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菜刀工技巧对软嫩滑爽菜肴的关键

中国菜刀工技巧对软嫩滑爽菜肴的关键

【摘要】:软嫩与滑爽是爆、炒、熘、烩类的中国菜最显著的特点。为适应具有软嫩滑爽质感的菜肴这一烹制特点,刀工必须跟上。这是确保菜肴软嫩滑爽的最佳火候和时机,应及时将原料捞出,脱离高温环境。这类菜肴,也有采用作用与滑油相同的汆法处理的,即用沸水汆料、一滚即成的方法使原料断生。只有环环相扣,一鼓作气,才能使做出的的菜肴达到预想的标准。

软嫩与滑爽是爆、炒、熘、烩类的中国菜最显著的特点。这类菜肴便于咀嚼,品种繁多,营养丰富,老幼皆宜。

据粗略统计,北京、四川、广东、山东、江苏、湖南、福建、安徽菜中具有软嫩滑爽这一质感的菜肴近400种。这类菜肴在原料上以猪、牛、羊、鸡、虾、鱼居多;味型以咸鲜、酸甜常见;烹调技法以酱爆、盐爆、油爆、滑熘、滑炒、荤烩和水汆为主。这类菜肴在制作上同其它类菜肴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选料严格。②刀工考究。③擅用薄浆,④过油滑肉。⑤味型多样。⑥旺火速成等等。

①选料。原料首先要求新鲜质优。要精挑细选,猪、牛、羊、鸡、鱼、虾等料,要去皮、剔骨、剥壳,皆用其净料。从宏观上看,这些原料结构组织不同,纤维粗细不一,肥瘦有别,产地各异。因此,烹制软嫩、滑爽类的菜肴,以选用纤维细嫩、结构疏松,含水量多的为宜。畜类用其里肌、通脊和细嫩的瘦肉,禽类用其脯肉,鱼虾以鲜活为佳。实践证明,凡是组织疏松,含水量多的原料就嫩,反之则老。这说明原料的老嫩与含水量多少有重要关系。比如滑炒虾仁之所以软嫩滑爽,是因为虾仁组织疏松,含水量多;炒肉片如时间过长,肉片会变得老韧,这是由于肉片失水过多的缘故。

②刀工。俗话云:“旺火出嫩菜。”为适应具有软嫩滑爽质感的菜肴这一烹制特点,刀工必须跟上。要遵循整齐划一、大小相等、长短一致、薄厚均匀的原则。经刀工成形的原料,形态要以细、薄、小为主。如薄片、细丝、小丁、糜粒等。自然形态小的原料,如虾仁才可用其原形。反之,火候就不易调节,生熟老嫩不一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③上浆。所谓“上浆”,就是给刀工成形的原料附着由淀粉、鸡蛋、盐、水等调成的粘性保护衣。这层保护衣遇热凝结,从而保持了原料中的水分和其它营养成分

细究依附在原料上的淀粉、盐、水和鸡蛋,又分别起着各自的作用:淀粉遇热糊化,表现出糊的粘性,紧紧依附在原料上。鸡蛋遇热凝固,它与淀粉的相互作用便形成了保护层,这就使原料内的水分不致因遇高温而溢出。加盐是为了确定“基本味”,有助于盐分渗入主料内。且适量的盐能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得以轻微凝固,减缓肌肉组织在遇热时的迅速缩合。

④滑油。所谓“滑油”,就是把原料放入多量的油中滑散,视原料断生后捞出。这道工序是决定成品菜老嫩的关键。在滑油过程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油温的控制,二是原料遇热后的变化。油温不可过高,一般以旺火温油为宜。油温也不要过低,低则会使附着在原料上的浆衣脱落,失去上浆的作用,滑油所用的油温,应在四、五成热,此称“温油锅”,即油温在100一150℃之间。其直观特征是:无青烟,无响声,油面较为平静。原料通过油的传导作用,体积膨胀,肉色也由红变白。这是确保菜肴软嫩滑爽的最佳火候和时机,应及时将原料捞出,脱离高温环境。一旦错过此时,由于原料在高温下脱水过多,必然会由膨胀向收缩转化,口感发柴,咀嚼不烂。这类菜肴,也有采用作用与滑油相同的汆法处理的,即用沸水汆料、一滚即成的方法使原料断生。刀工成形以片、丝为主,有上浆和不上浆之分。操作时,将汤或水烧沸,再分散投入原料,一滚即起。火力过大,投料稍迟,就可能使原料质地老化;火力过小,原料受热时间短,汆不透,又会出现夹生现象。火候掌握的时机是:在汤似滚未滚之际投料。掌握好汤与料的比例也很重要,汤多料少,肉质易老;汤少料多,原料易夹生,一般汤与料的比例以五比一为宜。

总之,菜肴的软嫩与滑爽,涉及到选料、刀工、加热等多道工序。只有环环相扣,一鼓作气,才能使做出的的菜肴达到预想的标准。这除了了解上述知识以外,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