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次习作——写一种你熟悉的传统文化课堂实录习作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课堂简评杨春香老师以调查问卷的话题为依据,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选材。简评教师凯里七小清平南路校区教师:王英姜秋英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次习作——写身边的艺术课堂实录教学目标:懂得习作是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次习作——写一种你熟悉的传统文化
课堂实录
(执教 杨春香)
习作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3)写一篇有关黔东南传统文化的作文。
写一种熟悉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都在向我们介绍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那么,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吗?
生1:就是很古老的文化。
生2:就是某个国家的古老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定义
师:对,同学们说得没错。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国家文明演化而汇聚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就是祖先创造的、世世代代继承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文化。
3.传统文化的分类
师: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它的种类很多,例如书法、京剧、皮影戏、武术、茶、中药、瓷器、年画、舞狮等。
师: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我国的各种传统文化的图片。
4.说一说黔东南的传统文化
(1)黔东南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
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刺绣、民族银饰
(2)黔东南的歌舞有哪些?
木鼓舞、锦鸡舞、板凳舞、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
(3)你熟悉哪些黔东南的民族节日?
鼓藏节、苗年节、姊妹节、吃新街、芦笙节、二月二等。
(4)你熟悉黔东南的刺绣作品吗?刺绣的图案有哪些?
鱼、龙、鸟、蜈蚣、蝴蝶、花、草等。
(5)你熟悉和喜爱哪些黔东南的银饰种类?
水滴银帽、手镯、长命锁等。
5.师生一起欣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欣赏黔东南传统文化的图片
6.小组交流
你熟悉哪一种传统文化?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你熟悉哪一种传统文化呢?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7.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已经互相交流了,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很想到台上来跟全班同学交流展示。那么,现在我们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来台上介绍交流,可以用不同的形式。
学生或介绍或表演展示,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他们所熟悉的传统文化。
8.习作指导
师:我们学习目标里的前面两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写一种你熟悉的传统文化。很多同学说的时候还不错,但一动起笔来就犯难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掌握好作文的开头怎么写。一句话:万事开头难。今天老师就来教教同学们怎么写作文的开头。
(出示课件)
教师对着课件讲解本次作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怎么写。
学生拿出预习单,进行修改。
出示范文,大家一起快速读范文,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作文模式。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老师的讲解,你们已经知道了怎么写这次作文。现在我们就把已经修改好的预习单上的作文重新誊抄到作文本上。
9.誊抄作文
学生进行习作修改和誊抄,老师巡视指导。
10.优秀作文展示
师: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作文誊抄好,现在老师就请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文。
优秀作文朗读展示。
11.总结
师:黔东南的民族文化丰富浓厚,大家也非常熟悉。希望同学们都一起来传承我们身边的民族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绽放光彩。
课堂简评杨春香老师以调查问卷的话题为依据,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选材。一个是大范围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另一个是小范围的黔东南传统文化内容。首先杨老师让孩子们交流传统文化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从视听两个方面为孩子们选材做了充分准备。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孩子们在40分钟内很好地完成了400字作文。
简评教师 凯里七小清平南路校区教师:王 英 姜秋英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次习作——写身边的艺术
课堂实录
(执教 杨春香)
教学目标:
(1)懂得习作是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
(2)掌握写身边的艺术类作文的基本技巧,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西江苗寨民族表演部分节目视频、一顶水滴银帽、一把小芦笙,以及大家欢庆苗年的图片)
师:感觉如何?
生:美。
师:这是视觉的享受,你们还想看吗?(板书:来自视听的美感)
生:想。
师:看看我还带来了什么?(老师出示一幅本班同学画的油画)你们说说这是照片还是油画?
生:照片。
师:其实这是一幅油画,瞧,能够这样真实,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呀,这也是视觉的享受。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感受到了艺术的无限魅力,其实,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艺术(教师板书:身边的艺术)。
2.审清题目,讲清写法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习作八,小组合作学习:读了习作材料,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这次作文可以写什么?
生1:可以写一写学艺的过程。
生2:可以写一件艺术品。
生3:可以写艺术活动。
师:同学们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看看这三个内容怎么写?
生:写艺术品、欣赏活动要注意在习作中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
师:那课文中写艺术品、欣赏活动时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生:作者运用了联想和想象。
(教师板书:联想和想象)
师:产生联想,能使文章的意境更幽美,而在写作时加入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写作的内容。大家在写的时候可以借鉴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另外,老师还有两点提示:
第一,写艺术品即写物,要注意表达顺序,写清楚物的特征,然后由特征引发联想。
(教师提示,学生齐答)
第二,写欣赏活动时,可能涉及场面描写,要注意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教师提示,学生齐答)
师:还有哪些要求?
生:写学艺故事要写出感受。
师:学习一门技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心理上体验到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能把这些也写出来,你就是作文高手了。
生:在文章的结尾处写感受。
师:除了在结尾处写,还可以在讲述你的学艺过程中写。
师:可以写一段经历。典型事例要详写,一般事例略写,详略得当。
3.拓展选材,打开思路
师:你有过学艺的经历吗……?谁来说说你想写什么?
