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皈依女神的心灵絮语——冰心诗歌解读“五四”诗坛上,有两个最具标志性的诗人:郭沫若和冰心。所谓女性主义诗歌的“冰心时代”,主要是指冰心诗歌创作最鼎盛的前十年,即1921年至1931年。这些诗多以自然、童心、母爱为其母体,在短小诗型中,蕴蓄着丰富的哲理和想象,可谓皈依女神的心灵絮语。......
2023-12-03
日 记[2]
海 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1988.7.25火车经德令哈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3]
顾 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1981年3月
城市风景[4]
也 斯
城市总有霓虹的灯色
那里有隐秘的讯息
只可惜你戴起了口罩
听不清楚是不是你在说话
来自不同地方的水果
各有各叙说自己的故事
橱窗有最新的构图
革命孩子和新款鞋子押上韵
我在你的食肆里
碰上多年未见的朋友
在渍物和泡饭之间
一杯茶喝了一生的时间
还有多余的银币吗
商场里可以买回许多神祇
她缅怀前生的胭红
他喜欢市廛的灰绿
给我唱一支歌吧
在深夜街头的转角
我们与昨天碰个满怀
却怎也想不起今天
九 行[5]
周梦蝶
你底影子是弓
你以自己拉响自己
拉得很满,很满。
每天有太阳从东方摇落
一颗颗金红的秋之完成
于你风干了的手中。
为什么不生出千手千眼来?
既然你有很多很多秋天
很多很多等待摇落的自己。
◎我思我在
1.《日记》全诗采用了一个男孩向姐姐倾诉的口吻,“姐姐”这个对象,让人既感到亲切,又比较陌生。你读这首诗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姐姐”对他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2.分条梳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我”的“任性”幻想,并说说倒数第二诗节的意思。
3.也斯的诗仿佛一帧帧摄影作品,你喜欢他描绘的这座城吗?为什么?找一句你最有感触的诗句,说说你的感受。
4.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为什么《九行》一诗中却说“每天有太阳从东方摇落”呢?
有关沧浪之歌: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文章
第一章皈依女神的心灵絮语——冰心诗歌解读“五四”诗坛上,有两个最具标志性的诗人:郭沫若和冰心。所谓女性主义诗歌的“冰心时代”,主要是指冰心诗歌创作最鼎盛的前十年,即1921年至1931年。这些诗多以自然、童心、母爱为其母体,在短小诗型中,蕴蓄着丰富的哲理和想象,可谓皈依女神的心灵絮语。......
2023-12-03
虽然国内社会学、历史学、性别研究等领域的一些学者已将“整容”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但很少有人深入讨论其中涉及的整容科学与技术问题,很少有研究去挑战整容科学与技术本身的合理性。一些西方女性主义学者早已关注具有父权制特征的整容手术对女性身体自主权的剥夺和控制,他们认为女性是商业资本、男权文化及其审美需求的被动牺牲者。但这种立场如何能够比较恰当地应于整容问题,其实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023-08-01
基于此,盛唐又被称之为“诗唐”,即“诗的唐朝”与“诗的王国”。盛唐的诗歌创作,使秦岭成为诗唐之山,秦岭仍然未演变为“唐山”。在唐诗中,最接近“唐山”的,是“秦山”名称。在诗唐世界,一个自然地理实体,呈现出“南山”和“秦岭”的两重天:一个乐观赞美,一个消极否定。与王维的“天都”、李世民的“九仙”对照,孟浩然的“南山敝庐”和杜甫的“南山桑田”就是南山诗的两重天。......
2023-11-22
这样,诗歌存在方式的三环节也就是从诗歌生产到诗歌消费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生产与消费的社会交流过程。我们之所以引了那么长的文字,是因为这些段落对我们思考诗歌生产与诗歌消费之间的全部错综复杂的交流关系有着极为深刻、重要的启示。诗歌消费也为诗歌生产创造出作为内在对象、作为目的的需要。......
2024-02-02
谈到人与技术的关系,不能不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出发分析学生和教师与技术的关系。反客为主和工具性压倒目的性,成为一切异化现象的共同特点。人们目前对技术的作为之一应该是拒绝“信息异化”现象。信息异化是指信息时代人类技术(工具)理性无限膨胀而导致价值理性失落、人文精神的迷失和终极关怀匮乏的异化现象。这种不确定性也是人与技术关系的一种反映。第三是“自动化阶段”,即技术手段使得主体无须进行智力投入。......
2023-10-25
这是因为,辽金元诗歌独特风貌的形成,是中原文化和北方民族文化融合、冲撞和互动的产物。我们对辽金元时期的文化态势的了解与判断,最终是要落实到对辽金元诗歌特色的阐释与揭示上。这当然不仅是辽诗所呈现的文化形态,后来的金诗、元诗的发展,都展示了民族文化交融与互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4-01-11
闻昔西川广政年,曾助官军攻洛浦。聪明正直神所为,生有厥功死祝之。能御大灾捍大患,非此族者皆淫祠。阴兵击贼传稗史,怪事荒唐违正理。敕封本授孟知详,英烈翻过巴蔓子。庙食千秋蛮土同,灵旗飒飒暮卷风。喜嗔醉饱谁复见,断猿啼月寒林空。神兮寂寞归山中。[2]杨秀武:《杨秀武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148页。......
2023-08-04
但是从诗学的角度看,茶陵派的崛起就是对诗歌审美特征自觉追求的兴起。茶陵派与台阁体的这种差异,便是他们与复古派的共同之点。真正将诗歌的审美追求推向高潮的是前七子复古派。其实前七子是一个南北诗风交融的流派,其中既有北方李梦阳的雄健,也有南方徐祯卿的婉丽。前七子复古派是一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因而其诗风亦多姿多彩,难以一概言之。......
2024-0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