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们告诉他塾师有事外出,只有褚伯玉留心问了那位儒生的姓名与住址。褚伯玉18岁时,他父亲给他娶了妻子。宁朔将军丘珍孙也很仰慕褚伯玉,只是无缘相见,当他得知王僧达已将褚伯玉请出山林后,就想通过王僧达而见见褚伯玉。......
2023-11-27
【图版】
【释文】
隹(惟)八月辰才(在)庚申,王大射
才(在)周[2]。王令(命)南宫率王多
士[3],师父率小臣[4]。王迟
赤金十反(钣)[5]。王曰:“小子、小臣,
敬又贤隻(获)则取[6]。”柞(胙)白(伯)十
爯(称)弓无灋(废)矢[7]。王则畀柞(胙)
白(伯)赤金十反(钣)[8],(诞)易(赐)揖见[9]。
柞(胙)白(伯)用乍(作)周公宝尊彝[10]。
【著录】
《文物》1998年第9期。
【注释】
[1]1993年初,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现藏河南博物院。
[2]大射,西周射礼之一,即君臣相与习射。大射亦见于义盉:“王在鲁会即邦君、诸侯正,有司大射。”周,指宗周,即镐京。
[3]南宫,见于中方鼎和中觯。据考,即大盂鼎所见之南公,为周初重臣南宫括之后。多士,《书》有《多士》篇,多士指殷大夫、士,孔颖达《正义》云:“经止云士而知有大夫者,以经云‘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其意言将任为王官,以为大臣,不惟告士而已,故知有大夫也。”铭文多士包括卿、大夫、士等王朝众臣。
[4]师父,人名。小臣,低级官吏。《周礼·夏官》:“小臣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周礼大司马》、《射人》及《仪礼大射》记载王行大射,由司马主管射政,射人佐之,小臣、仆人为具体执事人员。小臣之长为小臣正,其副为仆人师。静簋“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眔服、眔小臣、眔尸仆学射”,其中的小臣即此。
[5]迟,读为“尸”或“矢”。典籍中都常训为“陈也”。《说文·尸部》、《尔雅·释诂》:“尸,陈也。”《尔雅·释诂》:“矢,陈也。”《释文》作“”,《玉篇》“
”与“矢”同,《广雅·释诂二》:“
,陈也。”反,读为版。《周礼·秋官·职金》:“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郑玄注:“鉼金谓之版。”该句意思是说王陈列赤金十钣作为悬赏。
[6]小子,指上文所说的多士。敬,恭敬。贤获,古时举行乡射之礼时,以射中鹄的为获。用筹记数,左右两队所得筹多者称为贤获。《仪礼·乡射礼》:“司射复位,释获者,遂进取贤获,执以升。”郑玄注:“贤获,胜党之筭也。齐之而取其余。”贾公彦疏:“取贤获,以筭为获,以其唱获,则释筭,故名筭为获。左右数齐,有余则贤获。”该句是王对全体参与射礼的小子、小臣所说的话,意思是恭敬而又射中次数多的人可以取得这赤金十钣。
[7]柞,即胙。《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称,举起。《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孔传:“称,举也。”该句意思是说胙伯十发十中,全部射中目标。
[8]畀,赐与。《书·洪范》:“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孔传:“畀,与。”
[9]揖,从手从咠,与甲骨金文中读作祝、贶之字均有不同。揖,拱手行礼。《书·康王之诰》:“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国语·周语》记襄王赐晋惠公命,晋侯“拜不稽首”,内史过以为晋侯非礼,必不得善终。古代拜不稽首为不敬,拜手稽首方合于礼制。这里说王赐胙伯在觐见时可以揖而不拜,示荣宠之意。
[10]周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
【延展阅读】
1.柞伯簋用周王悬赏的“赤金十反”铸成,与传统的青铜簋相比,其造型极为另类,圈足下添加了一个喇叭形的支座。使得器身增高,具有昂扬之美。其外形酷似今天的体育奖杯,可以称得上“奖杯之祖”。簋内的74字铭文,清晰地记录了一场极为隆重的射箭比赛,大意是说:在八月庚申日这天的清晨,周昭王在镐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射礼活动。比赛开始前,周昭王将参加比赛的人分成“小子”组和“小臣”组,命令一人负责“子”组的比赛事宜,另一个人负责“小臣”组的有关事宜。昭王又拿出十块“赤金”饼作为奖品。柞伯十次举弓,十发十中,没有一箭脱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而赢得了周昭王作为奖品的十块红铜饼。昭王又另外赏赐给他可揖见不拜。柞伯获此殊荣,颇为骄傲,为纪念此事,特意用周昭王赏赐的十块红铜饼为原料,铸造了用来祭祀周公的铜簋(也就是柞伯簋)。
2.射是古代贵族传习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射礼种类较多,先秦文献典籍多有记载,但内容简略,许多问题难知其详。据考,射礼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大射礼,是天子在众多祭祀前,为了挑选助祭者而举行的射礼。大射礼的礼法见于《仪礼·大射仪》,明确见于金文的义盉(《集成》09453)和柞伯簋。二是乡射礼,是每年春秋,各州为教民礼让,敦化成俗而举行的射礼,参加者有卿、大夫、士等。乡饮酒礼的礼法见于《仪礼·乡射礼》。三是燕射礼,是国君与大夫在燕饮之后举行的射礼,旨在明君臣之义,燕射的礼法文献失载,有学者认为令鼎(《集成》2803)和鄂侯驭方鼎(《集成》2810)反映了古代燕礼的实际情形。四是宾射礼,见于《周礼》,是诸侯朝勤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见于麦方尊(《集成》6015)。
