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以辅食的添加为开端。通常,婴幼儿时期表现出的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厌食挑食偏食、挑食会影响婴幼儿均衡营养的摄入,是影响身体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婴幼儿喂养困难和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原因。当前,有高达30%的婴幼儿存在厌食、挑食等不良现象。不当的餐桌礼仪会影响婴幼儿的进餐情绪和进餐态度。......
2023-07-04
纠正婴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关键是要明确其形成的原因,结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影响婴幼儿养成不良饮食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其自身的心理特质,还有其家庭的喂养方式以及家长的喂养观念三方面原因。
(一)婴幼儿的自身差异
1.遗传和生物因素
婴幼儿天生的心理特质对饮食行为的养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些婴幼儿先天性的食欲好,吃什么都香,喜欢进食;另外一些则不然,他们往往对食物兴趣不高。对于婴幼儿由于天生的口味偏好养成的厌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如对从没有吃过的或不经常吃的食物不愿尝试或对颜色、形状不喜欢的食物也不愿碰触,如果家长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饮食行为就很容易进一步形成挑食、偏食。同时,因婴幼儿的胃容量、进食量有限,若进食器官的发育跟不上进食量的发展变化,也可能会出现进食的问题。
目前研究得出一致结论的是,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比足月分娩正常体重的儿童更容易产生饮食行为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父母更加关注于低出生体重或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往往容易出现过度喂养甚至强迫进食的喂养行为。
2.气质类型不同
气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婴幼儿与养育者间的喂养模式,体现为婴幼儿对新食物或喂养方式的接受程度不同。如难养型气质幼儿常表现出饮食不规律、进食时间长、易偏食挑食的现象;易养型气质幼儿通常会乐于接受新食物,进餐时情绪积极,适应新环境较快;注意分散度较高的幼儿,进餐中更容易分心,较易受周围环境或他人的影响而停止进餐。因此,对于饮食行为有问题的婴幼儿,成人可以通过测查了解其气质类型,有的放矢地改善饮食行为问题。
(二)不适宜的喂养方式
婴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产生还受家庭喂养方式的影响,婴幼儿的喂养应遵循及时、营养充足、恰当、个体化四项原则,喂养不足、喂养过度或是强制喂养等都是不科学的喂养方式。
喂养不足通常指当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需要时,未能及时添加辅食。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时间也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在第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在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为宜。最重要的表现在于体重发育不足,通常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前,平均每月体重增加850 g左右。
喂养过度指家长一味追求将婴幼儿养得白白胖胖,可事实上,幼儿期的肥胖会增加长大后肥胖的可能性,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如果出生6个月大的婴幼儿连续3个月,平均每月体重增加1000 g或以上时,就表明可能存在喂养过度的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可适当减少配方奶的奶量,或减少辅食中蔗糖类食物添加,水果的摄入量要合理控制,有些照料者认为孩子不爱喝水,那就多吃水果,以此来补充水分,但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水果中的确含有水分,但其中也含有大量的果糖,幼儿摄入过量水果,会导致其身体含糖量过高,引起肾脏负担,导致出现多种并发症。要根据幼儿的需求适度喂养,一岁前不建议给幼儿吃甜食。
强制喂养指喂养者在喂养的过程中没有以婴幼儿为主体,片面地根据普遍的喂养要求进行,忽略了孩子的主观感受。在为婴儿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成人要注意观察婴儿对于食物的反应,当婴儿表现出把头扭到另一边,或是闭紧嘴巴等行为时,照料者要停止继续喂食,同时注意及时更换辅食的种类。在辅食喂养方面,要注意与婴儿之间形成默契配合,当婴儿表现出抗拒后,成人不能强行喂食,而是要尊重婴儿的合理需求,一步步慢慢引导婴儿接受辅食。
此外,当婴幼儿存在挑食厌食的行为时,也可能是因为家长在进行膳食搭配时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一味地迎合婴幼儿的口味,忽视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当婴幼儿对某种食物有过不适的食用经验后,也会令他们对这种食物产生厌恶感,导致之后便不再愿意尝试。因此,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幼儿辅食的制作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如一直为他们提供细碎的食物,则会导致他们出现长时间含着食物不下咽、吃饭慢等不良饮食习惯。
(三)不科学的喂养观念
