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美术课程评价分析与优化

小学美术课程评价分析与优化

【摘要】:(一)美术课程评价的辩证性与现实性如果评价形成一种稳定的规范和方法,就形成了教育评价或考试制度。但评价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美术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只有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简而言之,课程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进行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向性。

(一)美术课程评价的辩证性与现实性

如果评价形成一种稳定的规范和方法,就形成了教育评价或考试制度。但评价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美术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只有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教师偏重关注方法和技术,而忽略教育观念。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评价方法的探索与一定教育观念结合起来,不应只认识到评价所具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更应将评价当作教学手段,强调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到评价的改善和促进功能上来,从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注重评价的量化转向强调对质的变化的描述,评价的目标从鉴定、选拔、转向导向、激励与调控,评价的主体从单向性转向多向性和交互性,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

(二)美术课程的定量评价

现实中许多事物或关系都不能进行精确量化,美术学习活动中所谓的定量只是相对的,最终还是依赖于评价者的经验和直觉。一个没有艺术理解力和判断力的评价者,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所以说,教师的经验和直觉是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我们虽然承认美术评价需要教师的艺术直觉,但当面对较大、较复杂系统时,直觉往往并不准确,而且一个简单的分数所提供的信息只有等级意义,不能显示出更为具体的认识意义,不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可将评价对象相对具体化或相对细化,即将评价对象分成若干个更加具体的方面并确定权重分别加以评价,得出一定的量化结果。

简而言之,课程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进行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向性。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类观点去否定另一类观点,而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现出美术课程评价丰富而复杂的内涵,避免实践中的失误。将美术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美术创作想象认识相结合,在美术想象的丰富多样经验中,认识不同美术理论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以及在历史与实践中形成的不同价值、功能和特征。因此要对课程评价做出全面的认识,应把美术课程评价置于一个大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中来考查,即对美术课程评价的认识不应仅从课程评价本身来考虑,还应从课程及课程开发的过程来考虑,同时还需要从评价自身的价值特性来综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