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结构主义观点及其对货币供给曲线的修正

结构主义观点及其对货币供给曲线的修正

【摘要】:奇克、明斯基和罗西斯是结构主义观点的早期研究者,目前较知名的有阿莱斯蒂斯、道、帕利和雷。卡尔多和莫尔关于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的假定以及得出在既定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的观点均过于极端,结构主义观点对此进行了某些修正。以罗西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观点可用下图2-2来说明:图2-2结构主义的货币供给曲线在图2-2中,横轴M 表示货币存量,纵轴i表示利率。

奇克(1977)、明斯基(1982)和罗西斯(1986)是结构主义观点的早期研究者,目前较知名的有阿莱斯蒂斯(1997)、道(1997)、帕利(1996)和雷(1990)。

卡尔多和莫尔关于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的假定以及得出在既定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的观点均过于极端,结构主义观点对此进行了某些修正。结构主义指出,货币供给曲线既不是垂直的也不是水平的,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水平主义认为在商业银行准备不足时,中央银行基于其维持系统流动性和有序运行的职责必定适应需求,中央银行的权力只是选择适应方式,即或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非借入准备,或者通过贴现窗口,增加借入准备,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在于调整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结构主义则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拒绝适应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需求,贴现窗口不是公开市场的完全替代,即拒绝非借入准备,构成约束,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负债管理和创新在批发市场上寻求准备金、规避管制,因此货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由私人系统内生决定,而利率不完全是外生的,由中央银行和市场共同决定。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已经由原来的吸收存款转变为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融资工具,银行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等待存款,而是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金融市场上发行信用凭证。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几乎都不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依赖中央银行,因为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而无须等待中央银行注入基础货币。资产负债管理扩大了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来源的范围,如果中央银行由于来自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需求增加压力而提高利率水平,则商业银行按照负债管理的要求会选择其他成本较小的准备金来源。

以美国为例,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是建立在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和资金渠道拓宽基础上的,比如:(1)联邦基金市场。联邦基金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商业银行可以随时从市场中获得所需的资金,以弥补准备金的不足,因此,就单个银行来说,可以不必拘泥于准备金的限制而进行信用创造,然后再从联邦基金市场上得到所需要的准备金。虽然就整体而言,联邦基金市场并不能成为准备金的净额来源,但是它能够提高准备金的使用效率,使得同等数量的准备金能够支持更多的货币创造。(2)大额定期存单(CDs)。大额定期存单是使定期存款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资金来源的“功臣”。大额定期存单具有发达的二级市场,因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同时大额定期存单可以支付较高的利率,具有较好的收益性,所以大额定期存单自面世以来一直具有良好的市场。由于大额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低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因此当银行发行大量的大额定期存单时,相对于吸收储户的活期存款而言,银行提高了准备金的使用效率。如果储户用活期存款来购买大额定期存单,则银行会获得超额准备,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3)回购协议。从20世纪70年代回购协议开始出现以来,其发展的速度很快,虽然回购协议的绝对数额并不大,但由于隔夜回购等形式的回购协议可以迅速地为银行筹措资金,因此是商业银行弥补准备金不足的有效工具。银行与它的储户(特别是活期存款储户)签订回购协议,尽管银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资金流入,但由于这种交易可以降低银行的准备金应计额,所以在事实上起到了弥补准备金不足的作用。正是在以上这些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状况下,商业银行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准备金,因此它们对中央银行准备金供应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信用创造的规模,然后再从上述的联邦基金市场等渠道获得相应的准备金已经成为美国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一般模式。

更一般地来讲,当中央银行限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长时,额外的准备金通常是在金融机构本身内产生的,如通过创新的负债管理在批发性市场上借入资金,因而,货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由银行系统内生决定的。但是,通过负债管理而产生的储备的过程并不一定生产出所需要的足够的储备。当货币市场不能生产出足够的储备供应时,就会出现流动性不足:中介机构将不得不收回贷款,出售资产以满足其储备需要,新贷款的扩张将会消失。这将可能导致信贷困境和金融危机,换言之,金融危机完全是内生的现象。