射礼是中国最早的体育活动,类似今天的运动会,但其意义和形式,远比今天的运动会要丰富得多。古人宴、射二事往往相因,射礼之前也必有燕饮之仪节,《礼记·射义》作了记载:“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也就是说,古代射礼之前,一定会先举行燕礼。燕礼,就是宴饮。《诗·小雅·宾之初筵》,对于射礼和宴饮的情景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大意是说,摆设起钟鼓乐器,大家举杯饮酒,然后张挂起靶子,拉开弓弦开始射箭。反映此类情形的图像资料见于故宫博物院藏战国宴乐铜壶、成都百花潭出土铜壶以及山彪镇琉璃阁出土铜壶。
【进阶篇目】
1.王龙正等:《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文考释》,《文物》1998年第9期。
2.王龙正等:《柞伯簋与大射礼及西周教育制度》,《文物》1998年第9期。
3.徐锡台:《应、申、邓、柞等国铜器铭文考释》,《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古文字研究专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4.李学勤:《柞伯簋铭考释》,《文物》1998年第11期。
5.陈剑:《柞伯簋铭补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第1期。
6.冯时:《柞伯簋铭文剩义》,《古文字研究》第24辑,中华书局2002年。
有关金文读本的文章
学童们告诉他塾师有事外出,只有褚伯玉留心问了那位儒生的姓名与住址。褚伯玉18岁时,他父亲给他娶了妻子。宁朔将军丘珍孙也很仰慕褚伯玉,只是无缘相见,当他得知王僧达已将褚伯玉请出山林后,就想通过王僧达而见见褚伯玉。......
2023-11-27
译文穆伯娶了莒国女子为妻,名叫戴己,生了文伯,她的妹妹声己生下惠叔。戴己去世,穆伯又要到莒国聘娶。穆伯到莒国参加盟会,同时为襄仲迎亲。襄仲请求攻打穆伯,鲁文公准备同意。于是鲁文公阻止了襄仲,惠伯为他们调解。译文穆伯到莒国跟随己氏后,鲁国人立文伯继承他的卿位。穆伯拿出丰厚的贿赂再次要求回国,惠叔为父亲请求,得到允许。鲁国对公孙敖的葬礼规格等同于共仲的。......
2023-09-22
汉高祖得天下之五年二月即皇帝位,先封高后①曰皇后,子曰皇太子,亦追其母曰昭灵夫人。时太公乃遗而不封,已不可解。手拿扫帚,是扫除道路以迎客;退行,也是迎客之礼;均表示对来访者的敬意。等到高祖每五天一朝觐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手拿扫帚清扫道路并倒退而行,以示恭敬地迎接刘邦,皇帝大惊,才下诏说:“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还没有号。现在尊太公为‘太上皇帝’。”......
2023-11-27
建造背景与年代长椿寺多宝铜塔现位于北京万寿寺。图4-29北京慈寿寺永安万寿砖塔图4-30北京长椿寺多宝佛铜塔据此,多宝佛铜塔的铸造年代不早于明天启元年,即“泰昌通宝”开铸之年。而更具可比性的是,长椿寺多宝佛铜塔与建成于万历六年的慈寿寺永安万寿砖塔的造型非常相似。形制长椿寺多宝佛铜塔佛塔高约5米,八边形平面,造型采用的是北方常见的辽式密檐砖塔形式,周身饰以浮雕,现在整体位于一须弥石座上。......
2023-10-18
让我们疼痛的那部分下课的铃声响了,漂亮的小女孩与很多同学一起从教室里走出来。“老师,你就让我用这根针来寻找疼痛的感觉吧!”女孩笑着对医生说:“我需要疼痛的感觉!”这让救援人员十分惊讶,他们根本不相信体弱年衰的他能够逃生。原来,让我们疼痛的那部分,其实是个宝。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疼痛”上,恰恰相反,我们是跌倒在自己的健康上。让我们疼痛的那部分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只手,在关键时刻拉我们一把,扭转局面。......
2023-12-02
[4],本铜器的主人,是这次伐淮夷的主帅。[5]博,读为搏,搏斗。亦见于鼎、甗、录簋。[6]文母,美称。[7]休,美也。[10]隻,象一只手抓住一只鸟,獲的古字。[11]执,象用一种叫做“梏”的手铐把俘虏或犯人的手铐起来,义为“捉住”。执讯,指抓获的俘虏。[12]孚,俘的初文,俘获。[13],从豚声,即盾字。[14],见于甲骨文,《说文》作。[15]卒,完毕。[16]乃子,你的儿子。......
2023-07-07
“物”在罗伯-格里耶的理解中首先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自足的,拒绝人类赋予它以各种各样的说法和意义。罗伯-格里耶反思了传统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比喻”。所以罗伯-格里耶主张文学作品尽量不用比喻,而是还原“物”的本来的世界。......
2024-01-22
白寿彝教授传刘雪英白寿彝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教授,从小跟姑祖母诵习阿拉伯文和《古兰经》 ,受到民族的传统教育。帝国主义欺压中国人民的野蛮行径,使教授思想上深受震动,感到极大愤慨。从此,教授把毛主席视为中国的希望,不断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教授协助郭沫若、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并兼任二所研究员,主持明清史研究组的工作。......
2024-09-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