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案例研究

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案例研究

【摘要】:[案例] 囚徒困境。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表10-20表示两个囚徒的行动和策略空间;表10-21表示两个囚徒的偏好向量;表10-22表示局势的平稳性分析。应当指出,结局丁是非合作解,而结局甲是合作解。

[案例]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迸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已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囚犯A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B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B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囚犯A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B,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B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B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以上案例是一个典型的2×2冲突问题,下面用表格模型来表示两个囚徒的决策分析过程,并用“1”表示不坦白,并用“0”表示坦白;用甲、乙、丙、丁表示两个囚徒的策略空间;UI(unilaterial improvement)表示局中人在某个结局中可以通过单独改变自已的策略而达到一个更有利的结局的能力;r(rational stable)表示理性稳定(即对于一个局中人来说,如果他在某一个结局上不能单独改迸自已的处境,那么这个结局对该局中人就是理性稳定);s(sequentially stable)表示连续稳定(即决策者在现有的结局上有UI可以迸一步改迸自已的处境到一个更为有利的结局);u(unstable)表示不稳定(即在一个结局上,如果局中人至少有一个未被制裁的UI,那么这个结局对于该局中人就是不稳定的);E(Equilibrium)表示全局平稳结局;U(unstable)表示全局不平稳结局。

表10-20表示两个囚徒的行动和策略空间;表10-21表示两个囚徒的偏好向量;表10-22表示局势的平稳性分析。从表10-22可知,在囚徒困境模型中,有两个稳定解,它们分别是:结局甲=(不坦白,不坦白)和结局丁=(坦白,坦白)。应当指出,结局丁是非合作解,而结局甲是合作解。尽管合作解甲对于甲乙双方都具有更高的偏好,但在实践中,合作解的出现必须要求对对策双方具有约束力。当这一要求不能满足时,合作解就不能出现,所以两个囚徒最后的结局就是:坐牢。

表10-20 两个囚徒的行动

978-7-111-43378-1-Chapter10-32.jpg

表10-21 两个囚徒的偏好向量

978-7-111-43378-1-Chapter10-33.jpg

表10-22 结局稳定性分析

978-7-111-43378-1-Chapter10-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