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认识本研究的基础及优化方法

认识本研究的基础及优化方法

【摘要】:事实上,在真正消化理解文献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文字作出简明的摘录本身就是一个写作的过程。并做出文献综述,明确本研究领域的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全方位检索文献

论文作者在起草规划论文前(更需要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该根据自身论文的研究对象做多层次、全方位的文献检索。检索所用的关键词可以从本论文研究课题或研究对象的特定词汇开始,逐渐扩展到较广的研究领域。这样做,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遗漏重要的文献,也便于加强论文作者对整个研究领域的全貌和当今研究热点的了解,以明确自己的研究工作的目的和目前要撰写的论文在研究领域中的位置。

2.阅读并理解主要文献

认真阅读主要文献。批判性地、分析性地阅读文献,不仅是理解文献内容的需要,也是评价文献意义的需要。我们建议读者按以下的方法阅读文献:

1)读懂文献的内容

这看起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却并不容易做到。它要求我们客观地理解作者的议题和文献的内容:既要避免对文献的盲目相信和认可,又要防止非理性的、先入为主式的对文献的否定。读懂文献的内容包括以下各方面:

(1)首先需要理解所有主要的词汇的含义。不仅要知道词汇的中文翻译,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词汇的定义。对自以为理解又似是而非的主要概念词汇,不要回避查字典或翻译助手网页。不仅要浏览维基(Wikipedia)/百度网页,更需要通过核对相关文献或文献综述、查阅专业书籍等对词义作进一步的查证核实。

(2)读懂每一个段落作为一个小整体的含义,发现每个段落中提出论题或指出论题的主要论点的那些最重要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词语总结段落的主要观点。

(3)分析各段落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文献各个部分在整篇文献中所起的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客观地、简要地总结整篇文献,包括作者的主题、主要论点、主要论据和结论。

2)评价文献内容的逻辑性

有了上述阅读过程中对每一段落的理解和总结,我们现在可以对此文献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应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篇文献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取得了什么新的结果、有什么新发现和新创造?文献作者运用了哪些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方法?是否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文献的结论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是否过于普遍化或广义化?这篇文献与其他文献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在观点或结果上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等等。

3)了解文献的作者和背景

在目前信息高度流通的条件下,我们很容易得到文献及其作者的背景情况,例如作者所在单位、作者以往的研究、所在单位的研究领域、与该文献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献,等等。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正在阅读的文献所提供的信息的价值作出评价,也有助于我们作更广泛而深入的文献检索。

3.文献的摘录

正确地摘录文献中与自己研究有关的、在撰写论文的某部分时需要引用的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一字一句地照抄文献。不要只是打印出文献后把它们“存档”,也不要只是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词语下划线。

(2)文献摘录必须经过自身大脑的积极思考。在你研究工作的开始阶段,你可能主要从与当今课题有关的文献中摘录了文献所使用的方法、文献所发现的主要结果、以及文献对结果的解释和说明等。到你写自己的论文时,我们必须进一步考虑分析所摘录文献的研究结果或作者的观点与你自己的研究结果或观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你所知的其他文献结果或观点之间的关系。

(3)文献摘录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事实上,在真正消化理解文献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文字作出简明的摘录本身就是一个写作的过程。

(4)文献摘录的归类分析和综述。为便于拟定论文提纲及撰写论文时的使用,应该把文献摘录按照文献与自己的研究工作、要撰写论文的某一部分、要阐述的某一观点、或要说明的某一问题之间的关系整理归类。并做出文献综述,明确本研究领域的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5)检查文献摘录的准确性。在撰写论文引用文献时再次阅读文献,比较自己所做的文献摘录以及分析是否确实符合文献作者的原意。

所以,正确地摘录文献既要求我们审慎地思考和分析所要摘录的观点或研究结果,也要求我们思索所摘录的观点或研究结果与自己的研究以及要撰写的论文的关系。独立地、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各篇文献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为我们铺设了登上研究领域高峰的一个个台阶,使我们得以站在高处纵观整个研究领域;也为我们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开展创新的研究工作以及撰写自己的论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