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内网络借贷业务的发展历程及优化方向

国内网络借贷业务的发展历程及优化方向

【摘要】:自2007年国外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引入中国以来,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这个阶段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业务基本真实。2018年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突破8万亿大关,并且资金进一步向头部平台聚集,行业集中度越发上升。湖南、山东、重庆、河南、四川、云南、河北、甘肃、山西、辽宁大连市等10个省市全面取缔P2P网贷业务,网贷行业大量中小平台出清离场。

自2007年国外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引入中国以来,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综观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007-2017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即2007-2012年以信用借款为主的初始发展期。2007年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在上海成立,让很多敢于尝试互联网投资的投资者认识了P2P网络借贷模式。这一阶段,全国的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到20家左右,活跃的平台只有不到10家,截至2011年年底,月成交金额大约5亿元,有效投资人1万人左右。在网络借贷平台初始发展期,P2P平台借鉴拍拍贷以信用借款为主的模式,只要借款人在平台上提供个人资料,平台进行审核后就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借款人基于授信额度在平台发布借款标。但由于我国的公民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平台与平台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随之出现了一名借款人在多家网络借款平台同时进行信用借贷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的重复叠加出现,各个网络借贷平台于2011年年底开始收缩借款人授信额度,很多平台的借款人因此不能及时还款,造成了借款人集中违约。以信用借款为主的网络借贷平台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遭遇了第一波违约风险,此时网络借贷平台最高逾期额达到2500万元,诸多网络借贷平台逾期额超过1000万元。

(二)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2012-2013年以地域借款为主的快速扩张期。在这一阶段,一些具有民间线下放贷经验同时又关注网络的创业者开始尝试开设P2P网络借贷平台。同时,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开始开发相对成熟的网络平台模板,每套模板售价在3万~8万元,弥补了这些具有民间线下放贷经验的创业者开办网络借贷平台技术上的欠缺。基于以上条件,此时开办一个平台成本大约为20万元,国内网络借贷平台从20家左右迅速增加到240家左右,截至2012年年底,月成交金额达到30亿元,有效投资人有2.5万~4万人。由于这一阶段开办平台的创业者具备民间借贷经验,了解民间借贷风险,所以他们吸取了前期平台的教训,采取线上融资线下放贷的模式,以寻找本地借款人为主,对借款人实地进行有关资金用途、还款来源以及抵押物等方面的考察,有效降低了借款风险。这个阶段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业务基本真实。

(三)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即2013-2014年以自融高息为主的风险爆发期。在这一阶段,网络借贷系统模板的开发更加成熟,甚至在淘宝店花几百元就可以买到前期的网络借贷平台模板。由于2013年国内各大银行开始收缩贷款,很多不能从银行贷款的企业或者在民间有高额高利贷借款的投机者从P2P网络借贷平台上看到了商机,他们花费10万元左右购买网络借贷系统模板,然后租一间办公室简单进行装修就开始上线圈钱。这个阶段国内网络借贷平台从240家左右猛增至600家左右,2013年年底,月成交金额在110亿元左右,有效投资人有9万~13万人。这阶段上线平台的共同特点是以月息4%左右的高利吸引追求高息的投资人,这些平台通过网络融资偿还银行贷款、民间高利贷或者投资自营项目。由于自融高息加剧了平台本身的风险,2013年10月份,这些网络借贷平台集中爆发了提现危机。2013年10月至2013年年末,大约75家平台出现倒闭、跑路或者不能提现的情况,涉及总资金在20亿元左右。

(四)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即2014年至今以规范监管为主的政策调整期。在这一阶段,国家表明了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态度,并在政策上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很多始终关注网络借贷平台而又害怕政策风险的企业家和金融巨头开始尝试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组建自己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全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月资金成交量已经达2337亿元,平台数量达到1931家,2017年网络借贷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约为1713万人和2243万人。

2017年是网贷行业“合规规范年”,各类重磅监管文件密集出台。尤其是原银监会在2016年年底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在2017年2月和8月分别发布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标志着网贷行业银行存管、备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规政策悉数落地,并与2016年8月24日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共同组成网贷行业“1+3”(一个办法三个指引)制度体系。此外,2017年12月8日出台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明确了具体的整改和备案时间表。另外,这一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仍在继续,备受争议的“校园贷”“现金贷”也迎来强监管。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继续和各地备案工作的正式开展,合规和备案将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平台发展的主基调。

2018年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突破8万亿大关,并且资金进一步向头部平台聚集,行业集中度越发上升。2018年12月,行业成交量前100的平台成交量占同期全行业成交量的比例达91.69%;同比2017年12月的数值,上升了15.37个百分点。同年上千家平台从行业消失,全年停业及问题平台总计为1279家。2018年问题平台数并非历史最高峰,但2018年问题平台的影响却最广。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问题平台涉及贷款余额超千亿元,达到1434.1亿元,远超此前问题平台累计涉及贷款余额总和。

