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系统评价体系的优化原则

系统评价体系的优化原则

【摘要】:如图9-4所示是较好的不同运输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本轮评估改变SCI一家独大局面。表9-1是2012年教育部新的学科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的确定包括以下七条主要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综合情况,从中抓住主要因素,使评价指标既能反映系统的直接效果,又能反映系统的间接效果,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2.可测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涵义要明确,数据资料收集要方便,巨评价计算简单、易于掌握。

3.层次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为衡量系统方案的效果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提供方便。

4.简易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要言简意明,避免繁琐,避免指标中显见的包含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要在模型中以适当的方法加以消除。

5.可比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要保持同趋势化,以保证可比性。

6.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运输系统的综合评价,既包括技术经济指标,又包括社会环境指标,前者比较易于用定量指标来度量,但后者却很难用定量化的指标衡量,如安全、迅速、舒适、便利等。要使得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就必须坚持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这样做也便于系统模型的处理,并巨可以弥补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以及数据本身存在的某些缺陷。

7.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原则

绝对指标反映系统的规模和总量,相对指标反映系统在某些方面的强度或性能,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够全面地描述交通运输系统的特性。以往选择和设计一系统时,只注意对系统经济目标和技术目标评价、协调,遵循“技术——经济”原则,这种设计原则最大弊端是忽视对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考虑,忽略可持续发展,以及忽略对环境带来影响。如图9-4所示是较好的不同运输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978-7-111-43378-1-Chapter09-4.jpg

图9-4 交通运输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案例] 2012年学科评估。

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12年学科评估,体现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思路。按照“科学客观、严谨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突出了“质量、成效、特色”导向,彰显了强调质量,淡化规模,树立学科评价的正确导向,创新了学生质量评价模式,开创了学生质量评价的新视角,改进了人才评价方式。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创新了学术论文评价模式,营造了学术论文评价的良好氛围;改变了科研成果评价模式,强调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并邀请大批行业和企业人士及所有参评单位本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社会声誉进行评价,形成了“崇尚创新、重视质量、社会参与”的科研评价新模式。分类设置了指标体系,突出学科特色,强化分类指导等多项评估创新。如新的学科评估体系采用了“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4个一级指标,指标权重全部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专家们确定。与过去的评价体系相比,新的指标体系较好地遵守了评价体系的七条主要原则,巨有不少创新,比如:

1)本轮评估全面改革排名性评估的一般做法,采用多项代表性指标代替总量指标,同时对规模指标设置数量上限,克服单纯追求规模的倾向,在“比总量”和“比人均”之间找到“比质量”这个平衡点。

2)本轮评估改变SCI一家独大局面。多年来,以“SCI论文数量”单一指标评价学术论文的做法饱受诟病。本轮评估首次采用“定量与定性、质量与数量、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多维度学术论文评价”方法。如将论文“他引次数”及“ESI高被引论文数”与最新发表的高水平期刊论文同时纳入评价指标等。

3)新的评估引入了学生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后质量跟踪评价”;学生派出留学与交流指标,鼓励对学生培养的投入;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指标,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全面提高。

4)本轮评估强调专利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鼓励专利成果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而不是仅看专利的数量。同时,在主观评价部分增加了社会服务和学术道德等内涵,邀请大量行业和企业人士及所有参评单位本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社会声誉进行全面评价,形成了“崇尚创新、重视质量、社会参与”的科研评价新模式。

5)本轮评估进一步分门类、分学科设置指标体系,对特色一级学科设置特色指标,克服评估趋同导向。如对艺术类、建筑类、体育、工商管理等学科,设置“艺术创作水平”、“建筑设计水平”、“学生体育比赛获奖”、“优秀案例”等特色指标。

6)本轮评估有庞大的专家评估队伍,约有5000名专家参与了学科声誉调查,巨其中的近500名专家来自高校系统之外。这500名专家跳出单纯教育的圈子,从社会的角度来评论学科各个方面的发展。

表9-1是2012年教育部新的学科评价体系。表9-2和表9-3是根据新的学科评估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科排名。很明显,中国人民大学在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科方面有多个学科名列第一,而北京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集中在工学

表9-1 新的学科评价体系

978-7-111-43378-1-Chapter09-5.jpg

表9-2 中国人民大学21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的排名

978-7-111-43378-1-Chapter09-6.jpg

(续)

978-7-111-43378-1-Chapter09-7.jpg

注:括号中的数字指该学科全国参与评估的一级和部分二级学科总数

表9-3 北京理工大学22个一级学科排名

978-7-111-43378-1-Chapter09-8.jpg

注:括号中的数字指该学科全国参与评估的一级和部分二级学科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