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理论、政策与计量涵义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理论、政策与计量涵义

【摘要】:根据有关研究,本书将从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计量意义这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基本内涵。只要中央银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基础货币的投放,那么货币供给就不是外生的。总的来讲,不能够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而由经济因素引起的货币供给变动一定是内生的,而货币当局可控的、但却是被动地适应货币需求等因素引起的货币供给变动也是内生的。

戴维森(1989)认为,可从货币供给函数的利率弹性以及货币供求函数的相互关系两个方面来区分外生性与内生性:对于前者,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函数的利率弹性为零,即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政策决定,否则,就是内生的;对于后者,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独立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通俗的说法是,货币需求变化,货币供给不变或基本稳定,否则,就是内生的。

根据有关研究,本书将从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计量意义这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基本内涵。

(一)理论意义

在理论意义上,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由企业和家庭的信贷需求内生决定,信贷需求决定信贷供给,信贷供给创造存款,从而创造货币;外生性是指中央银行外生地创造货币供给,使存款增加,进而增加贷款

(二)政策意义

在政策意义上,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受制于经济体系内的众多因素(如产出、利率等),由市场需求内生决定而非中央银行外生决定,商业银行先适应贷款需求后寻求准备金,贷款决定准备,因此,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只能被动地根据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量投放货币。外生性则是指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主观意愿决定基础货币的供给,而不去适应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部门的借款需求,商业银行基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供给决定信贷货币供给,而独立于信贷需求,即先有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后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外生地决定货币供给,从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三)计量意义

在计量意义上,内生变量是指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可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外生变量不受模型变量的影响,但它的变动却能够对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特别要指出的是,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讲,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中央银行能否控制基础货币的变动;第二,中央银行能否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基础货币的变动。从单纯的理论意义上来说,中央银行是能够控制基础货币变动的,因为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任何基础货币的变动必须通过中央银行来实现,但这绝不意味着所有基础货币的变动都是中央银行的意愿所决定的,而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基础货币的变动都是中央银行被迫做出的。只要中央银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基础货币的投放,那么货币供给就不是外生的。也就是说,货币供给是否外生不仅要看中央银行能否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且要看这种控制是随机的,还是适应性的,如果中央银行只是适应性地将货币创造出来,货币供给就不是外生的。莫尔(1988)指出:“如果中央银行允许基础货币适应货币和信贷需求的变化,那么基础货币和货币量必须视为内生变量”。库洛伊和勒罗伊(1981)也认为,即使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但它能否成为外生变量还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规则,如果中央银行的政策规则是适应性的,那么货币供给就不能成为外生变量。

总的来讲,不能够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而由经济因素引起的货币供给变动一定是内生的,而货币当局可控的、但却是被动地适应货币需求等因素引起的货币供给变动也是内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