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传递与交流美术文化的重要性和方法

传递与交流美术文化的重要性和方法

【摘要】:美术作为人类文化,应该继承和发展,美术文化继承离不开传递,发展离不开交流。从传递美术文化角度看,其功能如下。培养学生的平面造型能力,是一种以平面造型为手段传达对世界的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美术能力。一类是造物造型,另一类是应用美术。(四)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美术价值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其价值在于从其传递的信息中,对人起到认识、教育和审美三大作用。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应该继承和发展,美术文化继承离不开传递,发展离不开交流。从传递美术文化角度看,其功能如下。

(一)拓宽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

虽然美术学科教育的内容是一些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就美术这一学科而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如中外美术发展史、美术形态、美术基础理论、美术技法知识、美术与解剖等领域知识。

1.丰富美术形态学方面的知识

美术形态简单来说就是人体感官可以感受到的物体的形状、颜色、线条、肌理等,并以此对美术形态分门别类。美术形态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还可以从内容形式上分为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艺术等不同门类。

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领悟到美术形态的概念、特征、用途和创作方法等,对美术的构成及其诸门类能予以区别,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理解美术形态的内涵。

2.丰富美术史方面的知识

美术史涵盖的内容较多,时间线也较长,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这些都是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资产。尽管在教学中不能详尽地教授全部的美术史,但总能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从中了解到美术的发展,知晓一些名人、字画、历史遗迹等。反过来,将这些美术的动态通过教学串联起来,与历史一一对应,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美术史。

3.丰富美术社会学方面的知识

美术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它的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息息相关。在美术教学中,哪怕只是欣赏一幅画,都要教授给学生这幅画的创作背景、作者、当时的美术潮流,以及画面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学生借助这些来领悟作品,理解它所反映的各历史时代的文化特点与精神风貌。

4.习得粗浅的美学知识

在美术课上,学生往往提出一些根本性的美学问题,如:“这画美吗?”“为什么毕加索那样画?”“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为什么具有人格的象征意义?”“什么是‘传神’‘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这儿的风景怎么美呀?”等等。

这些问题看似粗浅,却能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于美术、对于美的认知。美术教育则刚好可以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让他们进一步增长“美学”或“审美学”的知识。

(二)促使学生习得美术技能,形成美术能力

美术不但要了解美术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审美,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美术技能。美术学科中大多都需要动手操作,如绘画、剪纸、雕塑、编织、拓印、拼接等。这些技能,只有从美术学科教学中习得。

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是美术学科教育所独具的功能。通过美术教育,促使学生将所习得的技能运用于美术实践,如写生、创作、设计,用于美化环境和生活实际应用等。美术学科教学,大多是联系这些实际的。美术学科培养的这种能力,实际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统一。

美术学科从技能类型分为以下能力。

1.培养平面造型及其应用能力

美术学科教育从幼儿、小学开始,内容以平面造型教学居多。培养学生的平面造型能力,是一种以平面造型为手段传达对世界的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美术能力。尤其是绘画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例如,生物课画植物的生命生长过程,地理课画地图、地形图,用画图的方式向他人介绍旅游观光的方位路线等,都是绘画的实际应用,直观无误,是比语言表达更为有力的形象表达手段。运用图像传达和接受图像传达信息的能力,不是由生物课、地理课、语文课培养的,其责任在美术学科教学。只有美术学科教学才具有如此独特的功能。

2.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相比较平面造型,立体造型涵盖的种类要更多,如泥塑、雕刻、手工编织、陶艺等都是培养立体造型能力的课业,其制作工艺和手法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材料进行立体造型能力,是美术学科教学任务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能够锻炼学生的三维构思、塑形能力和平面与立体的转化能力。由于其更具有操作性,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发掘更大的乐趣,还能使学生心灵手巧,富有创意

3.培养设计与制作能力

设计与制作本是两个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将构成作品的要素通过策划、设想和安排,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旨在给人以舒适美观,且与环境与人相协调的艺术效果。制作是按设计的规定与要求,生产出预期的东西。设计需要科学的智慧与创新精神;制作不仅是动手完成,还要符合工艺程序和技术规范。二者合力完成实用的美的实体。小学的设计与制作课业有两类。一类是造物造型,另一类是应用美术。它们虽然不是设计制造一个真的实用的产品,而是模拟设计制造一个替代性的东西,但其过程却可以促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切人造物和人造环境的审美关注。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意识、设计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使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受到锻炼,并形成技术意识。

4.提高学生应用美术的实践能力

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因此,美术教学也愈来愈贴近生活实际,如服装搭配,色彩的配置,美化生活空间的布置与装饰,制作贺卡玩具、各种标志和剪纸等。这些课业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实际应用的认识,也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实际上,通过美术学科教育,学生能够美化课程表,互赠自制手绘的贺卡,教室里的黑板报、墙报,运动会上学生自己设计的班级标志,新年布置教室用的拉花剪纸,学生头上佩戴的自制头饰,还有学生在自己家中的案头上,摆放自己彩绘的戏曲脸谱、彩陶、自制的小手工艺品等,都是学生对美术的应用。学生还在其他学科学习中运用图像表达来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在日记本中自绘插图和尾花等,都表现出通过美术学习提高了应用美术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美术后备人才

美术学科教育,既可以使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得以提高,又可使美术素质突出的学生得以才华显露,使其获得和强化发展美术的志趣,再通过课外小组活动的辅导,为美术的继承、延续与发展培养后备人才。这也是小学美术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特长不可忽视的方面,也是美术学科教育所独具的功能。

(四)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美术价值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其价值在于从其传递的信息中,对人起到认识、教育和审美三大作用。通过美术教学,通过学生对美术的接受,可以使美术的真、善、美品质得以发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1.实现认识价值

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从美术作品的形态、造型、形象和内容等传递信息中,获得多方面的认识。例如从《秦陵兵马俑》中,可以使接受者认识秦代军阵、军服、兵器,获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意志的感受,认识秦代雕塑成就的辉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仅可以使观赏者了解其艺术价值、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等,还可以使观赏者了解到宋朝时期的人物穿着、建筑风格、民俗风情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等知识。

从美术作品中获得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各时期的社会情态,包括政治、经济、宗教、人们的生活等各方面。

第二,各时期社会精神风貌。

第三,各时期美术成就。

第四,各时期科技文化与工艺水平。

第五,各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

2.实现对接受者的教育作用

美术虽不像口头宣讲那样给学生直接灌输教育理念,但是好的美术作品是极具感染力的,它的教育功能也不容小觑。且不说“文以载道”的主题性内容,对接受者的教育作用,即便是表达自然生命力的作品,也对欣赏者有教育作用。作者通过作品的线条、色彩、肌理,展露出别样的思想和情感,实际上也是作者本身风骨的体现,是艺术品人品的统一。欣赏者在作品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使自己充满趣味、品格高尚。

3.实现审美作用

美术作品的造型主要是传递美的信息,使接受者赏心悦目。传递某种情感、观念信息的美术作品,有的虽不美,但却能冲击人的情绪,启迪人的思想,促进人对事物的思考,拓展对美的认识和审美领域。

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知识,解剖作品,研究作品,从中找出其构造、配色等特点,挖掘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将这些元素综合起来进行思考,然后得出审美的观点,才是真正地发挥了美术教育的审美作用。

综上所述,正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才能够理解原本晦涩、难以接受的美术作品,美术的三大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美术自身价值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