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革命:杨贤江教育思想的纪念与传承

教育革命:杨贤江教育思想的纪念与传承

【摘要】:为保存革命力量,党指示处境极端危险的党员同志出国隐蔽。丛书涉及多个领域,编写任务分别由文委会委员承担,杨贤江承担了编写教育方面书籍的任务。对于杨贤江同志的纪念一直没有中断,成立有全国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宁波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每年4月举办隆重的研讨与纪念活动,由市教育局等主办,慈溪与余姚教育系统轮流承办,至今已经举办了8年。

为保存革命力量,党指示处境极端危险的党员同志出国隐蔽。杨贤江因此化名“李浩吾”东渡日本避难,负责中国留日学生特别支部的工作,同时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翻译活动。

在日本期间,他发表了《现代教育之矛盾性与新教育之发生过程》《日本教育政策之背景》等文章,翻译日本山下德治的《世界史纲》、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他还翻译了日本山田茂树的《新兴俄国之教育》和苏联平克维支的《苏维埃共和国教育》等,撰写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教育史,根据社会发展形态叙述教育过程的专著《教育史ABC》。

旅日近两年的时间里,杨贤江除了联系党员、写作之外,也与华侨界的上层人士交往,为在日本广泛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他先后周密巧妙安排董必武、林伯渠、钱介磐等要员安全离开日本,也先后接待并悉心安排郭沫若、高尔柏与高尔松两兄弟、沈雁冰等要员旅日相关事务

1929年5月,杨贤江全家返回上海

由于杨贤江一直是反动派通缉的对象,回国后的他一面与潘汉年、李一氓、朱镜我等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一方面仍然以隐蔽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教育科学方面的研究。

他担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会”)委员。在文委会建立的时候,决定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组织编写“新兴社会科学丛书”,作为通俗读物,力求普及。

丛书涉及多个领域,编写任务分别由文委会委员承担,杨贤江承担了编写教育方面书籍的任务。构思完成后,开始日夜兼程地写作,以平均每天5000多字的进度撰写,一部近20万字的书在一个多月内完成了初稿,然后进行修改、润色,最后定名为《新教育大纲》。

上海南强书局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编排就绪,于1930年3月公开发行。第一版很快售完,同年9月又发行了第二版。由于该书影响力巨大,国民政府当局在1936年将其列为禁书,但是越禁越有人购买,1937年3月又发行了第三版。

《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阐述教育理论的图书,揭露了教育上种种错误、欺骗的东西,许多内容、观点在中国都是第一次提出,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杨贤江最主要的一本教育著作,一部辉煌的教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明教育原理,理论紧密联系中国实际的不朽名著。

由于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夜以继日地工作,积劳成疾,杨贤江患上了肾结核。生病以后,他因在国内不能住大医院,于1931年7月去日本治疗。

1931年8月9日,杨贤江在日本长崎病逝,年仅36岁。

对于杨贤江同志的纪念一直没有中断,成立有全国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宁波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每年4月举办隆重的研讨与纪念活动,由市教育局等主办,慈溪与余姚教育系统轮流承办,至今已经举办了8年。后人还出版了《杨贤江全集》。

杨贤江故居在慈溪长河镇贤江村贤江路,村名也是在1995年为纪念杨贤江100周年诞辰特意改的。杨贤江故居的门楣“人民功臣”由李一氓先生题字。杨贤江故居现为省重点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