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起点:信贷需求的探讨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起点:信贷需求的探讨

【摘要】:货币是生产必不可少的组织手段,生产和投资必然产生对货币的需求,这种需求被称为信贷需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着重论述了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经典货币理论只包含了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偏好部分,对信贷需求完全忽略,因而是一种没有生产的货币理论,而一旦将生产这种经济中最重要的活动抽象出去,很难想象这种理论能够反映经济的本质特征。

货币是生产必不可少的组织手段,生产和投资必然产生对货币的需求,这种需求被称为信贷需求。在传统经济文献中,货币需求通常只是指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需求源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流动性是不确定性的补偿。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着重论述了流动性偏好。按照凯恩斯的论述,流动性偏好是一种对更具流动性的资产的需求,由于货币是一种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因此对货币的需求是流动性偏好的最重要内容。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公众获取流动性的方式主要是以现金形式持有所得收入,或者出售一些低流动性资产,而不是向银行借款。这样看来,货币需求主要是一种货币存量的调整,不涉及货币创造或流量问题。主流理论中,现金交易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都是这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职能。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莫尔(1996)则认为,货币需求应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信贷需求和流动性偏好。这两种货币需求在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流动性偏好表明人们愿意以货币这种更具流动性的资产来保存其财富,它突出反映了货币的流动性特征;信贷需求反映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能够为生产提供必要的信用,从而在生产中必然会产生对信贷的需求。经济主体通常面临两种决策行为,即或者进行生产性投资(信贷需求),或者持有货币性资产(流动性需求)、保存其现有财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经济主体选择持有货币作为避险手段,体现了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未来的不确定性越严重,公众的流动性偏好越强。信贷需求则表明企业家对未来投资收益有较好的预期,因而愿意扩展自己的债务来得到生产所必需的货币。

本书认为,信贷需求与流动性偏好是货币需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货币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一方面,人们必须以货币作为生产的组织手段,只要有生产,就必然会有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人们也会产生对流动性资产的偏好,而货币作为一种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是满足人们这种需求最理想的对象。因此,货币需求理论需同时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任何一方的过分强调或过分忽视都是不正确的。经典货币理论只包含了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偏好部分,对信贷需求完全忽略,因而是一种没有生产的货币理论,而一旦将生产这种经济中最重要的活动抽象出去,很难想象这种理论能够反映经济的本质特征。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后的研究中,凯恩斯也认识到他的货币需求内容过于狭窄,因此试图通过在货币需求中加入新的内容来弥补这一缺陷,提出了融资需求的概念,认为在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之外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融资动机”的货币需求:在企业家筹措资金和进行实际投资之前有一个空位期,在这个空位期中,存在着对流动性资金的额外需求。融资性需求是一种“事前”需求,它产生于投资和收入之前;交易、预防及投机性需求是一种“事后”需求,它是在收入获得之后才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