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文明进步与建设的优化策略

社会文明进步与建设的优化策略

【摘要】:二是以审美的尺度创造生存环境,使之设计得更具有艺术意味。美术教育可以舒缓身心、提高素质,有利于社会关系和谐。人们通过美术活动缓解焦躁、烦闷等不好的情绪,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努力改善个人的心理状态、交友状态、工作状态等,进一步和谐化生活。因此,审美不光审视“主流”,也有相当多一部分“非主流”也在博人关注,审美呈多元化并存的趋势在前进。

(一)美术教育与生存物质环境

通过美术教育,一是能使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并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富有启示地加深对于保护自然的思考,因为“美”是“真”与“善”的形象化的体现。二是以审美的尺度创造生存环境,使之设计得更具有艺术意味。大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小到学习用品、日用品等实用品。物质越丰富,个人环境的审美选择的作用将越突出。

美术教育培养对自然的亲切情感。西方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极力倡导审美和艺术对人和自然统一的意义。他认为,当人欣赏艺术作品时,艺术品就成为审美对象,它自身就能够自动地和人进行对话,向人展示其无尽的有关人生、存在的意义和真理。“这样他就认识到,他所有的存在现象和宇宙论现象同为一体,人性乃是他和现实所共有,现实和他在同一个先验体现在他们两者身上并用同一道光照亮他们的前途下属于同一类。于是一时间,他感到自己与现实是调和的,感到自己是清白无辜的。”

(二)美术教育与人际社会环境

美术教育给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美术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是区别于文学音乐数学、计算机等语言的另一种可以表述的方式,它能轻易地打开观众的心灵,使之与作品产生“共振”,产生丰富多样的交流。

(2)美术教育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增强群体意识。观赏者可以通过一场美术展览、一幅作品,或者一次美术实践,相互交流观赏经验、个人所感、精神领悟、技法要求、风格特点等,很好地破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界限感。

(3)美术教育可以舒缓身心、提高素质,有利于社会关系和谐。当下的社会生活节奏较快,绝大多数人都有着不小的压力,人们在获得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心理健康却出现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给人造成了持续的、隐形发作的“伤痛”。针对这样的情况,美术教育则有着可以帮助治愈的效果。人们通过美术活动缓解焦躁、烦闷等不好的情绪,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努力改善个人的心理状态、交友状态、工作状态等,进一步和谐化生活。

(三)美术教育与文化艺术环境

现代社会中,审美不再只盯着“美”,对于那些怪异的、尖锐的、另类的事物也在研究和分析。因此,审美不光审视“主流”,也有相当多一部分“非主流”也在博人关注,审美呈多元化并存的趋势在前进。在国际艺术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要宽容地看待和理解美术,不论自己欣赏与否,都要持客观、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不论彼此审美的意见相同与否,也都要允许双方意见的存在,要承认自我的局限性,开放性进行艺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