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表扬的反应看透对方的品性受到表扬时许多人或是感到不好意思或是感到惊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如果接受表扬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好莱坞的影星在接受奥斯卡奖时就不会拿着卡片提醒自己该如何答谢了。而一个人在接受表扬的时候所产生的反应,将暴露出什么信息呢?不敢置信型这种人受到表扬经常表露出意外的惊喜,习惯用反问的方式来表露他们的欢悦。轻描淡与型对于别人的表扬,淡然置之,并不做出强烈的反应。......
2023-12-02
●附录一:悦读|文学名著中绝妙的开头与结尾
古人云“文以载道”,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道”字。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有一个结构严谨的布局,吸引人的开头和意味深长的结尾。文章的开篇有揭示主题、直接点明所要叙述之事所要表达之意,在文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结尾令人回味,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整部作品富有含蓄的韵味和具有文生文外的特点。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经典名著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开头与结尾吧。
01|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1]
开 头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简言之,那个时代跟现代十分相似,甚至当年有些大发议论的权威人士都坚持认为,无论说那一时代好也罢,坏也罢,只有用最高比较级,才能接受。
结 尾
“做了一件比我所做过的好得多,好得多的事;我就要去比我所知道的好得多,好得多的安息处。”
02|弗拉基米尔·博纳科夫《洛丽塔》[2]
开 头
洛丽塔是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结 尾
我现在想到欧洲野牛和天使,想到颜料持久的秘密,想到预言性的十四行诗,想到艺术的庇护所。这就是你和我可以共享的唯一不朽的事物,我的洛丽塔。
03|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3]
开 头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结 尾
“我依旧会对车夫伊凡发脾气,依旧会同人争吵,依旧会不得体地发表意见,依旧会在我心灵最奥秘的地方同别人隔着一道鸿沟,甚至同我的妻子也不例外,依旧会因自己的恐惧而责备她,并因此感到后悔,我的智慧依旧无法理解,我为什么要祷告,但我依旧会祷告,——不过,现在我的生活,我的整个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每分钟不但不会像以前那样空虚,而且我有权使生活具有明确的善的含义!”
04|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4]
开 头
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结 尾
这时候,为了早些看到有关他死的预言,以便知道死的日期和死时的情景,他又跳过几页。但是,他还没有把最后一句话看完,就已经明白了,他从此再也不会离开这间屋子,因为这座镜子城(或称幻景城)在奥雷良诺·巴比洛尼亚译读出全本羊皮书的时刻,将被飓风刮走,并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完全消失。这手稿上所写的事情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
05|毛姆《刀锋》[5]
开 头
我以前写小说从没有像写这一本更感到惶惑过。我叫它做小说,只是因为除了小说以外,想不出能叫它做什么。故事是几乎没有可述的,结局既不是死,也不是结婚。死是一切的了结,所以是一个故事的总收场,但是,用结婚来结束也很合适;那些世俗的所谓大团圆,自命风雅的人也犯不着加以鄙弃。
结 尾
因为书中和我有关的人物无不如愿以偿:艾略特成为社交界名流;伊莎贝尔在一个活跃而有文化的社会里取得巩固地位,并且有一笔财产做靠山;格雷找到一个稳定而赚钱的职业可以每天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上班;苏姗·鲁维埃得到生活保障;索菲获得死;拉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道。所以,不管那些自命风雅的人多么挑剔,一般公众从心眼里还是喜欢一部如愿以偿的小说的;所以,也许我的故事结局毕竟并不是怎样不如人意呢。
06|玛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6]
开 头
斯佳丽·奥哈拉长得并不美,但是男人一旦想塔尔顿家孪生兄弟那样给她的魅力迷住,往往就不大理会这点。
结 尾
“这一切等我明天回到塔拉庄园再考虑吧。到那时候我就能够忍受了。明天我要想出个办法来重新得到他。不管怎么说,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
07|阿尔贝·加缪《局外人》[7]
开 头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令堂去世。明日葬礼。特致慰唁。”它说得不清楚。也许是昨天死的。
结 尾
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这巨大的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08|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8]
开 头
诗人究竟是在哪里被怀上的呢?
结 尾
可是,是水吗?难道只有水吗?而不是火焰?
