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指出,这与现实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025-09-29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主要是指其税收收入与购买支出,首先考虑存在中央银行自动透支机制的情况,即考察政府可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情况。
在现代货币制度下,政府购买支出通常开出以财政为付款人的票据,中央银行透支贷款满足支付需求,政府对中央银行负债增加。公众作为受益人,获得财政票据后,要求银行付款,其货币收入增加。假设不提取现金,则公众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同时银行的超额准备也增加,因为银行对财政债权增加,如同持有国债,可以随时要求中央银行进行结算。因此,政府购买支出,中央银行自动透支,是货币的净创造过程,是基础货币供给的增加,表现为公众手持现金或银行存款的增加以及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不考虑政府收入和赤字弥补,确实等于政府自己印钞票自己花,历史上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的情况即表现为此。政府税收意味着家庭和企业的现金、存款由其在商业银行的账户转入政府在中央银行的账户,基础货币相应减少。税收通常按季度或按年征收,而政府支出全年不断,由此导致基础货币供给的波动,也就是收支差额的变化。在收支过程中产生赤字,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赤字通常在年终结算时显露出来,而实际上发生在日常收支过程中。
在现实中,政府收支关系较为复杂。政府需要支出时,税收资金从商业银行转入其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似乎收入在先。雷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维持银行准备的操作”,即税收转移、准备减少与支出增加、准备增加相互抵消,差额部分要求中央银行灵活调控,避免商业银行准备金过多或过少,影响利率。这一解释从政府货币流动和政府调控角度做出,深化了我们的认识。推至极端,应是政府支出在先,税收收入在后。因为政府货币由中央银行垄断供给,如果没有先前的政府支出(货币供给),税收也不可能。这样,政府税收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支出,而是为了影响准备,避免由于政府支出导致基础货币供给过多。(https://www.chuimin.cn)
由上述分析可知,存在政府透支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内生流程为:政府购买支出,中央银行自动适应(透支),货币净创造,表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准备金负债和财政借款同时增加。支出过程中,财政存款转入商业银行账户,银行准备和货币供给扩张。然后,公众获得货币收入,大部分存入银行,储蓄增加,对商业银行而言,银行超额准备和存款不变(只是财政存款转化为公众存款),同时公众通过纳税,使得市场货币量和银行准备减少。通常情况下,在财政收支过程中,由于收入支出的不对称性,财政支出之前,并不一定存在税收收入,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可能是先支出、后收入。无论是哪种情况,对银行信贷供给都有较大影响。
相关文章
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货币是与交换领域的货币相对应的。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曾经试图将货币与生产联系起来,但他并未将货币在生产中的作用明确地表达出来。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认为货币对实体部门产生影响的唯一途径是利率,首先在货币市场上产生一个货币利率,然后将其与实际部门的资本边际效率相比较,直到两者达到均等,投资即行终止。......
2025-09-29
结构主义将水平主义上述观点解释为:商业银行在信贷供给和货币创造的过程中是被动适应者,必定满足所有的信贷需求,银行的拒绝方式仅限于贷款条件,因此银行被认为是没有决策能力的货币自动创造者。其实,在进行深入分析后,可知水平主义主张的信贷供给内生并不意味着银行毫无自主权。所以,将信贷供给内生解释为银行适应所有的信贷需求是错误的。......
2025-09-29
也就是说,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政治经济博弈中,中央银行由于承担维持系统流动性的职责而具有被动性,商业银行具有主动性。事实上,中央银行在经济景气阶段,往往将基础货币的供给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只是到经济增长导致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时,才采取紧缩政策控制货币的供给。......
2025-09-29
货币是生产必不可少的组织手段,生产和投资必然产生对货币的需求,这种需求被称为信贷需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着重论述了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经典货币理论只包含了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偏好部分,对信贷需求完全忽略,因而是一种没有生产的货币理论,而一旦将生产这种经济中最重要的活动抽象出去,很难想象这种理论能够反映经济的本质特征。......
2025-09-29
奇克、明斯基和罗西斯是结构主义观点的早期研究者,目前较知名的有阿莱斯蒂斯、道、帕利和雷。卡尔多和莫尔关于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的假定以及得出在既定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的观点均过于极端,结构主义观点对此进行了某些修正。以罗西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观点可用下图2-2来说明:图2-2结构主义的货币供给曲线在图2-2中,横轴M 表示货币存量,纵轴i表示利率。......
2025-09-29
对于信贷配给的定义,经济学界有不同的认识。不难理解,信贷配给是在未来预期不定、贷款违约概率不定的情况下,银行的理性选择。依据前文的分析,由于银行信贷供给内生并不意味着银行只能适应而不能拒绝,因此,信贷配给符合货币供给内生的逻辑。在这两种情况下的信贷需求都不是有效需求,也就是说,这些借款者都不是有可贷价值的借款者,因而银行实行信贷配给是合理的。......
2025-09-29
同时,由于支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政府的支出压力将越来越大。由于社会福利支出是一种赋权型支出,加之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并且正在加速老龄化,社会福利支出将对中国财政构成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债务已累积到一个历史高水平,而且其中或有负债比重过大,隐藏着较大的风险。目前,中国财政状况仍然比较健康。为了应对财政形势的转折和预算环境的转变,中国应尽早启动新一轮的预算改革。......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