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中关于现有文献的成与诚评价

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中关于现有文献的成与诚评价

【摘要】:目前对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的研究热度在国内不是很明显。可以说,目前的文献研究为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参考素材。在目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知识产权法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与人权之间冲突的研究成果多如牛毛。政治为知识产权法带来的并不全是利益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语言有限,检索文献主要限于中文、英文文献,对其他语言形成的文献并未做全面检索。目前对知识产权政治学的研究热度在国内不是很明显。国外的研究持续时间较长、成果较多,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学者对此方面具有很高的热情。国内外研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首先,对国际公约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因素作研究的比较多;其次,美国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政治因素研究较多,普遍认为中国的复杂政治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无规律的影响;再次,从人权角度来研究知识产权的较多,呈现出公共健康社会公共利益在知识产权法中如何体现的问题;最后,日本方面的研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并没有针对性地研究中日之间的知识产权政治冲突。

现有成果为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如在知识产权权利资源配置上,目前研究成果较多;在知识产权执法、政府对知识产权的治理特别是版权治理方面的政府角色研究也较受人青睐;有的成果从民主和公众参与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历史角度研究的,对历史事件做了全面分析,其中的政治学因素读者可以慢慢探寻。可以说,目前的文献研究为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参考素材。不过,应当指出,这些研究成果并非十分理想,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第一,国内与国外研究热度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缺乏对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的热情及成果。从政治学视角研究知识产权法对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十分重要,从历史维度即可察觉一二,但是我国此方面的成果非常有限。在发达国家学者通过政治学研究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并为其争取更多的知识产权国际利益时,我国不应当在此方面落后。因此,我国应当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应对国外强权政治造成的中国知识产权利益的“被迫流失”。

第二,应当均衡研究视角,平衡政治学研究方法。在目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知识产权法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与人权之间冲突的研究成果多如牛毛。如果说理论研究应当结合实际的话,那么在某些方面可以有所放缓,转而拓展新领域、新内容。政治学内涵丰富,不仅包括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制度,还包括很多附随的小分支,因此,充分利用政治学中的内容对知识产权法作综合中立的科学考察是非常有价值和值得期待的,这样也可以避免在方法上的单一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失。而且,在知识产权方面,研究成果显示出对版权和专利的偏爱,很少提及商标,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在。

第三,研究成果关注的更多的是冲突与问题,对政治学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正向关系缺乏研究。政治为知识产权法带来的并不全是利益损耗。知识产权法的政治学分析不应当局限于两者之间的负面影响上,还应当在现实存在的二者之间的正向激励或促进作用上作研究,并应当以建立健康良好的作用机制为目标。从目前来看,相关研究相对有限。

第四,着眼于国际层面的成果较多,着眼于国内、微观制度设计的较少。在国内政策研究方面,对于国内政治对政策的影响的研究也较为有限。之所以较少,可能与我国知识产权法是一种“输入”型的制度有关,而不是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它们的知识产权法是一种“输出”型的制度,国际公约中的知识产权制度部分来源于它们的国内法。从微观层面着手,或许是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最有价值的一面。例如,在制度设计上,政治学上追求民主,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体现及制度优化值得深入探讨;再如,在知识产权法的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政府角色的全程影响如何,也是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微观视角。

第五,知识产权法相关事务如何实现公共治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谁来决定公共治理是一个民主的话题,对此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同时要确定权力从何而来,并对权力分配与知识的掌握进行附带分析。即便是从知识产权法的本质内容来讲,知识产权制度也是一种对知识进行私权划分的制度,知识产权带来的知识控制权上的汇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从知识产权治理方面对之予以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对知识控制权民主化具有实践要义。

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的现有研究具有两大缺憾:第一,该领域研究过于笼统,过于关注国际(全球的和区域的)规则和法律规定的冲突,而非分析国内知识产权正在发生的事情。第二,政治意义上没有足够理论化,对于知识产权政治如何被不同的动态和逻辑贯穿缺乏关注。[6]政治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寻求一个理性的制度来规制不理性的政治,而不理性的政治对制度运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当尽力降到最低。对于知识产权法的政治学分析而言,笔者认为,最终应当寻求一种良性循环的理性互动,以期建立民主可行的治理环境,增加社会福利,促进人类协同进步中知识产权法朴素功能的发挥。

知识产权法的命运及走向与发达国家的态度和行动有紧密的联系。传统理念上的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思想为国际层面的知识产权制度带来“灾难性”的问题,知识接近差异化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直接决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问题上的不平等待遇。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一味为发达国家的行为背书,而是有大量的反思甚至批评的声音,这对整体知识产权秩序的发展是有极大帮助的。以知识共享为核心要点的呼吁,以知识免费为基点的认知,以全球互助式发展为路径的倡导等,预示着社会朝向“反霸权主义”发展的趋势。这将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未来探索更成功的知识资源分配方式及知识控制权的争取、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足进步提供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