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传承华夏文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华夏文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营养,才会有生命力和感召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论断高度肯定了文化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传承华夏文明要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要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都以其民族文化作为根本。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营养,才会有生命力和感召力。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源泉。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文化软实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等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提高文化软实力,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让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力量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深层动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演进而形成的,所以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二)传承华夏文明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表明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统一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些学者企图恢复儒家文化在政治上的主导地位,这是文化上的复古主义,对这种错误思想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反对。另一方面,那种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需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这种教条主义的观点也要旗帜鲜明加以反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当然也包括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革命年代,是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建设时期,是与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要搞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也要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他不仅熟读马列主义著作,也大量阅读中国文史经典,曾通读二十四史,仅《资治通鉴》就读了十七遍,所以在毛泽东思想中充满了中国的传统智慧。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贯彻群众路线,强调为人民服务,这些思想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对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光辉典范。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的工作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与传统文化中“庶、富、教”的思想相契合。我们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重的方针,符合传统文化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思想。我们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小康”一词就是传统文化中有关治国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搞扩张,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王道、大同思想,等等。

可见,我们党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不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而是从建党之日起就如此。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并不是仅仅适合于和平时期的治国理政,对革命也同样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党明确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了文化自觉和价值观上的自觉,表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三)传承华夏文明要坚持知行合一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就是说,不能把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当作一种知识,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是要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为行,恢复中国文化知行合一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尊德性而道问学”“下学而上达”,也就是知识与道德是统一的。在形而下的知识、技能学习中追求形而上的道,又以道来引领知识、技能的创新创造。近代以来,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并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学术传统讲究知识与价值二分,进行学术研究要保持研究者的价值中立。这样,中国的社会科学就成为了一种与研究者本人价值信仰无关的知识生产。虽然我们也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但由于西方学术的强势地位,还是在一些领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也有同样的情况存在,一些学者坐而论道,言行不一,只会写内容空洞、套话连篇的八股文。识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传统文化变成了“舌尖上的传统文化”。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弘扬中国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优良学术传统。知行合一表现在学术上,就是要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真懂真信真用,不能贴标签、口号化。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理论素养,一种做人的修养,是安身立命之本。只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修养,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在学术研究中发展好、应用好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著作才能打动人,才能被广大读者所认可。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样如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要向古代圣贤人物学习,用传统美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做出的学术成果才有生命力、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学术创新没有捷径可走,要靠实实在在的积累方可完成。当下最重要的是要静下心来读书,学者要做读书的模范,不能只是检索史料而不读书。要读马列经典著作,读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中国的传统智慧、做人的道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在这些传世经典中。要反复读,结合现实带着问题读,真正读懂,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然后才能够创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又传承弘扬中国传统学术的优良学风,就一定能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能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