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需求旺盛时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优化方案

需求旺盛时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优化方案

【摘要】:也就是说,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政治经济博弈中,中央银行由于承担维持系统流动性的职责而具有被动性,商业银行具有主动性。事实上,中央银行在经济景气阶段,往往将基础货币的供给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只是到经济增长导致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时,才采取紧缩政策控制货币的供给。

经济景气时期,企业对未来有较好的预期,投资的愿望比较强烈,由此产生了信贷需求。同时,商业银行对未来也看好,这意味着银行预期贷款风险较低、收益较好,因此,银行会增加贷款。后凯恩斯主义者都承认商业银行先增加贷款后寻求准备的基本观点,争议在于对银行寻求准备金过程的解释:一旦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以后,如何、到哪里寻求必要的准备。水平主义认为,中央银行准备金的供给由商业银行的需求决定,中央银行不能自主控制准备金供给,如拉沃伊(1984)所说:“央行必须顺从商业银行的决策及其创造的环境。否则,它将失去对金融运行的控制力。或者因为金融、非金融单位设法规避对银行货币和基础货币的需求,或者伴随一些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市场陷入悲观的狂乱之中。由于政府不会让事态失控,所有的经济单位也认识到这一点,这样,中央银行就处于十分尴尬的状态之中”。也就是说,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政治经济博弈中,中央银行由于承担维持系统流动性的职责而具有被动性,商业银行具有主动性。

结构主义则认为中央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拒绝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的要求,但银行不会就此止步、停止向企业贷款,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收益损失,他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准备金的压力,最常用的手段是从批发市场拆借资金。批发市场通过将某些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拆借给其他银行,从总体上减少了超额准备金的规模,提高了货币创造的能力。当整个系统的超额准备金耗尽时,资金批发市场这条路就走不通了,银行必须采取其他措施弥补准备金的不足,可以通过负债管理创新如发行CDs等高利率负债工具,调整其负债结构,即高准备率的活期存款占比下降,低准备率的定期存款和CDs等银行负债增加,导致银行准备需求减少;还可以通过与存款人签订回购协议来减少银行的准备金应计额,从而起到“节约”准备金的作用。创新,尤其是资产证券化以及金融市场全球化,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独立于准备金要求的约束。

由于银行采取各种措施绕开准备金的限制,导致了银行准备金/贷款比率的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某些银行可能会为了应付暂时困难而去出售资产,进而造成其他银行的存款及准备金流失的连锁反应,在整个社会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这些行为很可能会造成漫及全社会的金融危机。这时,中央银行严格控制货币供给的政策就很难继续下去,因为中央银行负有维持金融秩序稳定的职责,为了避免出现全社会性的金融危机,中央银行被迫通过再贴现窗口或者公开市场业务向银行注入新的准备金,从而改变了紧缩政策。

事实上,中央银行在经济景气阶段,往往将基础货币的供给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只是到经济增长导致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时,才采取紧缩政策控制货币的供给。由于这种紧缩政策一般是在经济繁荣阶段的后期进行的,它一方面通过改变银行的流动性迫使银行放慢货币创造的速度,另一方面又与企业和银行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相配合,因此会改变经济的走势,使得经济由扩张转入收缩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