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河洛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地位与作用

河洛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如何研究河洛文化,如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方向就明确了。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复兴。反过来也可以说,弘扬河洛文化的目标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2003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提出:“要加强河洛文化研究,为两岸统一做贡献。”2004年,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06年,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成立。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从2004年开始,河洛文化研究从洛阳市学术界的区域文化研究,上升为河南省乃至国家层面的文化研究课题,这在区域文化研究中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做后盾,所以河洛文化研究在过去十几年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硕果累累,成绩很大。现在的河洛文化研究到了总结、反思的转折点上,如何进一步深化研究,把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提升,如何把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如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路径支持,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示范引领,这些问题都值得热爱河洛文化的人们深入思考。

要回答这些现实问题,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必须反复思考。比如,什么是河洛文化,其本质规定性是什么,与其他区域文化的区别是什么,与华夏历史文明的关系是什么,国家为什么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任务交给了河南,如此等等。这些基本的问题,既是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也是始终都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如何研究河洛文化,如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方向就明确了。以下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考,仅供参考。

(一)河洛文化研究既要画龙又要点睛

关于河洛文化的内涵,学界讨论很多。目前所取得的共识是,河洛文化内容很丰富,物质、精神、制度、风俗等无所不包,这实际是对河南文化家底的大盘点。徐金星、郭绍林、扈耕田等著《河洛文化论衡》[1]探讨了河洛地区的都城文化、思想学说、宗教历史学文献、语言文字学、文学、艺术、教育和科举、科学技术、民俗、姓氏文化等方面内容。程有为著《河洛文化概论》[2]探讨了河洛地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学术、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民风民俗等内容。这些著作可以看作是小型的河南通史。因为河南在宋代以前在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这些著作也可以看作是前半段中国古代史,所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这些研究是对河洛文化的“形”的描绘,河洛文化的“神”是什么,还有待研究。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河洛文化,应如何概括?也就是说,河洛文化的精神是什么?画龙还须点睛。笔者认为河洛文化的精神是理想主义,是对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以理想主义为线索写一部河洛文化史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二)河洛文化的区域性与超越性

河洛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区域性是河洛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共性,那么河洛文化的个性、特性,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本质规定性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河洛文化的超越性。河洛文化不仅属于河洛、属于河南,河洛文化更属于中国、属于中华民族。河洛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河洛文化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历经5000年没有中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虽历经苦难而终必复兴,靠的就是这种精神。研究、传承、创新河洛文化,就是要继承、弘扬河洛文化的精神。

(三)河南要建设中华文化复兴的示范区

河洛文化是地域文化,一种区域文化研究为什么会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研究课题?为什么国家会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样的战略任务交给河南?原因正如上文所述,河洛文化不仅是一种区域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流,具有全国性意义。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复兴的重任当然不是河南可以独自完成的,但河南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和主流,河南是文化大省,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国家要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任务交给河南。正如东南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那里建设经济特区,让东部先富起来然后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国家期望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河南要先行一步,建设一个中华文化复兴的样板,建设文化特区,积累经验,带动其他地区的区域文化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河洛人、河南人要有担当意识,要努力工作,有所作为,不辜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殷切期望。

(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目标

河南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研究、弘扬河洛文化是一个抓手。反过来也可以说,弘扬河洛文化的目标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那么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标准或蓝图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就是要提高河南人的文明素养,建设和谐社会。要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首先要把河南建设成河南人的幸福家园。老百姓满意是标准,要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即河南人满意,外地人羡慕。

(五)如何进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河洛文化是老祖宗创造的文化,是历史文化。我们传承、弘扬河洛文化,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创新,赋予历史文化以生命,让历史文化成为现实的新文化,以适应今天人们的生活需要。要通过弘扬河洛文化,让人们更自信、更乐观、更有尊严、更有力量地去创造新生活、新文化。

具体应该如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自然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只能简单谈几点原则性的意见。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即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全社会都要动起来。因为文化是灵魂,是管全局的。弘扬河洛文化,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有形的文化与无形的精神的关系

对于历史文化,人们往往更看重有形的文化遗产,比如地上地下的文物、遗址等。需要强调的是,无形的精神遗产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文物是死的,精神是活的。人有了精神才能创造新生活、新文化。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建设和谐社会。

2.学术创新与传统文化普及的关系

人们往往把学术创新与文化普及对立起来,重视创新,轻视普及。这是错误的认识。创新与普及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对河洛文化研究来说,创新无非就是对传统的现代诠释,赋予传统以新的意义,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能解决现代人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创新的目的就是普及,唯有创新才能普及。如果学者的作品不能被当代普通人所接受,那多半可能是由于创新不足或不成功,而不是因为太“学术”了。群众是非常需要传统文化的,问题在于部分学者脱离现实、脱离群众,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成功与否,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一个重要指标。

3.传统文化进社区与传统文化进机关的关系

不少地方搞了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笔者认为传统文化进机关更迫切一些。党员干部是社会的先进分子,理应在道德上要求更高一些。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对党风廉政建设、群众路线教育以及根治“四风”,都是大有帮助的。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党员干部应该在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走在前面,以自身所体现出的传统美德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好转。应该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不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践行传统美德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4.大工程建设与满足群众日常文化需要的关系

建设博物馆、文化广场、大遗址保护、复建古代建筑等等大工程的建设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工程看得见、摸得着,光鲜靓丽,容易出政绩,政府比较重视。在搞这些大工程建设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满足各阶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小型文化设施建设。比如,大妈跳广场舞影响周围居民休息问题如何解决。类似问题虽小,却关系群众生活,属于民心工程。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群众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