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石: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货币关系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石: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货币关系

【摘要】: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货币是与交换领域的货币相对应的。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曾经试图将货币与生产联系起来,但他并未将货币在生产中的作用明确地表达出来。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认为货币对实体部门产生影响的唯一途径是利率,首先在货币市场上产生一个货币利率,然后将其与实际部门的资本边际效率相比较,直到两者达到均等,投资即行终止。

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货币是与交换领域的货币相对应的。帕廷金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上的货币理论描绘的是交换的货币经济的情形,生产的过程在这一理论中被完全抽象掉了,货币的职能是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不具有生产性。其研究重点是如何决定商品交换的价值,稀缺性为重要的研究前提,虽然也涉及生产,但是仅视之为一种间接的交换方式,生产者与倒买倒卖现有稀缺资源的投机商没有区别,由此得出结论:第一,货币是交换的需要,而不是一种社会制度安排,信用货币在中央银行的外生控制之下,如同商品货币一样运行;第二,货币是一个外生变量,通过交换影响经济;第三,货币独立于实体经济,货币部门与实际部门分离,由著名的IS-LM 曲线可见,在支出增加的情况下,可导致货币需求增加,但货币供给可以不变;同样,在货币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利率下降,但是支出可以不变。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则认为,经济过程首先是生产,生产先于交换,经济增长的实际约束是需求而不是供给,因而研究的重心应放在一定资源条件下的生产上,企业家如何决策投资结果如何构成分析的基础。由此,该理论解释了货币与实质经济的内在关系,指出投资者为赚取利润而进行的投资和生产活动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而货币在这些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充当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外,更重要的是作为组织生产的手段,货币是生产必不可少的组织手段,因此,货币供给一开始就与实际生产过程相联系。企业家对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必须通过货币来实现(购买原材料、机器设备和雇佣工人),而企业家在投资之初是不具备这笔货币的,他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并承诺用投资的未来收益偿还贷款,若银行同意发放贷款,一笔货币就创造出来了。在这里,货币是生产组织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实现的必要前提,从而也就能够直接对有效需求、国民收入等宏观变量产生影响。正如明斯基(1986)所概括的:“通过银行贷款而产生的货币数量的增加,使得企业家投资或增加资本品的意愿转化为有效需求。”可见,货币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它对投资和生产的影响,货币是生产的条件,货币与支出、收入密不可分,如果将生产从货币理论中抽象出去,货币的性质必定是残缺不全的。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曾经试图将货币与生产联系起来,但他并未将货币在生产中的作用明确地表达出来。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认为货币对实体部门产生影响的唯一途径是利率,首先在货币市场上产生一个货币利率,然后将其与实际部门的资本边际效率相比较,直到两者达到均等,投资即行终止。资本边际效率的决定与货币因素无关,而货币利率的决定也与实际因素无关,两者之结合,即货币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比较,才是货币因素与实际因素相结合的唯一途径。可见,凯恩斯是通过利率“外溢”到实际部门来实现货币与生产的结合的(罗西斯,1991)。狄拉德(1963)认为,“凯恩斯对于货币主要是通过利率对生产产生影响的这一点过于看重,这就把货币的作用局限在较狭小的范围内,小于在形成货币生产理论中货币所应占有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