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改写古代寓言的作文

改写古代寓言的作文

【摘要】:题目要求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写作提示1.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任丽)景公占梦齐景公近日患肾病,常常疼痛不已,像有针扎在身上一般。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噩梦,梦中他与两轮太阳争斗,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题目要求

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300字左右。

写作提示

1. 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

2. 不要逐字逐句翻译,可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3. 将原文附在改写的文章后面。

习作例文

守株待兔

相传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了,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这一天,幸运女神真的眷顾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地里有一下没一下地干活,看着别人家的“金色麦浪”,再瞅瞅自家稀稀落落的稻子,不由得叹了口气,心想今年又要饿肚子了。突然,四周吆喝声起伏,他知道,这是附近有人在打猎。他感叹这些富人的生活真是惬意,于是便再也提不起干劲,索性就挪到田地旁边的一根老树根上,想休息一会儿。眯眼之间,突然听得“砰”的一声响,一瞧,一只兔子倒在了老树根旁。也许是这只兔子被猎人追赶得慌不择路,晕头撞上了老树根。

农夫大喜,当晚,他就美美地饱餐一顿,并且,他认为是这树根具有灵性,得悉他的愿望,便赐他美味。于是,接下来的每一天,他不再去田地里干活,只是守着这所谓的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再次发生……(陈子与)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教师评语

作者能够细心体会原作,并发挥想象的空间,增添环境描写,刻画出农夫异想天开、不劳而获的心理。尤其文末的“等着奇迹的再次发生……”特别具有讽刺性。可以说这是一篇很成功的改写文章。(陈迎春)

杯弓蛇影

一天,乐广突然发现常来家中的好友有多天没来了。他觉得奇怪,决定前往好友家中探望。一进屋,只见好友虚弱地躺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忙上前询问:“才一些日子不见,怎么病成这样?”好友微闭双眼,眉头紧锁,长叹一声道:“那日,我到你家做客,你给我品尝你新酿的酒。我拿起酒杯却发现酒里有一条彩色小蛇在扭动,我不敢喝,但禁不住你再三劝说,也为了不扫你的兴,便一饮而尽,回来就病倒了。”说完长叹一声。

乐广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到家中后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发现墙角挂着的一张弓,一拍脑门明白了。他急匆匆赶到好友家中,请好友来到家里,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又给他倒了一杯酒:“看看酒里有什么?”好友接过酒杯一看,不禁叫道:“这就是上次我喝掉的那条蛇!”乐广哈哈一笑,指指后面墙上那张弓,顺手摘下弓说:“看看你杯中还有蛇吗?”

“没有了。”

乐广再把弓挂上问:“现在呢?”

好友面容失色道:“又有蛇了!”

乐广摸着胡子说:“那根本不是蛇,而是弓的倒影啊!”

好友恍然大悟,病也自然好了。(汪灵琳)

[原文]乐广字彦辅,迁河南伊,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乐广传》)

教师评语

作者细心体会了原作的内容,并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人物的外貌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友人在虚幻的现象面前疑神疑鬼、差点送了性命的病态,也写出了乐广喜欢追根问底,注重调查研究,最终揭开了“杯弓蛇影”之谜所表现出的智慧。通过改写,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任 丽)

景公占梦

齐景公近日患肾病,常常疼痛不已,像有针扎在身上一般。这折磨得齐景公心神难安,疲惫不堪,竟接连十几天卧床不起。

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噩梦,梦中他与两轮太阳争斗,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天上朝,齐景公唤出晏子,担忧地问他:“我昨晚做梦,梦见我与两个太阳大斗一场,却被打败了,你说这是不是预兆着我快要死了?”

晏子仔细听完,凝神想了一会儿,回答道:“大王还是先请召见占梦人为您占卜凶吉吧。”

说完,晏子快步出宫,赶忙派人用车接来占梦人。占梦人见到晏子后,恭敬地问:“大王有什么事召见我呢?”晏子答道:“昨天夜晚,大王梦见他和两个太阳打斗,然而无法取胜,大王怀疑自己要死了。所以,想请您为他占卜一下。”

占梦人听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我就对大王解释相反的意思。”

晏子听后却揺摇头:“那倒不必了。大王所患的肾病是属阴,而梦中的太阳属阳。一阴不可能战胜二阳。因此,这恰好预示着大王的病即将痊愈——请您这样回答吧。”

