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应对不拘礼节的无礼之人?

如何应对不拘礼节的无礼之人?

【摘要】:生活中还存在一种人,即不拘小节之人。这种人与咄咄逼人的人本质不同,他们并不是是不知礼节的人,他们也决非无礼之辈。其应对策略如下:1、事先提醒有些人的不拘小节,是在家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到别人家以为也和自己家一样,无所顾忌。

生活中还存在一种人,即不拘小节之人。这种人与咄咄逼人的人本质不同,他们并不是是不知礼节的人,他们也决非无礼之辈。他们只是忽视或轻视礼貌罢了,有时他们这样做自己没有深刻意识到罢了,这种人是无礼但不傲慢。假如你周围有这些不拘小节的人存在,为了不伤害彼此的感情,又想减少一些麻烦,那么,你该如何对待呢?其应对策略如下:

1、事先提醒

有些人的不拘小节,是在家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到别人家以为也和自己家一样,无所顾忌。对这样的人,可事先提醒,要他知道此处不是彼处。比如,江某家在农村,他爱抽烟,平时又不讲究,烟灰随手弹,烟蒂到处扔。他到镇里的妹妹家做客时,妹妹知道他有这种不好的习惯,他一到就立即给他递上烟灰缸,提醒他把烟灰烟蒂放在缸内。一开始,江某不习惯,时不时又弹在地上。妹夫发现后,又再次提醒他。几次后,他也改掉了。事先提醒,可避免尴尬,减少麻烦。提醒时,态度尽可能和蔼些,不要命令式,有时可用动作示意,不一定要用语言。

2、行为示范

有些人的不拘小节行为事先无法提醒,有些场合,又不适宜用言语表达。对此,不妨采用动作示范的方法,用自己或自家人的行为做个样子给他看看,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厌恶什么。小段的邻居阿荣,常向小段家借些筷子、碗碟、针线或螺丝刀什么的,有的还,有的拖了好长时间才还,有的索性不还。小段知道阿荣不是故意想赖,而是认为无所谓。一次,小段家来了客人,他就故意叫孩子去阿荣家借几双筷子。一用完后,马上叫孩子送去,并教孩子说:“妈妈说了借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当时归还。”一次,小段又向阿荣借了一支圆珠笔,用后当即自己送去,对阿荣说:“我的记性差,不知道有没有东西借了没还的,特别是小东小西的,很容易忘记。”此话一讲,阿荣显得有点尴尬,马上想起自己借小段的一些东西还没还,当即找到还给了小段。行为示范,实际上就是以身作则,如果针对性强,一般效果是不错的。

3、委婉劝说

有些不拘小节的人辈分高、资格老,或者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遇到这种人,可用委婉劝说的方法,让他明白你不大赞赏他的行为习惯或态度、作风。小吴对面住着同单位的老刘,他是厂里的工会主席,技术上也有一手,待人热情诚恳,但就是生活上比较马虎,不讲仪态。夏天,老刘常光着身子,穿条短裤走这家串那户。小吴是技术科的,中专毕业,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女性,她很不习惯老刘的这种“礼态”。一个双休日,老刘邀小吴的丈夫去另一个同事家下棋,小吴对丈夫说:“把衬衫穿上,到别人家去总得有个样子,拖鞋脱了,换双凉鞋。”这一讲,使老刘马上有所觉察,他说:“等一下,我也去穿件衬衫、换双鞋。”小吴见时机已到,顺水推舟道:“刘师傅,您这个人很热情、很随和,可我觉得在穿着上是有点太“无礼”了。”待老刘穿好衣服返回,小吴又赞扬道:“这一身多神气啊!刘师傅,其实,您还是老有精神的呢。”说得老刘师傅舒服极了。以后,老刘渐渐改变了原先“无礼”的习惯。

4、直言相告

不拘小节的人,言语承受力一般比较强,因此,有时讲他几句也没关系。在适当的时候,你可以直言相告,让他清楚:你不赞赏他的这种行为,并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马某平时较随便,对自己的东西也不大看重。一次,他借了同事小张的一本专业书,几天后,他还给小张。小张一看,封面弄得皱巴巴,再一翻,里面批注和涂涂画画也不少。小张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直言道:“小马,怎么在我的书上涂涂画画,还写了什么批注,你该知道,这是我的书只有我才有权利在上面写,以后得注意点。”直言相告,当然不适宜所有的人,同时,也要注意场合,在有他人的情况下,更要慎重,以照顾对方的面子。

5、巧妙拒绝

有些人习惯成癖,你暗示、提醒,或者直言相告,对他都不起作用,他依旧我行我素,而且还常常打扰你、影响你。这样,你只有设法躲避,或故意冷淡、或巧妙拒绝。可根据对方的时间来躲避,如对方通常在晚七点左右串门,那你就在这个时间前一些外出一下,以免被他缠住。假如你无法躲避,对那些无话找话、无话坐半天的常客,可不泡茶、不递烟,以示故意冷淡,或者一个劲地打哈欠、打瞌睡给他看。如果对方还不肯走,那只好直接谢客。当然,谢客一定要有理由,譬如说自己身体有点不适,想睡觉了,或者要外出办点事,是不是以后选个时候再聊,等等。拒绝是难堪的,但只要方法巧妙、措词恰当,也不一定会伤害彼此感情。

不拘小节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不计较,但你不能跟着他不计较,以免他更加随便、更加放纵。譬如你的同事小王平时很不讲究,有时会顺手捧起别人的茶杯就喝。一次,你外出回来,口渴了,小王立即递过他自己喝过的茶让你喝。这时,你一方面要表示感谢,一方面又要拒绝,说:“我自己泡,喝别人喝过的茶,我总好像有点不习惯。”假如小王这样说:“我又没病,你怕什么?”你可以说:“我知道你没病,但我的心里总有点别扭,谢谢啦!”这样,小王以后完全有可能不再喝你的茶了。假如你一时没注意,喝了他喝过的茶,那么,他以后就会更随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