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理念是超越霸权主义的更高境界的世界观、人类发展观。联合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认可也表达出在未来全球治理模式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方向。[62]着眼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产权法,或许能够为国际及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秩序带来更稳定的发展态势。要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中心的知识产权法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还有很大的困难,这就要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知识国家治理着手解决。......
2023-07-06
从人类历史视角看,人们对发展有着不同的认知。发展本身具有多重前缀关键词,如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等,但是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最终都要转化为社会发展,如果没有人们的生活保障,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也不会顺利实现。同理,没有人们参与的发展也是空中楼阁般的虚念。[6]前期提及的发展更偏向于一种基于物质生活所需的财富概念、经济概念上的发展,如解决温饱、住所等。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一词有了新的含义,除了侧重于物质财富的发展,更侧重于机会的增长,如个人教育层面的发展等。知识的创新因为知识产权的赋予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发展,同时促进人们文化科技生活的发展,增加人们在文化科技生活水平上的触及内容,这也就意味着知识产权规则与人们的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同时也与人们的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发展权本身也是联合国一直在推进人权保护的核心所在。[7]实际上,知识产权自其被创设以来,就与政治的发展相依相偎。所谓的政治发展,指的是政治体制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历程,其核心在于民主政治的成功构建。[8]
发展目标同样是理解发展一词的重要前提之一。基于发展的多层次性及多样性,迈克尔·P.托达罗(Michael P.Todaro)曾将发展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收入、消费、食物、医药、教育;第二,通过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及能够促进人们身份和尊重的体系构建有益于人们自尊的条件;第三,通过扩大人们选择的变量来提升人们的选择自由,如多样的食物和服务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民主政治后公民社会权利保障的发展顺序不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上有不同的抉择,如果它们先有民主政治,或许就不能更好地解决国民的发展权问题。[9]先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给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红利,在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的时期,发展中国家国民对知识的充分接近为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贮存了较大的能量。相反,一味强调政治权力的国家,它们在整个社会秩序上的重大牺牲造成了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秩序基础的虚空,这种虚空无法支撑起强烈的政治权力等内容,进而无法为发展目标的落实提供合理路径。
发展路径和顺序的不同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选择空间与利弊衡量。它们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政治认知不同,发达国家基于稳定的经济基础而发展出的知识强权远比发展中国家在缺乏足够的稳定发展根基前提下对知识的一种被动私权化路径中显现出的知识权利色彩更加突出。发达国家从知识权利到知识控制权,是跟随工业化发展的一个路径;发展中国家的被动化知识权利,或许会给它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带来阻碍或偶然转机。
“一刀切”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从政治学上看并不适宜,[10]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知识追求目标,具有不同的政治发展目标。国家安全及统治安全是一个国家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知识产权制度对其国民知识接近能力、知识产品接近能力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不同,它们对国内知识资源的分配应当具有自主决定权。现实中的政治价值理念也对知识产权规则具有较重要的影响。当前与经济挂钩及起源于全球化目标的发达国家对全球的控制欲望带来的知识产权规则的统一性,不仅给发达国家进一步控制知识资源的分配以主动权,更是发达国家借以制衡发展中国家的强有力工具。当前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国家需求、政治目标,另一方面还与其他方面的制度欠缺有关系,如对发展的鼓励等。[11]理论上讲,所有新的国际知识产权标准都应当受限于民主审查和平衡,包括国内立法批准和司法审查。[12]但是,现实操作中因为某些深层政治价值的差异而导致了民主缺位。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是必需的,如果没有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很多专利技术都要依赖于个体谈判,而这样的个体谈判并不见得就公平,原因是这样的谈判价格大多数依赖于双方的地位和能力,[13]这更加可能拉大不同发展群体之间及国家之间的知识贫富差距。知识产权影响民主、正义及基本人权的实现,如何平衡知识产权与人类发展、政治文明进步是最大的问题。
此外,未来的世界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资源分配问题,还可能涉及机器等与人的知识资源分配问题,这将是更为“恐怖”的事情。因此,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知识产权规则时,一定是将人作为“政治人”来看待的,相关的政治学理念下的价值观遵守和反思必不可少。知识产权法的目的是服务政治秩序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下的人类进步是知识产权法作为对知识资源进行分配的法律的重要高层使命。
有关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的文章
[58]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理念是超越霸权主义的更高境界的世界观、人类发展观。联合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认可也表达出在未来全球治理模式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方向。[62]着眼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产权法,或许能够为国际及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秩序带来更稳定的发展态势。要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中心的知识产权法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还有很大的困难,这就要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知识国家治理着手解决。......
