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学生A坚持不懈、努力奋进,定可取得满意的成绩。此外,积极参加顺德区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长路漫浩浩,吾当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2023-07-04
爱心相向,师生共进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对学生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好的教育。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才会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倾其所有给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是师生;在课外,是朋友。在学习上,给学生做表率,最是书香能致远,多看书,看好书并适时分享交流读书心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学生求真知的渴求的回应,同时也是最好的备课。从历史课的性质上来讲,历史课的学习与中学里其他一些课程有所不同,既不是像语文、数学等课那样以应用为主,也不像音乐、体育等课那样以操演为主,历史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课程。因此,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常规形态,教师的课堂讲授历史知识是完成历史课任务的主要方式。加之课改后的教材是专题史,并且中考开卷考试, 学生初中阶段的通史知识储备较弱,更需教师在课堂将相关知识点延伸、讲好。有拓展延伸的课堂才真实,学生才有进一步学的渴望。
走进学生的心,是提高教育实效的有效方式。北中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且偏科明显,但他们有自己的追求,缺少的是信心和方法。为提高教学实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我经常找学生交心、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每次考后协助其分析失分原因、知识补遗,补弱增强。根据北中针对临界生的实施办法,我将所包干的临界生的答题卡考后及时面批面改,在与学生面对面的改与讲的过程,既解决了学生在知识点上的疑惑,又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长此以往,知识点的疑点疏通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就增强了,自然也就将学习困难了解了、解决了, 办公室、食堂、校园任何一处相遇点都是交流的场所。 在食堂一起吃饭,特别是在发现学生考后心情低落时,邀请学生在食堂一起用餐并为他买单,在轻松的氛围及时了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协助解决,无疑对他是极大的鼓舞, 既有舌尖的味道刺激,又有心灵的真诚交流。类似陪伴学生、把学生当自家人的做法,从未间断!通过这种方式,增进了师生感情,更鼓舞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决心!
潜心钻研,提高教学实效
长期以来,历史教师被学生戏称为“老古董”。历史教师要摆脱“啃书本”“教活”历史,激活这“一潭死水”,关键在课堂。历史教科书提供的是“教什么”,历史课堂教学关注“怎样教”。新教材、新高考对历史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如此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要生动、形象、有趣,更要特别注意层次性、逻辑性。比如,我在讲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章节时,其中讲到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时,当一些学生说到是由于秦国的变法比较彻底、经济实力雄厚、军事战略得当等因素后,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秦人比中原六国的人要剽悍,骁勇善战;一个是秦人善养马,军队中的骑兵很厉害,六国的步兵不是对手。显然,学生看过一些课外的历史读物,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使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延伸到秦国军队的素质以及战术的层面上了,这很了不起!在讲秦朝统一天下后,秦王嬴政加强皇权,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自称为“朕”,皇帝颁布的命令叫“制”和“诏”。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帝王自称‘孤家寡人’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吧?”这个问题,显然学生是自己思考的角度,我是这样处理的:我问学生是否还记得语文课本中选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的内容,这节课的“寡人”是指什么。学生知道是指国君,因此类推,秦始皇嬴政自称的寡人也就不是首创,而是最初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君的泛称。这样的课堂既有学生的思考,又有教师对知识的延伸,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也就能得到提高。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 博大精深,而我的学识也有限,教学中学生提出这类知识延伸性的问题,有的的确是我没有想到的, 甚至是不知道的,也就难免会感到不能应对。 那么,作为历史教师,我想,没有人能够做到“万事通”,事事都知道。这也是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教学中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遇到我不懂的,也不回避,不随意编造,更不能认为这是学生在刁难自己,而是应该坦然面对,实实在在地告诉学生,并争取在课后进行弥补。学生提出的这些“难题”也督促着自己在平时要勤于学习和钻研,多读一些书,以积累学识,提高史学的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要教的知识点,尽量搞清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结构和联系,尤其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思考知识教学的问题。此外,不放过和忽略每一个问题, 这也就逼得我去翻书找答案,再记下来,有备无患,到时候就可能派上用场,这是我应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重要的做法。
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一桶水,也就是学生的一杯水的延伸,是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还要经常更新和补充,不断进行精心地提炼,这样,才能使提供给学生的那一杯水充满了知识与智慧的养分和光泽。高中是学生成长的特殊阶段,对受教育者而言,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只占他一生学习经历中的一小部分,但要让他们在高中教育结束时不仅仅捧上一张张高校录取通知书,更要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帮助学生以自身的方式完成成长,为未来打下基石。
最后节选吴非老师《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和大家共勉: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述。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当然,作为一盏灯,他未必需要一直亮着;但是在他亮着的时候,他有可能是耀眼的,夺目的,即使只有一丝光亮,也能照亮学生走过一段路……
有关我是这样做教育的: 田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文章
而学生A坚持不懈、努力奋进,定可取得满意的成绩。此外,积极参加顺德区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长路漫浩浩,吾当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2023-07-04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的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每一位学生放在心中。对考试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改进方法,并明确努力的方向。学校的生物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专业队伍参差不齐,半路出家的也不少,青黄不接现象普遍存在。在各类比赛中,这些青年教师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初心不改,风采依旧!......
2023-07-04
爱是教育的本质,没有爱参与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严格要求与适度自由相结合的。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同时,备课组长还应该团结依靠组内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进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政治学科成为我们年级的优势学科,为提高我校教学水平作出了一定贡献。“以爱为桥,倾心教育”,长久的职业生涯是对这句话最长情的告白。......
2023-07-04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引发学生对父亲形象的探索。我让学生勾画出文中表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段落和句子,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思考昆明的雨美在哪。学生的成长并非一朝一夕,教育注定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探索,做学生求学之路上的一朵云,陪伴他们共同成长。......
2023-07-04
在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研究是张馨月的常态,追求有效教学更是她的努力方向。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作为一名中学思政课教师,张馨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人才培养规律,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行决策、自我评价。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张馨月始终相信,只要用耐心、真心、爱心浇灌每一颗种子,就一定能开出最灿烂的花朵,结出最美丽的果实!......
2023-07-04
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我目前带的特长班为例。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会先分析这些学生的学情,再根据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与他们面对面谈心,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有侧重点地进行辅导。坚持布置适量的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形式多样化。对于学生不该出现的错误,我会指导学生及时纠正。未来我会继续立足三尺讲台,坚守初心,以行证道!......
2023-07-0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学史通理,承先贤智慧光芒;传史明德,育华夏未来栋梁。高中教学关乎学生高考命运。历史这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再传之以好的历史学习方法,学生自然长久受益。依托考试、通过对试题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一员,我不仅有自我提高的义务,还有带领本校教师共同提高的职责。教科研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快速路”。......
2023-07-04
用自己的行为示范来教育学生,这是我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理解。爱是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只有师生情感互通,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热爱、信赖的引路人。这些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也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体现。我愿做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我愿化为春蚕,用才能与知识将智慧延伸;我愿为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
2023-0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