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美术课程评价标准——不同年级的优化方案

小学美术课程评价标准——不同年级的优化方案

【摘要】:(三)小学欣赏教学的评价标准1.低年级知识与技能:观摩、欣赏儿童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民间玩具,启发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形象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小学绘画教学的评价标准

1.低年级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常用色和学会平涂着色方法,认识和描绘基本平面形,运用形与色的知识进行绘画练习和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养成正确的绘画姿势和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发展对生活及周围美好事物的表达能力,能用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并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培养绘画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中熟悉的人和物,感受祖国的可爱和生活的美好。

2.中年级

(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学会立体物的表现力法,能用铅笔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静物写生。认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用线画出物体的大体结构、比例和简单的透视变化。掌握原色、间色、复色的知识,能用毛笔等工具做调色练习,并掌握浅显的中国画知识,能临摹蔬菜、瓜果等。

(2)过程与方法:发展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激发表现的愿望。能用记忆画和想象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表现生活中某个有趣的情节。能注意安排好画面和画好人物的动态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表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事物,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3.高年级

(1)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形成对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的感性认识;认识立方体、圆柱体的透视现象,能初步学会运用线和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能初步学会取景构图的知识,能用铅笔淡彩的方法描绘家乡的景物;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知识,能临摹花卉、动物等,了解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冷暖的知识并能进行色彩练习,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创作兴趣和能力,学会用美术语言表现事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表现和创作的教学过程,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小学设计制作教学的评价标准

1.低年级

(1)知识与技能方面:能运用各种简便的工具材料进行简单的平面和立体的手工制作,发展对日常生活熟悉或有趣的事物的再造和表现能力,启发对设计制作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运用撕、折、染、剪、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图形和能用撕纸、剪纸进行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的制作练习,学会运用揉、捏、搓、挖、剪、贴、拼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设计制作的教学过程,培养对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中年级

(1)知识与技能方面:能进行与自己生活贴近的设计和制作,包括制作简单的纸版画,学会纸工编织和刻纸、剪纸的制作方法;能用各种材料排列、组合拼贴出各种图形;由能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到能用单色的深浅变化,绘制适合纹样;能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制作建筑物等立体模型,并加以美化;能制作简单的动物、人物彩塑。

(2)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表现的欲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设计制作的教学过程,培养造物活动的审美情趣。

3.高年级

(1)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图案、构成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练习,包括能用石膏板、泥板等材料进行简单浮雕练习,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能进行平面构成练习,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工艺的应用设计。

(2)过程与方法: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设计制作的教学过程,提高对造物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小学欣赏教学的评价标准

1.低年级

(1)知识与技能:观摩、欣赏儿童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民间玩具,启发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形象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发展审美情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

2.中年级

(1)知识与技能:欣赏与学生自身生活接近的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和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中国古今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发展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欣赏、评述活动了解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高年级

(1)知识与技能:欣赏外国优秀美术作品和欣赏中国优秀美术作品,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水平和丰富的表现,特别是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美术传统,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丰富和发展学生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感受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