2023-07-06
财产的分配正义是人们讨论分配正义时的主要对象,对于知识产权理念之下的知识分配正义,人们的观点可能更闪烁。但实际上,知识产权规则的确是知识分配正义的首要结果呈现方式,是现当代知识领域内最重要的知识正义工具。知识分配正义的实现也将成为一种难以确定的波动。国际层面的知识分配正义以发达国家的知识分配正义观为基础,并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知识分配正义提供前提。正义与效率是整个知识产权法的立法目的......
2023-07-06
基本人权的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有之义。知识产权规则对基本权利的威胁并不那么显而易见,而是建立在知识产权制度对人们生活不断积累的限制的基础上的。[20]在知识产权法相关规则中必须贯彻基本人权保障的思想,或者在适用知识产权规则时有有关的法律依据可以遵循。如果没有其他渠道弥补,必须将这样的基本人权保障的精神贯穿到知识产权法及其实践中去。以人权为核心来解决相关知识产权纠纷,也有先例。......
2023-07-06
以区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为特色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秩序将在未来有效促进国际知识产权秩序的构建。过去以竞争为主的国际知识产权秩序并不是一种良性的知识产权秩序,其中蕴含着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和过度赋予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任务,而基于正义价值的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义务应当与它们的发展阶段相匹配,以知识创造为评价基础的知识产权理念和制度应当由国家主权独立为基础的政治环境创造,而非仅仅依靠外来的政治压力被迫同意。......
2023-07-06
[251]从政治学视角看,知识产权的限制或多或少存在着政治学成因,这些成因造成的知识产权限缩的后果,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并符合政治学导向,但是实践中有些知识产权限缩制度不能够被合理地处理、友好对待,甚至有些制度看似形同虚设。贫困对知识产权限制之实践带来的障碍,绝不意味着否定知识产权限制的必要性。必须说明的是,这种“看似”现象是一种错觉,知识产权限制制度与知识产权永远共存。......
2023-07-06
虽然知识产权法的激励作用被宣扬得非常厉害,并被当作论证知识产权正当性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力基础,在实践中也被人们视为促进知识进步的理论基础,但是实际上至少在著作权和专利权领域,激励作用并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予以证实。因此,应当存在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制度。以下以政治学视角从知识产权分支分别阐述及评价相关知识产权限缩实践及背后的理论。......
2023-07-06
[2]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法的政治学功能及其朴素主义的知识资源分配正义功能,必须以发展、负责的眼光来对待知识产权规则的优化。如何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并确定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标准成为应当思考的终极问题,为知识产权制度配置一个符合其地位和作用的应然角色是我们应当坚持努力的方向。抛开人的发展,仅以经济利益和价值为中心扩大知识产权,最终将使得知识产权制度成为人类发展的“绊脚石”。......
2023-07-06
媒介用户价值是媒介与用户双向互动、共创价值的一个过程,其主要路径有粉丝经济、社群经济与共享经济三种。用户需求是出发点,用户体验是过程,用户价值则是目的。因此,媒介只有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让他们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才能增强用户的黏性,进而获得用户为媒介带来的价值。价值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媒介与用户进行互动的过程,通过互动实现双方资源的重新组合。......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