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方格纹铜鼎1987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9.8—10厘米,壁厚0.15厘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方格纹铜鼎虽然铸造还较为粗糙,但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铜鼎。方格纹铜鼎局部放大图方格纹铜鼎线图铜器的出现一直被人们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件夏代铜鼎为二里头遗址的铜器增添了新的品种,是二里头遗址已经具有文明时代基本内涵的明证。......
2023-11-29
【图版】
【释文】
隹(唯)周公于征[2],伐东
尸(夷)豐白(伯)、尃(薄)古(姑)[3],咸(捷)[4]。公
归□于周庙[5]。戊
辰,酓(饮)秦(臻)酓(饮)[6],公赏
贝百朋,用乍(作)鼎。
【著录】
《中国青铜器全集》5∶6;《殷周金文集成》2739;《商周青铜器铭文选》026。
【注释】
[1]1924年出土于陕西凤翔县(一说1927年出土于宝鸡戴家湾)。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布伦戴奇藏品。又名周公东征鼎、豐伯鼎。
[2]于征,即远行。《诗·小雅·车攻》:“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3]东夷即成周以东的夷人。《史记·周本纪》:“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豐伯,豐国之君长,豐国故址在今山东益都县境。薄姑,或作亳姑,国名,其地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境。豐伯、薄姑二国为东夷之强者。
[4],字像以戈翦断树木顶端之枝条形,有剪伐之意,典籍或用作践,这里读为捷,表示周公讨伐东夷豐伯和薄姑的战斗都取得胜利。
[5]“归”下一字从示,其上像以手持物祭祀,疑读作盩,实即“饮至”之“至”。归□于周庙,与簋(《集成》4317)“爯盩先王宗室”所述的情形近似。有学者认为字当读作“获”,意思是周公东征归来献俘获于宗庙。
[6]饮秦饮,第一个饮字作动词,饮用之意,第二个饮字用作名词。秦,读作臻。饮臻饮,即饮至。《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一说秦饮为秦地之清酒,为所饮之酒名。
【延展阅读】
有关饮至之礼不见于礼书,但屡见于春秋经传,如《左传·隐公五年》载臧僖伯之言曰:“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故所谓饮至,是用于战争之后,师旅凯旋,归而献祭于宗庙或其他场所,按照臧僖伯的说法,其礼之目的是“以数军实”,就是检点伤亡和俘馘的数目,“昭文章”就是表彰功绩,论功行赏;“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就是排定序列,整顿师旅;“习威仪”则是操练队伍,演习武事。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要饮酒庆功,是不言而喻的。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中,晋人得胜回晋,亦行饮至之礼:
城濮之战……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征会、讨贰。杀舟之侨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
近年整理出的清华简《耆夜》记载武王堪黎归来在文王太室行饮至礼,其文曰:“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还,乃饮至于文太室。”
【进阶篇目】
1.谭戒甫:《西周鼎铭研究》,《考古》1963年第12期。
2.陈致:《清华简所见古饮至礼及〈耆夜〉中古佚诗试解》,《出土文献》第一辑,中西书局2010年。
3.李刚:《西周金文中的饮至礼》,《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有关金文读本的文章
夏代方格纹铜鼎1987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9.8—10厘米,壁厚0.15厘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方格纹铜鼎虽然铸造还较为粗糙,但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铜鼎。方格纹铜鼎局部放大图方格纹铜鼎线图铜器的出现一直被人们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件夏代铜鼎为二里头遗址的铜器增添了新的品种,是二里头遗址已经具有文明时代基本内涵的明证。......
2023-11-29
馆藏一斑周玉儿绍兴鲁迅纪念馆馆藏文物精品《红梅立轴》,为民国著名金石学家、书画家顾鼎梅所绘。《红梅立轴》《红梅立轴》有题、跋两处。整幅《红梅立轴》运笔遒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书法隶中带篆,饶有古趣,与画相得益彰,实为众多梅花图中上乘之作。《红梅立轴》作者顾鼎梅,名燮光,字鼎梅,号崇堪,别署非儒非侠斋,浙江绍兴人。......
2023-11-30
多友廼献孚(俘)馘讯于公[14],武公廼献于王,廼曰武公曰:女既静京(师)、女,易(赐)女土田[15]。[5]多友,人名,为鼎的主人。[10]从,跟随、追踪。[12]克,能够。[13]夺回京师之战被俘之人。[14]献俘,军队凯旋时以所获俘虏献于宗庙,显示战功。[16]献宫,宫名。[17]向父,人名。......
2023-07-07
东周彩绘陶鼎1993年洛阳西工区东周墓C1M4028出土通高25.8厘米,口径28厘米。作为东周彩绘艺术的缩影,彩绘陶器在春秋中期以后开始形成,至战国时期达到成熟,审美特征是推崇精巧的繁饰之美,自然流露着气韵生动的艺术气质。C1M4028出土的这组战国彩绘陶鼎纹饰洒脱流畅,又出土在东周王畿之内,所以在国内同类器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2023-11-29
隹(唯)十四年中山王诈(作)贞(鼎)[2]。隹俌(傅)(姆)氏(是)从[11]。[2]十四年,目前学界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大致在公元前310年左右。[3]于,语首助词。[7]粯,读为迷。[8]皇,读为况。[9]成王,燕王哙之父。[10],读为幼冲,即年幼之义。[11]俌,即傅姆。[12]赒,中山三器均提到此人,中山王圆壶铭文作“司马赒”,又称“相邦赒”,中山王方壶称为“贤才良佐赒”。[14],即率,循也。......
2023-07-07
清代史学家陈鼎陈鼎(1650—?陈鼎10岁时,跟随叔父居云南。钱伯可在土司府教书,同情陈鼎母子,征得龙土司同意,陈鼎与婶母住进了土司府。陈鼎16岁时在云南应乡试中举,然后入京师参加会试,未中。陈鼎17岁与龙继桓成婚,当时,龙继桓仅14岁。陈鼎21岁那年,奉婶母之命,续娶钱伯可长女钱洁。陈鼎认为,明末东林党人尚气节、重名义,许多人捐躯效节,名垂青史。......
2023-12-02
传说中的夏铸九鼎[1],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不过从总的趋向看,陶器纹饰的美学风格由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确是走向青铜时代的无可置疑的实证。公社成员逐渐成为各级氏族贵族的变相奴隶,贵族与平民(国人)开始了阶级分野。掌握龟筮以进行占卜的僧侣们的地位和权势,可想而知。他们中一部分人实际成了掌管国事的政权操纵者: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伊涉赞言于巫咸。......
2024-01-10
东周错金银铜鼎1979年洛阳小屯村地下窖藏出土通高17厘米,口径10.5厘米,最大腹径13厘米。这件铜鼎所采用的错金银工艺,也称金银错。错金银铜鼎局部放大图东周时期,洛阳称洛邑,为京畿之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错金银铜鼎出土的地点位于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区内,是周王室高等级贵族成员用器。......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