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用户教育优化策略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用户教育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海量增长,人们在信息海洋和个体的特定需求之间无所适从。(一)大数据时代下用户教育的内容1.信息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对于图书馆用户教育来说,培养用户的信息能力主要是指培养用户的普通信息能力。(二)大数据时代下用户教育的方式理想的用户教育是由两个单元组成,即导向教育和授课教育组成的一个连续的过程。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海量增长,人们在信息海洋和个体的特定需求之间无所适从。显然,掌握如何检索信息、如何累积并组织信息、如何评估利用信息等的知识和技巧则是图书馆用户的迫切需求,也是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切也对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应走出传统方式,将教育的目标调整到为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的现代教育水平上。

(一)大数据时代下用户教育的内容

1.信息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形象思维等理性认识形式,在感性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理性形式。信息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意识术语在情报科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信息意识表象为人们对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以及对信息所采取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信息意识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并通过实践而不断强化。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是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初级目标,也是培养高信息素养人才的基础。只有不断强化信息意识,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培养出高信息素养人才。

2.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在信息社会理解以及和外界做有意义沟通所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信息素养即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据此检验、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复合性、综合性的能力,在人的能力构成中属于特殊能力的范畴。信息能力按表现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直接信息能力又分为专业信息能力和普通信息能力。

专业信息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传递能力、信息研究能力。

普通信息能力:信息识别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能力。

相关信息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

潜在信息能力:指人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诱导教育,方能发挥或显现出来。

对于图书馆用户教育来说,培养用户的信息能力主要是指培养用户的普通信息能力。一般的用户都具有一定的潜在信息能力,如何开发、诱导,使之成为普通信息能力,就是用户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4.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用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判断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

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素养是网络环境下用户教育的主题,各类型图书馆应该从这几方面加强用户培训。

(二)大数据时代下用户教育的方式

理想的用户教育是由两个单元组成,即导向教育和授课教育组成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导向主要是指引导读者了解使用图书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的服务项目,以及某一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设施。授课是指让用户学会使用专门的学科范围内的可取得的情报源。如有必要,这两个单元也可结合起来。具体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宣传教育法

宣传教育的内容多为普及性的知识,主要形式有群众性读者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如举办展览会、报告会、座谈会、信息发布会、知识讲座、业务咨询等)。

2.媒介教育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运用某种媒介向用户宣传教育。媒介教育法因其影响面广,对某方面知识普及和用户图书馆意识的增强很有效,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与新闻媒体等诸多方面进行沟通、安排。

3.当面辅导教育法

当面的辅导教育是指图书馆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在向用户提供服务、咨询时结合当时情况,当面给用户讲解有关知识和使用方法,举一反三,让用户在得到服务的同时得到图书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4.办班集中教育

分别举办专门的短期学习班、讲习班、训练班、强化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这种方法的优势是能够在短期内有效地培训更多的用户,但不便读者接受系统化的教育。

5.资料法印发

资料是一种书面教育形式,适用于无法集中参加培训的读者,也可以作为参观图书馆或讲座形式的补充。这种导读性的资料对用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依赖于读者本身的积极性和阅读能力等,也容易因为读者的某种原因及材料的设计不当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6.网络多媒体教育法

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由于网络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性,使得用户教育更加灵活方便。同时,受教育者也能突出个性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使利用网络开展用户教育成为可能。开展网络多媒体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精心设计主页

图书馆主页是图书馆网上服务的门面,读者也是从主页开始接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因此,图书馆主页可以说是图书馆直接面对读者服务的窗口,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平台。它是吸引网上用户注意力的关键,设计非常重要。

(2)在线咨询的设立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图书馆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方式。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导航、在线咨询、文献传递等在线的信息服务。这也是用户在线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在线咨询可以解答用户随时的提问,交互性强。另外,对于不能马上予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工作时间以外的提问,图书馆可以采取留言箱、网上论坛等形式,请用户将问题留下,咨询员尽快予以解答。

(3)开展在线讲座

课堂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优点开展在线讲座。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平时疑问比较多的领域或专题,利用录制或制作课件的方式将讲座内容放在网上。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时间。

(4)注重网络信息检索的讲解

当今社会,新的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因此图书馆的用户教育也应从网络、通信、数据库检索三个方面讲授信息检索的新知识。包括讲解门户网站的检索使用技术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在网络检索培训中,还应重视对读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可采取演示和读者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使读者有实际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