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期刊影响因子的优化措施

期刊影响因子的优化措施

【摘要】:[1]把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对一个期刊的定量评价是片面的。因为,期刊的影响因子受学科领域、期刊规模、论文的性质、论文的作者数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其次,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是建立在两年的时间窗口的基础上的,很可能不符合论文的引证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事实。而个别具有特高被引用数的论文往往夸大了整个期刊的影响因子。[5,6]期刊影响因子并不能反映每篇论文的水平及其影响力。

那么,怎样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呢?“影响因子”最早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奠基人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在1955年提出的,[2]目的是为了考察和统计科技论文的影响力。他发明了“科学引用索引”(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建立了《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等数据库。1972年,加菲尔德提出期刊可以按引证的频率和影响划分等级。[3]自1975年起,由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 Corporation)每年定期发表被列入《期刊引证报告》里的各期刊的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JIF)。期刊影响因子的定义是:期刊(J)在年份(y)的影响因子(JIF y),等于该期刊在当年得到的其在y-1和y-2两个年份中所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此两年中发表论文的总数:

期刊影响因子通常被认为是衡量学术期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一些著名学术期刊会专门注明本期刊近年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其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例如,Acta Materialia期刊网页上的作者信息包(Author Information Pack)中就有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这一栏,注明2016年的影响因子为5.301。[1]

把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对一个期刊的定量评价是片面的。因为,期刊的影响因子受学科领域、期刊规模、论文的性质、论文的作者数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影响因子提供了对同一学科领域、同类文章的不同杂志的可引用性的定性的相对比较。其次,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是建立在两年的时间窗口的基础上的,很可能不符合论文的引证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事实。而个别具有特高被引用数的论文往往夸大了整个期刊的影响因子。[4]而且,期刊影响因子计算式本身也会因期刊(特别是顶级期刊)中非学术论文的被引用而产生可观的偏差。[5,6]期刊影响因子并不能反映每篇论文的水平及其影响力。更详细的有关期刊影响因子以及其他多种文献计量因子的信息可以参考Elsevier出版社的有关网页。[7]

所以,我们建议作者在考虑自己的论文“发表在哪里”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对自己论文内容最合适的、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