他睁开眼睛,看见了凑近他的那张脸,下巴微微地陷进去,头发金黄细腻。这张脸和他自己的那张脸是那么相近,他都以为自己趴在井边,看见的是自己在水中的影像。
不,没有一丁点火焰。他没在了水中。
他望着水面上自己的脸。接着,在这张脸上,他突然看见了极大的恐惧。这是他看到的最后的东西。
09|川端康成《雪国》[9]
开 头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结 尾
驹子发狂似的叫着,岛村想走近她。但被那些要从驹子手中接过叶子的男人家,挤得东倒西歪的。当他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地一声,向岛村的心头倾泻下来。
10|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10]
开 头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结 尾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一个好的开头总是赢得所有的赞美,一个好的结尾也总能让人回味无穷。这些伟大的开头与结尾或吸引眼球或发人深省,或文字平淡但韵味十足,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附录二:朗读者|那些教科书级的“开场白”[11]
第一期主题词——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锺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朗读者》“遇见”大家,就会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第二期主题词——陪伴
为什么我们需要陪伴?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一种习惯。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学生时代,同学之间几年的陪伴;比如夫妻之间,相濡以沫几十年的陪伴;比如父母与孩子,生命与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
在这个主题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杨乃斌,一个在八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的孩子,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样地成长,他的母亲从他上小学的那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一直陪了他十六年,所以说,陪伴也是一种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第三期主题词——选择
选择无处不在,小到今天我们吃点什么,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决策。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到最后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在这个主题,你会看到徐静蕾选择了挑战和变化;耶鲁村官秦玥飞选择了希望的田野;“红丝带”校长郭小平选择了呵护和守望。最让人感动的是麦家,曾经叛逆的他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选择持久平静的善良,都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问题。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第四期主题词——礼物
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在这个主题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家和教授。虽然他已经在五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所播种下的那颗善的种子,是留给这个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礼物。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第五期主题词——第一次
人这辈子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拿到了七十多块钱的稿费,立马就请女朋友去吃饭;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场音乐会,他为这一天等了三十年;王学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当导演了,可是这部电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个人,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宝贵而难忘的第一次,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说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所以说,如果你的人生能够拥有更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你的人生更丰富、更多彩!
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是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在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可复制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第六期主题词——眼泪
说到眼泪,你会想到什么呢?软弱吗?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听到“眼泪”这个词,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都会产生丰富的生命联想。就如同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而当我们要谢幕的时候,也将在别人的泪水里告别一样。
张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争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说,她过去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昂起头,不让眼泪流下来;导演陆川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爱流眼泪,所以有时候,他会抗拒眼泪;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的优秀演员,在《朗读者》的现场,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属于她自己。
人的心灵应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勇气、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风华长存。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的色彩!
第七期主题词——告别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
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琬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先生引述这首诗,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在这期节目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间都在作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第八期主题词——勇气
就像茨威格说的,“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勇气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
莎士比亚说“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的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在“勇气”这一章,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文物史家樊锦诗,一位瘦弱的南方女子,从北大考古系毕业之后,她用了五十四年的时间坚守在大漠深处,而她为敦煌所做的一切,也被季羡林先生誉为“功德无量”。
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第九期主题词——家
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因为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说小了,它是两个人的结合;说大了,它是乡土中国的基座。
乔治·穆尔说:“走遍天涯觅不到你自己所想,回到家你发现它就在那里。”而中国古人则推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个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纽带。