除此外,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使基础货币供给对利率形成了向上的压力,货币供给增加的同时,利率也会相应地上升,因此,中央银行无法完全地控制利率,利率由中央银行和市场共同决定。

以罗西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观点可用下图2-2来说明:

图2-2 结构主义的货币供给曲线

在图2-2中,横轴M 表示货币存量,纵轴i表示利率。D(Y)为货币需求曲线,它是名义收入Y 的函数,斜率为负。在初始均衡点A,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相等,对应的利率为i1。设单位劳动成本的增加使货币需求曲线由D(Y)移到D(Y)′,在利率水平i1 上,货币需求超过了货币供给,其超出量为AB。垂线SM0代表了传统的货币供给外生观点,即中央银行外在控制货币供给,拒绝满足增加的货币需求,结果必然是利率上升至i2,若货币流通速度不能及时加快以弥补货币供给的不足,实际产出水平就会下降,其下降量必将大得足以使货币需求回到原来的均衡水平,这意味着较高的失业率。如果中央银行像温特劳布和卡尔多假设的那样被迫去维持原有的产出和就业水平,它的“支撑”行动就必须充分满足增加了的货币需求,从而使利率保持在i1,这使得货币供给曲线SM1 成为一条水平线。

结构主义者分析,事实上,货币流通速度不是稳定不变的,如果中央银行不去满足货币需求的增加,保持货币供给量不变,则随着利率从i1 上升到i2,金融创新会通过利用闲置资金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的办法,相应地扩大货币供应量,因此,即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经济系统在运行中也会因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而影响货币总流量(MV)。但是,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不足以全部抵补需求缺口AB。于是货币供给曲线变成图中的SM,其斜率是正的,反映了货币供给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SM 与D(Y)′曲线相交于C,对应的利率为i3。点C是假定中央银行完全拒绝直接增加货币供给以满足增加的货币需求情况下,货币市场自行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所达到的货币供求均衡点。在均衡点C 上,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OM3),货币供给等于给定的直接货币供给(OM1)与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而形成的间接货币供给(M1M3)的总和。

结构主义认为,在现实情况中,中央银行为避免严重的通货紧缩,会部分地满足货币需求的增加,而利率的上升也会刺激金融创新,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结果是直接货币供给的局部满足与流通速度的较小增加相结合形成的有效货币供给将大于OM3 但却小于OM2,此时SM 曲线将与D(Y)′曲线相交于B和C 之间的某个地方,均衡利率在i1 与i3 之间。

可见,结构主义的货币供给曲线既不是如传统外生货币供给理论所主张的那样是垂直的,也不是水平主义主张的那样是水平的,而是一条具有正的利率弹性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这里,货币供给是由需求决定的,但需求不能完全创造它的供给,只是部分地创造货币供给。这种向右上方倾斜的货币供给曲线较好地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说明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抵销货币政策的作用,即便中央银行实施控制货币供给的政策,也会因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而无法有效阻止物价的上涨,而经济增长却要因此受到影响。进一步说,因为金融创新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反应灵敏,所以只有严厉到使经济大幅度衰退的货币政策,才能降低由金融创新而加快的流通速度。如果没有有效的收入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金融创新引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将会削弱货币政策对信贷流量的控制,从而导致符合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的货币政策的失效。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准备金率等,也因为不能抵销金融创新的影响而显得不合适了。

在政策含义方面,根据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分析,由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外生决定的,所以选择数量控制工具如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工具是不适当的,中央银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应该是价格控制,包括利率、有选择的信贷控制等,同时由于金融创新而造成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会部分抵销货币政策的作用,因此需要与财政政策、收入政策和制度改革有效配合。而且为了提高调控效果,中央银行采取事前预防性政策操作是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