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遵循自然规律的课题研究优化方案

遵循自然规律的课题研究优化方案

【摘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先对黔东南的民风民俗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对于黔东南的节日活动,笔者按时间推移,按顺序安排学生参加,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主题,写好日记和小练笔。通过研究,笔者总结出:把黔东南民风民俗引进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首先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写小不写大,写近不写远,写熟悉的饮食、银饰、吊脚楼,写参加过的节日活动。

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笔者在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几个问题。一是黔东南的民风民俗包含哪些方面?这些风俗分布在什么地点以及什么季节?二是教孩子们怎样收集、整理资料。三是教学生们利用材料。小学生如何从黔东南的民风民俗中选取元素,并把它们运用于习作中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先对黔东南的民风民俗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分类。从地理位置、时间先后两方面对民风民俗进行分析。最终得出:黔东南的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苗族服饰上的图案的象征意义是小学生暂时还不能理解的。所以,笔者把这一点放在收集材料的次要范围。孩子们对黔东南的饮食最为熟悉。比如酸汤系列一年四季都有,教师可以随时安排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对于黔东南的节日活动,笔者按时间推移,按顺序安排学生参加,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主题,写好日记和小练笔。孩子们平常去现场感受生活、收集材料都是依据授课顺序要求进行的,这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让学生感受到其实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感受到,黔东南的民风民俗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对于没有人生阅历、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在口语交际和在习作训练中把它们写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笔者特别注重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指导学生收集民风民俗的素材之前,必须认真备课。笔者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努力,达到课堂教学要求。在学生们材料准备充分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同学共享资源。笔者随之有计划地把资料带入课堂,让课堂习作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研究,笔者总结出:把黔东南民风民俗引进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首先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写小不写大,写近不写远,写熟悉的饮食、银饰吊脚楼,写参加过的节日活动。学生在练笔之前必须先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实践是动笔的基础,让生活的充实弥补小学生知识的不足。另外,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必须为孩子设计适当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适当记录和整理材料,待材料收集齐全后,借助课堂,让学生分享材料资源。紧接着,老师对学生进行习作目的、习作内容、习作范围、习作技巧四个方面的指导。按照上述步骤,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小学各年段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写作反映黔东南民风民俗的优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