在“家”这个主题里,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作家梁晓声的那句话:“每一个人都有现实的家园,而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家,真的是一个充满内涵,又充满象征意义的词。
家天然带有一种温度,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修行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停靠的港湾。倦鸟归林、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一种归宿。它隐藏着一个人的缺点,包容着一个人的失败,同时更生发着无尽的爱,孕育着崭新的希望。
关于家,我们有太多复杂的情感,也有太多值得分享的故事。
第十期主题词——味道
味道,当然不仅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气质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品格也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心情有时候也是一种味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果有人问,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我们可能会想到《红楼梦》。因为在《红楼梦》里既有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只鸡配着烧的茄鲞;也有着元妃省亲的时候,派专人赏了宝玉的糖蒸酥酪。这些都是能够在饭桌边尝到的味道。
但是《红楼梦》里最触动人心的还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无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份智慧。“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命中注定的爱断情殇。
味道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就像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的:“让我们尽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们感受到的越多,我们便生活得越长久。”
第十一期主题词——那一天
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就像“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百年孤独》里,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回忆。“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社戏》里,鲁迅独特的记忆。
在这个主题当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安文彬。作为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的总指挥,说起那一天,他热泪纵横,1997年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为了那一天,一个民族等待了一百五十年。
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波澜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但其实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会有生命中的某一天,因为它的独特,被标注在日历上,它注定了我们是谁。
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的一枝。你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第十二期主题词——青春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
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更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
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注释】
[1]选自狄更斯《双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石永礼、赵文娟译。
[2]选自弗拉基米尔·博纳科夫《洛丽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主万译。
[3]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草婴译。
[4]选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黄锦炎、沈国飞、陈泉译。
[5]选自毛姆《刀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周煦良译。
[6]选自玛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陈良廷等译。
[7]选自《加缪全集》小说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柳鸣九、刘方、丁世中、刘牟译。
[8]选自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袁筱一译。
[9]选自川端康成《雪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高悲勤译。
[10]选自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李继宏译。
[11]选自董卿主编《朗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
有关沧浪之歌: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文章
从接受表扬的反应看透对方的品性受到表扬时许多人或是感到不好意思或是感到惊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如果接受表扬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好莱坞的影星在接受奥斯卡奖时就不会拿着卡片提醒自己该如何答谢了。而一个人在接受表扬的时候所产生的反应,将暴露出什么信息呢?不敢置信型这种人受到表扬经常表露出意外的惊喜,习惯用反问的方式来表露他们的欢悦。轻描淡与型对于别人的表扬,淡然置之,并不做出强烈的反应。......
2023-12-02
通过借书看透他的性格看他对于别人借书要求的反应也可以读到他的一面,他的好朋友向他借一本他很喜欢的书,他会怎么应对呢?“借书不还者”潜意识中有儿童的心理,他们往往记性不好和自我界限不明。他们把纷繁复杂的世界分作截然不同的两块,一块是“我的”,一块“不是我的”。对于“我的”那一块,就比较爱怜,另一块就根本不加考虑。他们之所以借书不还,是因为他把你当作他自己的一部分了。......
2023-12-02
孔子在流亡期间只到过卫国、陈国、郑国、宋国、齐国、蔡国、曹国、楚国等地,但他对全中国的情况了如指掌,惊人地预见到秦朝将取代周朝,他在定《书》时将《秦誓》放在《周》《鲁》之后,预见周将被秦取代。历史的发展证实了他的预见。夫子知周之亡也,诸侯必折而入于秦,故定《书》之末,特收此篇,以微见其意。由此可见,孔子之预见秦之代周,非凭空猜测,而是在研究天下大势基础上作出的判断。......
2023-11-16
而《乱世佳人》中的费·雯丽则更能体现出西方女性的独特气质。东西方女性气质迥然有别,男性气质当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东西方不同的气质,反之,不同的气质又深刻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此言一语中的,正道出了东西方人的气质奥秘。......
2024-05-31
[24]牟宗三、劳思光之所以认为心性论要优于宇宙论,正是因为心性论的超越是道而不是理,心性论强调的道德天之超越要优于宇宙论强调的理性规律天之超越。......
2023-12-01
很多青春期男孩帅气大方,学习成绩优异,吸引了很多女孩的目光,于是,他们也会被女孩追,也会收到女孩写的情书。情书恐怕是很多男孩向女孩子表达爱意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男生收到女孩情书的情况是少见的,但也不是说绝对没有,那些长相帅气、成绩优异的男孩,也会引起女孩子的注意,也可能会收到情书。......
2023-11-19
父母应该给孩子鼓励和建议,让孩子跌倒后,自己重新站起来。长颈鹿母亲低下头,以看清小长颈鹿的位置,将自己确定在小长颈鹿的正上方。最后,小长颈鹿终于第一次用它颤动的双腿站起身来。在荒野中,小长颈鹿必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以免使自己与鹿群脱离,在鹿群里它才是安全的。狮子、土狼等野兽都喜欢猎食小长颈鹿,如果长颈鹿母亲不教会她的孩子尽快站起来,与大部队保持一致,那么它就会成为这些野兽的猎物。......
2024-07-02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意思是一个人,尤其是男人,到了三十岁应当成家立业,有所作为。总之,面对三十,人们害怕、担心自己的境遇,从而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甚至是严重的人格障碍。由此可见,三十岁不仅仅是一个身体的年龄,更是一个心理的年龄。但即使是入错了行,即使是过了三十岁,只要慎重考虑,转入与自己原有职业相关的行业,也可以降低风险,成就自我。......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