婴幼儿在喂养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位置,且他们的肠胃等消化器官有其特殊的年龄特点,若喂养者对喂养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溺爱或喂养者自身就存在挑食、暴饮暴食等饮食行为问题,都会导致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科学的喂养观念还直接影响婴幼儿辅食的质量。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辅食制作有其特殊性,从单一的食物到简单混合食物再到高质量的混合食物,都需要喂养者对各月龄阶段幼儿的营养需要有科学的认知。同时,成人是婴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家长的饮食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婴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成人饮食习惯的不良影响
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通常也会受成人饮食习惯的影响,家长中若有人存在挑食、偏食的习惯,通常会影响家庭中的饮食搭配,婴幼儿养成这种习惯的概率也会同样增大。有时,家长不经意间说到自己不喜欢吃什么食物,也会对婴幼儿产生同样的心理暗示,使幼儿对成人所说的这种食物也不自觉地产生不喜欢的想法。若家长在与婴幼儿一同进餐时看手机、电视等物品,婴幼儿也会仿习这种不良习惯;若家长在吃饭时会“狼吞虎咽”“挑挑拣拣”,那么婴幼儿也会学着狼吞虎咽地进食或挑食。
有关婴幼儿膳食与营养的文章
婴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以辅食的添加为开端。通常,婴幼儿时期表现出的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厌食挑食偏食、挑食会影响婴幼儿均衡营养的摄入,是影响身体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婴幼儿喂养困难和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原因。当前,有高达30%的婴幼儿存在厌食、挑食等不良现象。不当的餐桌礼仪会影响婴幼儿的进餐情绪和进餐态度。......
2023-07-04
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也需要抓住关键期,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应在孩子3岁前就开始,且应及时教育孩子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有研究表明,人体味觉发育的关键期在出生后的2~7个月,及时地添加丰富的营养辅食有助于婴幼儿味觉的发育,添加米糊、菜泥、果泥等辅食,最好放在婴儿碗中用小勺喂,能更好地刺激婴幼儿早期味觉发育,减少进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2023-07-04
维持课堂秩序属于组织教学的过程。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D选项教学时间和教学技能之间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其中探索式结课是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提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会有意设置一些问题,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023-10-18
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婴幼儿的口腔黏膜薄弱,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完整,口腔黏膜干燥、易损伤和局部感染。(二)消化腺1.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具有清洁口腔、消化食物的作用。之后婴幼儿的唾液量增加,婴幼儿消化淀粉类食物的能力逐渐加强。同时婴幼儿分泌胆汁较少,胆囊小,对于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差,这也是导致婴幼儿出现脂肪泻的原因。......
2023-07-04
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类似,食物过敏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此外,特应性皮炎也是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常见表现。食物过敏与6个月内早期发病的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关系密切,尤其是中重度病人。约40%的特应性皮炎婴幼儿同时存在食物过敏;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可高达33%~63%。专家认为目前唯一有效的避免食物过敏的办法是严格避免吃过敏的食物。......
2023-07-04
检查发动机ECU的接地线,发现接地线的塑料隔离架与接地片一同压住,汽车投入使用后,隔离架受热、软化、变薄,导致接地片松动。③电控系统大多数执行器采用接地线控制方式,执行器的一端始终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控制单元。......
2023-08-30
要帮助幼儿处理不良情绪,教师就要掌握幼儿各种不良情绪的表现——情感障碍。情感障碍以不良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上面的文字中,已经涉及了大部分内容,下面补充介绍幼儿情感障碍的一些共性表现。因为受到过度的关怀,幼儿对于家长的依赖过于严重。六个月前,因为父母要工作,君君进入幼儿园。一个月前,老师发现君君总是打其他幼儿,抢别人的玩具。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君君因为突然失去老师的重视,情绪开始波动。......
2023-07-04
案例中午爷爷、奶奶、妈妈和妞妞一起吃饭。妞妞正准备抓起自己的小勺吃饭,这时,妈妈立刻夺走了妞妞手中的小勺,说:“你太小了,1岁半都还不到,还不会自己吃,来,妈妈喂”。妞妞有些不开心,把头扭向一边,奶奶哄着说:“好孩子,我们看动画片,边看动画片边吃香香饭……”问题与讨论你认为爷爷、奶奶、妈妈在妞妞进餐问题上处理得是否正确?......
2023-0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