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系统评价的特性与优势

系统评价的特性与优势

【摘要】:由于系统评价工作是由特定的人或人群完成的,他们认识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将影响评价结果。为了提高评价精度,可采用适当增加评价者的数量,即有足够的数量以反映社会代表性,一般应超过10~30人。

由于系统评价工作是由特定的人或人群完成的,他们认识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将影响评价结果。此外,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复杂系统结构难以辨识性、系统的动态变化和人们价值观念与时俱进的改变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系统评价结果具有近似性、模糊性和相对性等特性。

1.近似性

虽然事物客观效用是客观存在的,但系统评价得到的结果却是评价者的主观效用。另外,评价者只是社会的某一部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他们的主观欲望与整个社会的要求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而用评价者主观欲望来代替客观效用必然是一种近似。

为了提高评价精度,可采用适当增加评价者的数量,即有足够的数量以反映社会代表性,一般应超过10~30人。其次,提高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评价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对被评价系统有较深的了解。对于具体评价问题,要求参加系统评价的专家做到客观、公正,巨具有渊博的知识,并对被评价系统有较深的了解。

2.模糊性

由于任何系统都是比较复杂的,存在多属性、多变量,而评价时为了实用与可行,往往只能用有限个属性来表示事物的功能,用有限个变量来表示事物的属性,只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的主要方面而不是全部。其次,许多属性难以用一个或几个变量来描述,在评价时,不得不借助专家的主观定性评价。因此,评价结果肯定不是精确的,带有模糊性。

为了提高评价的清晰度,可在实用可行的基础上,评价条目尽可能包含系统的各种属性,并引入模糊评价方法。

3.相对性

由于最终的评价值是将各个属性加以综合得到的,而综合过程中是将各个属性按一定的权重及合并原则得到的。而这些合并原则及权重是评价者(集团)决定的。其次社会观念不断变迁,今天科学的权重明天会变得不合理。所以,评价值只能是事物(社会效用)这个绝对真理的相对值。

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首先要求参与评价人员(尤其是模型建立者)对指标体系有一个好的理解,对合并原则的选择要尽可能符合物理概念;其次随着时间的变化,应重新对所评价的问题进行动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