占梦人如约进宫,依照晏子所说,告诉齐景公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齐景公听后,不觉心情大悦,一阵轻松,于是继续安心调养。过了三天,齐景公果然病全好了。他十分高兴,决定赏赐占梦人。占梦人微躬身子,答道:“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教我如此对您说的。”齐景公听罢忙又召来晏子,想要赏赐他。晏子深沉说道:“我的话由占梦人讲,才有效果。如果是我自己说,便不足以让您信服,所以这功劳应是占梦人的,不应该算在我名下。”最后,齐景公同时重赏了他们,并赞叹道:“晏子不与人争夺功劳,而占梦人不隐瞒别人的智慧能力。”(朱语晨)

[原文]景公病水,卧十数日,夜梦与二日斗,不胜。晏子朝,公曰:“夕者梦与二日斗,而寡人不胜。我其死乎?”晏子对曰:“请召占梦者。”出于闺,使人以车迎占梦者。至,曰:“曷为见召?”晏子曰:“夜者,公梦二日与公斗,不胜。公曰:‘寡人死乎?’故请君占梦,是所为也。”占梦者曰:“请反具书。”晏子曰:“毋反书。公所病者,阴也,日者,阳也。一阴不胜二阳,故病将已。以是对。”占梦者入。公曰:“寡人梦与二日斗而不胜,寡人死乎?”占梦者对曰:“公之所病,阴也,日者,阳也。一阴不胜二阳,公病将已。”居三日,公病大愈,公且赐占梦者。占梦者曰:“此非臣之力,晏子教臣也。”公召晏子,且赐之。晏子曰:“占梦者以占之言对,故有益也。使臣言之,则不信矣,此占梦之力也,臣无功焉。”公两赐之,曰:“以晏子不夺人之功,以占梦者不蔽人之能。”(《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教师评语

朱语晨同学选取《景公占梦》这一则寓言,把它改写成了一个小故事。在改写过程中,小作者发挥想象,增添了一些细节,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比如,“像有针扎在身上一般”,把齐景公生病时的疼痛表现得十分真切;晏子“仔细听完,凝神想了一会儿”和占梦人“不假思索”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晏子的用心良苦。(王晓芳)

五十步笑百步

话说梁惠王近几日独坐愁城,终还是抱着满腹疑团去询问孟子

“哎,我可真是太糟心了!你看我对百姓们不算呵护备至,也算尽职尽责了吧!你看河东发生灾荒,我随即将百姓迁到河西,竭力赈灾抚恤。不论哪里有难,我都这样,难道这还不够吗?怎么我的子民却没有增多呢?我看邻国也没有哪一个君王能像我一样如此体恤民情,可他们的国家百姓并不因此减少,这是为什么?”

孟子摇了摇头说:“大王,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梁惠王一口应下。“一场死伤惨烈的大战,双方正胶着,士兵都已经打得筋疲力尽,有士兵卸下盔甲,扔下武器,往回逃跑。有的逃了五十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如果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指着那些跑了一百步的人叫‘逃兵’,大王,怎么看?”孟子略有深意地拱了拱手,带着一抹微笑低下头。梁惠王斩钉截铁地说:“没资格评价对方,不论逃几步,都是逃兵,这不是半斤对八两吗?”言毕,梁惠王沉默了。(徐佳蕙)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教师评语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来劝谏梁惠王要真正的爱民,而不只是满足自己扩张领土的野心。作者用通俗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有深刻寓意的故事,可见小作者俨然已经读懂了孟子,难能可贵。(沈旭珍)

愚公移山

从前,有一位年将九十的老人,名叫愚公。他面对着家门前的大山忧愁不堪,子孙们出门常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愚公认为自己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搬山。

家人们知道了,议论纷纷,最终大家都表示赞同。就这样,愚公和家人们扛着耙,背着篓,开始了漫漫的移山之旅,秋冬春夏,不知停歇。

“你们真是让我笑掉大牙!”河曲智叟看着他们笑道,“凭你们余生之力,连山脚都挖不走,谈何移山!”愚公两眉一皱,叹了口气:“你真是太愚钝了!连个七岁小孩都不如。就算我死了,我的后代生生不息,而这山却不会增加半点儿,还怕挖不平它吗?”智叟听了,顿时涨红了脸。

愚公一行人,不论春夏秋冬,不惧严寒酷暑,每年如一日地搬移着大山。天帝见此,被他们的诚意所深深打动了,于是便命令大力神移去了大山。(黄心怡)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教师评语

在这篇文章的改写中,小作者能紧扣愚公的“恒心”来写,并适当发挥了想象,加上了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有力地丰富了人物形象。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愚公、智叟的人物形象,而对搬山的细节以略笔带过。(莫如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