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语法解析

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语法解析

【摘要】:主动语态句子中的主语是行为的实施者;而被动语态句子中的主语是行为的接受者,一般情况下行为的实施者略去不提。

主动语态句子中的主语是行为的实施者;而被动语态句子中的主语是行为的接受者,一般情况下行为的实施者略去不提。

1.被动语态/主动语态

科技论文“方法”部分经常使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因为读者的着眼点是实验方法、采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步骤,而行为的实施者,通常就是论文作者自己,不必特别强调。

例如,论文实例1[2]的下列句子:

Al specimens were fatigued in the form of 3 mm discs of 90μm thickness。

...cyclic straining was accomplished by cementing the discs on to a 3 mm thick hardened Al alloy beam.

At all other times specimens were stored in liquid nitrogen.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主动语态,特别是当作者需要强调实验方法等是自己设计的,而并非通常使用的方法时。例如,论文实例3[3]中的下列句子:

...,we deposited the Rh NPs in situ at a substrate temperature of 670 K in the BM32 ultrahigh vacuum(UHV)surface XRD chamber.

...,and we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the XRD pattern.

图5-1展示了20世纪两篇著名论文的开篇部分的剪贴。其中,图5-1(a)是一篇导致了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发表在Physical Review上的著名论文“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4]。这篇论文以被动语态开篇:“A 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 is presented...”图5-1(b)是一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著名论文“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5],最终导致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篇论文以主动语态开篇:“We wish to suggest a structure for the salt of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D.N.A.).”由此可见,最重要的是明确无误地表达句子的意思以及论文的主题,而不是使用哪种语态。

图5-1 两篇著名论文的开篇部分的剪贴

(a)论文[4]以被动语态开篇,(b)论文[5]以主动语态开篇。

近年来,有些期刊为了避免语法错误或语意不明,极力推荐论文作者使用主动语态。建议论文作者在确定投稿期刊后,查阅该期刊有关的“读者指导(Author Guidance)”,以确定自己对语态选择的倾向性。

特别要注意的是,科技论文中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无论是主动语态(如,I deposited...),还是带行为主体的被动语态(如,...were deposited by me)。

2.过去时被动语态/现在时被动语态

我们在4.2.2节讲到时态时曾经指出,在科技论文中现在时通常用来表达被普遍认同的事实和真理。这一点也适用于被动语态。比较下列两句被动句:

(a)The XRD pattern is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with sample oxidation.

(b)The XRD pattern was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with sample oxidation.

其中(a)句使用了现在时被动语气,说明这是研究过程中通常运用的方法,或实验设备的标准使用方法;而在论文实例3(附录一)中使用了过去时被动语态(b)句,用以强调这是作者自己在本论文研究中特别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