倾斜。本书已有一定涉及。但是,我认为书中还可以在理论上加以清晰深化,还可以与当前的创作实践做更密切的挂钩。从事教学的作者,有着自己的主观和客观的优势。面对着目前活跃的创造势态,面对思路活跃的学子,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太难的。作者在本书最后一行感叹地写道:“戏曲不过是生命在虚实之间发出的一声长吟!”然而,我还想乐观地补上一句:这一声“长吟”,相信会更浑厚、纯美起来!
进入21 世纪,戏曲文化已跨出了传统的门槛,迈上了新的台阶。它的舞台艺术,在大文化的摇篮中,依然是一颗焕发着生命力的璀璨的明珠!
2004 年12 月
有关舞台美术序曲的文章
由于她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迪萨纳亚克是为数不多试图分析艺术品质的理论家之一[564]。迪萨纳亚克对人类的行为倾向感兴趣,这些行为倾向之所以成为普遍的和与生俱来的[566],是因为它们在基因水平上被选中,并被证明能提高生殖成功率[567]。迪萨纳亚克坚持认为艺术是一种制造特殊的形式[574],也被称为“精化”[575]。迪萨纳亚克观察到,十八世纪后的西方艺术,以及现代生活,已经失去了对赋予它意义的进化线索的把握。......
2023-10-14
除了之前所表达的对这些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大脑是大规模模块化——大多数情况下它会触发自动的行为程序——的倾向的担忧之外,我不明白这种“充实”是如何构成组织模块的,这并不是通过实践来练习并提供内容给它运作。......
2023-10-14
二艺术的本体论柏拉图美学的主导方面即唯智主义倾向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脱除了它那诗一般美丽的外衣,展开了内在严整的逻辑结构。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本质规定正是从对艺术本体的探讨中引申出来的,他是西方美学史上首次把美学当做一种“艺术哲学”来研究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第一个公开提出,艺术的感性的愉悦性和美的魅力本身就具有道德的作用。......
2023-12-07
艺术世界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是由艺术性与审美性来支撑的,体现了人类对精良制作方式和情感愉悦方式的追求,构成人类谋求幸福生活或诗意生存的基础。艺术作品和具有审美价值的其他物品就是在审美性与艺术性基础上被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从人的实践本性来看,艺术作品就是审美精神的本质载体。其次,艺术作品在审美活动中呈现独立而生动的自身,拓展了人类的自由审美精神。......
2023-08-22
但音乐在第三部分已经占据了如此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他艺术形式。利文斯通还讨论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中描绘了一个神秘的,难以捉摸的微笑而被广泛热议。至少在我看来,所讨论的很多东西对于关注艺术的人而言,其价值有限,这就是我现在要解释的。如果作品是现实主义的,通常会被视为典型的透明作品,它们可能已经被照片或其描绘的实际场景所取代,而不需要对描述进行修改。......
2023-10-14
第四种可能性是否定的假设,即艺术和进化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出于不同的原因,我也打算在这里排除否定性的第四种选择,即艺术、审美和进化之间没有解释关系。正如我在第三章中所指出的,我不愿意赞同将生物学和文化视为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因果关系的独立领域的观点,在这种观点中,某些这样的分离是假定的。无论如何,这一可能性值得考虑,并将在第十章中予以说明。......
2023-10-14
[8]手斧距今165万年的数据参见Klein 2000。而Sterelny 2003,Lumley 2009,Asfaw et al. 1992的数据是140万年;Jeあares 2010 、Sterelny 2012 的数据是180万年。[9]赭石距今30万年的数据参见Hadingham 1979,Oakley 1981,Watts 1999,Coe 2002,Davidson 2003,Barham 2004。[10]对赭石的审美性使用的质疑参见Mithen 1999, Corbey et al. 2004, Sterelny 2008, 2012。[11]赭石用作皮革防腐剂参见Sollas 1915:221,Keeley 1980。反对意见参见Watts 1999。[15]赭石用作抛光磨料参见R. White 1993,Klein 2009。R. White 1989a 时间为距今3.5万年。......
2023-10-14
针对肯定美学的这种特点,卡尔森明确指出:“或许这种立场不是简单地被证明为科学美学,而的确是一位学者所说的‘生态美学’。这种立场似乎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出现的,而且似乎是根据它而继续成长的。”正因为强调生态学与美学的关联,这种立场的生态美学又被称为“生态友好型美学”,美国学者林托特2006年发表的《走向生态友好型美学》[7]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