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活动小结:学生表演、交流和共同总结活动经验

活动小结:学生表演、交流和共同总结活动经验

【摘要】:在活动的最后阶段,一般要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小结也可以采取由学生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进行表演、交流、谈体会、介绍经验等。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和愉悦感,起到互相学习共同小结的作用。教师要从活动设计、组织发动、辅导点拨、引导深化、交流小结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活动的编排、提出要求、临场控制、适时点拨等属于指导性组织。管理活动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属于管理性组织。

在活动的最后阶段,一般要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小结可由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肯定活动的成果;表扬典型的美术作品与有创见性的行为;指出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提出需要继续实践探索的问题等,使大家受到教育与启发,更好地开展后面的活动。小结也可以采取由学生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进行表演、交流、谈体会、介绍经验等。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和愉悦感,起到互相学习共同小结的作用。

(一)既要相信学生活动的能力,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践证明,学生不仅喜爱自主活动,而且在活动中显示了巨大的潜能,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才能放手让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有些教师由于看到活动前期的“冷场”现象或偏离目标的倾向,往往不相信学生,为了“迅速”完成教学任务,或“好心”帮助学生成功,往往采取限制学生活动或替代包揽学生活动的做法,剥夺了学生活动的权利。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认为活动是学生的事,布置下去就完成放手任其自由发展,这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从活动设计、组织发动、辅导点拨、引导深化、交流小结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不仅在设计中要估计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好对策,而且在活动中要随时观察学生及活动进程并据此灵活做出应变处理。

(二)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工作包括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和管理性组织。活动的编排、提出要求、临场控制、适时点拨等属于指导性组织。激发活动热情、诱发活动兴趣、主导活动气氛等属于诱导性组织。管理活动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属于管理性组织。值得指出的是对活动的组织不能只限于课堂上,有时需要在上课前相当一段时间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如个别发动、收集资料,与学生商量等。活动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重大活动前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征求学生意见。课堂上也不可武断从事,应经常以商量的口气布置活动任务,事事尊重学生,项项征得学生的同意。在活动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而应作为活动中的一员参加活动。实践表明,教师愈能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活动的兴趣就越大,主体性也发挥得越好,活动的成效也愈大。

(三)活动既要有竞争性又要倡导合作

在课堂活动中引入竞争因素,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主要是:能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其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研究还表明:“团体赛”式的集体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条件中引入竞争机制既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