2019年1月份,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文件对网贷机构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做了部署,推动市场出清,引导无风险退出。此后,深圳、宁夏、云南、上海、辽宁、四川、山东、湖南、北京等省市陆续对外公示了网贷机构清退名单,包括失联类、取缔类、自愿退出类。湖南、山东、重庆、河南、四川、云南、河北、甘肃、山西、辽宁大连市等10个省市全面取缔P2P网贷业务,网贷行业大量中小平台出清离场。

2019年7月,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明确指出,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2019年12月,《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83号文”)引导部分符合条件的网贷机构转型为小贷公司。

案例分析

2019年中国网络借贷平台转型分析

2019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9649.11亿元,相比2018年全年网贷成交量(17948.01亿元)减少了46.24%,从数据可以发现2019年全年成交量创了近5年的新低。随着成交量逐步下降,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也同步走低。截至2019年底,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下降至4915.91亿元,同比2018年下降了37.69%。

成交量逐步走低与部分大平台逐步转型、监管“三降”、出借人对行业谨慎的态度密不可分。同时,由于2019年行业清退力度加大,平台继续按照监管“三降”要求降低贷款余额,此外多家大平台开始业务转型,停止发标导致贷款余额急剧下降,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行业贷款余额在2019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此外,伴随着监管部门多次发声表示网贷平台整治仍将以出清为主要目标,引导平台退出和转型,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不断下降。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343家,相比2018年底减少了732家。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年退出行业的平台数量为732家,其中停业及转型平台数量有510家,问题平台222家。2019年退出的平台对行业的影响较大,数家待收规模上百亿的平台开始转型退出。

转型小贷公司方面,虽然83号文为网贷平台转型小贷之路给出具体方案,但从流出的83号文来看,网贷平台转型小贷公司并不容易,可能存在难点包括:存量消化难、准入门槛高、业务及杠杆限制、小贷行业本身发展存在的局限性、地区差异等五大方面问题。

转型助贷方面,从当前头部平台的转型方向来看,助贷业务已成为目前网贷平台转型的主要方向,主要是因为助贷业务模式与网贷业务模式最为相近。但并不是所有的网贷平台都能转型为助贷机构,并且转型助贷之路也并不容易,主要可能存在难点包括接入机构资金门槛高、资金方严控助贷合作、催收及大数据等行业迎大整顿(助贷机构受影响较大)以及存在政策性风险等。

消费金融公司也是网贷平台可转型的主要出路之一,目前网贷行业整体转型至持牌消费金融的非常少见,主要是因为转型消费金融亦存在不少难点,包括:准入门槛高、批设难度大、存量难消化等。同时,是否能获得筹建或入股资格还要取决于监管的态度。

有不少平台在其他投资端业务上开始发力,转型综合理财业务。对于转型综合理财,同样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相关业务需要有牌照资质,且对于平台本身的背景实力同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中小平台转型综合理财来说这条路较为艰难。

思考:根据2019年网贷行业的情况,讨论并预测未来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趋势。

知识链接

中国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贷

拍拍贷是中国第一家P2P平台,刚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万,经历重重考验后,先后获得了红杉资本、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诺亚财富、君联资本和海纳亚洲等众多投资。目前注册资本1亿元,实缴1亿元,已成为中国P2P行业的重要力量。

拍拍贷自主研发的魔镜个人信用评级系统,又称为“魔镜系统”。“魔镜系统”基于8年大数据,精准评估借款人逾期风险。拍拍贷运用大数据进行征信,采集多达2000个维度数据,进行全方位数据分析,建立了专业的反欺诈团队,运用大数据和专业的分析工具进行反欺诈分析。

拍拍贷专注个人无抵押消费贷款,个人借款进行身份证手机学历及其他所需材料的实名身份认证,借贷额在人民币1000~500 000元之间,以个人消费信贷为主,单个借款额度低,违约风险小,借款人地域、行业分布较为分散。投资人进行分散投资,拍拍贷采用一对多的交易机制,充分有效、分散风险。

拍拍贷建立了强大的催收团队,并委托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催收,目前逾期30天内的借款的还款率在 85%以上。拍拍贷采用风险备用金机制,针对逾期就赔区借款标的,公司专项拨款建立“风险备用金”,由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进行托管,并且每月定期公布余额。满足了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要。一旦借款人逾期,由风险备用金直接进行赔付。

2015 年拍拍贷与招商银行达成资金存管协议。合作达成后,招商银行成为拍拍贷的第三方账户存管银行,由银行对账户资金进行落地审查,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安全,让投资人的资金更安全、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