生:写学吹芦笙、学唱苗歌、学苗族刺绣、学画画、学书法……
师:看来我们六年级二班的同学艺术素养很高,选材这么广泛,下面就在小组内把你要写的内容具体说一说,注意我们习作的要求。
师:谁先来说说?
生:写一次参加学习刺绣的过程。
师:有没有想写其他两项内容的?谁来说一说?
生:写水滴银帽……
师:谁还能给他的文章提提建议?
生:他介绍水滴银帽的时候应该按五行的排列顺序进行才对。就是按金、木、水、火、土的次序介绍水滴银帽的含义。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意见非常好。在这次习作练习中,我们不仅要把身边的艺术介绍给外界的朋友 还要用上想象和联想的方法,以及场面描写等表达方式来表达自身对艺术品的独特感受。可以说,这一次习作训练,体现了同学们在小学阶段习作的最高水平。
课堂简评在这节作文课上,杨春香老师从多媒体课件展示开始,让孩子们明确写作的内容;紧接着,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复习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最后通过范文引领让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这节作文课设计合理,指导方法恰当,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400~600字的习作。
简评教师 凯里七小清平南路校区教师:王 英 姜秋英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
授课实录
(执教 杨春香)
教学目标:
(1)利用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写出具有黔东南民族特色的文章。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材料。
(3)掌握习作的基本技巧,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
师:同学们好!请大家准备好纸笔,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首先,请同学们把你同桌的名字写在纸上,再把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单独写在一边。然后在这个单名的前面加上敬称。男同学单名前加“哥哥”的“哥”,女同学单名前加“姐姐”的“姐”。比如,“芳”字前面加“姐”,我们把这两个字连起来念就是“姐芳”,“彬”字前面加“哥”,然后我们把这两个字连起来念就是“哥彬”(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同学窃窃私语,一脸兴奋)。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称呼一下你的同桌吧(同桌之间互相称呼对方,遇到男女同桌、相互称呼对方时,脸都变红了,显得很激动)。
师:同学们,这样称呼你们感觉如何呢?
生1:我感觉很不好意思。
生2:这样称呼,让我感觉很亲切。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觉很正确。称呼也是风俗习惯的体现。在黔东南,这样的风俗习惯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教师出示课件,按衣、食、住、行四大类展示黔东南的民风民俗。
2.课堂学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1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遍口语交际习作二中的范文。同学们读完后请快速举手示意。
师:同学们读完这篇习作短文后有什么想法呢?
生1:老师,这次习作要写的是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
生2:这次习作还可以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风俗。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么,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指的是哪几个方面呢?
生1:我知道!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指的是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生2:我知道!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有很多,比如过苗年、姊妹节,吃五彩糯米饭,跳芦笙舞,挂红蛋。
生3: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比如苗族、侗族人都喜欢住的吊脚楼。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的知识面真广。下面,老师按衣、食、住、行分类给同学们讲解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件展示)
衣服饰品类:银花冠、银牛角、银手镯、鼓形圆筒银耳环(衣)、苗族百褶裙;
美味饮食类:酸汤鱼、酸汤菜、腊肉香肠、腌鱼腌肉、榕江卷粉、三穗灰碱粑、糍粑、糟辣椒等;
居住建筑类:吊脚楼、风雨桥、侗寨鼓楼等;
节日活动类:苗年、姊妹节、斗牛节、芦笙节等;
文化艺术类: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侗族童谣、木鼓舞、锦鸡舞、板凳舞等;
劳动工具:鱼梳、鱼笊、风箱机、宽嘴锄等。
3.检查学生的作文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已经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记录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民风民俗,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生1:老师,我记录的是过苗年的盛况。
生2:老师,我喜欢的民风民俗是挂红蛋。
生3:我要向读者介绍酸汤鱼。
生4:老师,我写的是凯里郊区巴拉河沿线的吊脚楼。
……
师:看来同学们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写作文就要写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从同学们选取的材料来看,你们想写的就是我们经常吃到的美味酸汤系列、有象征意义的五彩糯米饭,手上戴的银饰,住过的吊脚楼,唱过的童谣等。我们马上动笔写吧。
4.指导学生掌握习作技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材料,要怎么写才好呢?
生1:我通过老师提供的预习指导掌握了仿写的方法。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1:我要模仿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写一写我们苗族人是怎么过苗年的。
生2:我要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我们黔东南的美味素食酸汤菜和榕江卷粉。
生3:我要用想象的方法写一写我的银手镯。
师:同学们的想法不错。下面我们开始动笔吧。
5.课件展示,指导写作
开头怎么写:场面描写法、环境描写法、引用开头法、巧用修辞法。
中间怎么写:抓住三种叙述顺序中的一种进行叙述。这三种顺序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结尾怎么写:照应开头,篇末点题,前后呼应。
6.老师请学生读范文
7.学生起草作文
8.老师当场抽取学生的三篇习作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课堂:同学们,课后大家还要进一步分享手中的材料,彼此互相交流感受,互相修改作文,我们还要把同学们的优秀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
课堂简评杨春香老师的这堂作文指导课紧扣语文新课标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的空间。尤其是她在帮助学生选材找米下锅这一细节上做得很好。同时,她还在技法指导上做得很细致,便于学生写出既具有民族色彩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作文。
简评教师 凯里七小清平南路校区教师:王 英 姜秋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