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与优化方案

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与优化方案

【摘要】:(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高校的图书馆、资料室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文献进行整理,提供有序化信息服务。合校后形成的多校区格局,造成了图书馆藏书和人员的分散化,带来了管理、服务上的不便。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高校图书馆较为欠缺这方面的人才。目前,高校图书馆同样缺乏能为读者开展深层次专业服务的人才。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高校的图书馆、资料室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高校图书馆无论是从文献拥有量、收藏质量还是从文献载体类型的多样性等方面看,在国内的图书馆中都堪称一流,它也是国家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也逐步转变。首先,图书馆工作思想正在发生转换,从“重藏轻用”逐步转向“藏用并举”,从“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性管理逐步转向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式管理。其次,图书馆馆藏资源由现实馆藏向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转移。现实馆藏是本馆馆藏,包括本馆馆藏中未被数字化的以纸为媒介的文献信息以及馆藏中的已数字化的文献信息等。虚拟馆藏则是本馆以外的馆藏。由于虚拟馆藏的巨大信息量,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予以充分利用。再次,图书馆的工作对象已由单一媒体转变为多种媒体、传统的以纸质为媒体的图书馆工作逐步转换为多媒体、超媒体工作。从磁盘、光盘到互联网络,从只读、可写到交互多媒体,集存储丰富而系统、查验便捷且准确于一身的电子文献被图书馆普遍采用。最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度正在变化。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文献进行整理,提供有序化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人们生活进一步个性化、多样化,更具专业化和创造性,人们不再满足于这类初级信息提供方式,需要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问题和问题环境确定用户需求,通过信息分析和重组形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或者帮助用户找到解决的方案。“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已经得到大多数图书馆的认同。

(二)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从文献信息资源方面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的载体呈现多样性,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光、电、磁等介质的文献信息媒体也给馆员带来了选择、标引上的困难,影响了读者的充分利用。二是购书经费投入不足,新书补充缓慢,许多高校扩招后没有按比例呈指数地增加图书经费,生均图书占有率下降。三是图书资料陈旧过时。许多高校图书馆收藏有大量过时、陈旧的或复本极大的图书资料;另外,由于一些新兴学科、技术学科(如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衰老周期大大缩短,相应的图书资料很快失去参考价值。四是高校在合校、扩大招生后,高校的学科门类迅速增加,原来薄弱院校的文献资源建设很难在短期跟上。五是许多院校因合校形成了多校区格局,造成文献资源分散,不便共用、共享。从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来看,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运作方式不够灵活等弊端。按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内容,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机构设置,一般是以采访、编目、流通、阅览和咨询等工作内容而设定的;而业务机构的设置,必然规定和制约着图书馆的运作方式。从现在来看,这种业务机构的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印刷性载体文献的工作流程,显然已不适用于现代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利用。合校后形成的多校区格局,造成了图书馆藏书和人员的分散化,带来了管理、服务上的不便。一些地方基层院校的图书馆还没有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仍然沿用手工操作服务,服务水平低下。

从人员情况来看,专业队伍素质有待提高。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是馆藏多媒体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服务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的新型图书馆。新型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经过几年的努力,近几年已经有了一些改进,许多图书馆除了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外,还配备了外语、计算机及其他专业学科的人员。尽管各馆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仍然远远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内容、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周围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读者的需求深度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具有较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目前,高校图书馆较为欠缺这方面的人才。从图书馆的服务来看,受传统的“重藏轻用”思想的影响,“一切为读者”“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坐等读者上门,被动服务的现象还屡见不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读者水平的提高,读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随着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图书馆服务的手段更加丰富,因此要求馆员要不断学习,掌握较强的现代服务技术,掌握读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不断转变服务观念,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目前,高校图书馆同样缺乏能为读者开展深层次专业服务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