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营造愉悦的用餐环境

营造愉悦的用餐环境

【摘要】:良好的进餐环境对婴幼儿摄取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婴幼儿1岁开始增加辅食后,家长可以通过餐厅的布置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可以通过桌布、摆件、餐具、桌椅、壁画等,营造一个温馨、固定的进餐环境,使进餐环境更加具有仪式感,从环境的布置上,吸引婴幼儿的关注,调动婴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婴幼儿摄取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有不同饮食习惯的孩子,环境应有不同的布置。饮食正常的孩子,应该采取有吸引力的布置,以营造一种温馨的饮食氛围;对于拒绝或摄取少量食物的孩子,进食环境应该选择无视觉、听觉干扰的环境,孩子要有固定的位置、桌椅和专用餐具等。

(一)固定的进餐时间

婴幼儿的饮食要定时,以便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婴儿从出生至6个月期间,应由纯母乳进行喂养,无须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对于此阶段的婴幼儿来说,按需喂哺即可,通常24小时喂奶10~12次,间隔2~4个小时喂一次,每次喂奶时间不超过20 min,正常婴儿哺乳时间每侧乳房10 min。7~12个月的婴幼儿,通常每天喂养4次左右,同时添加辅食。12~18个月的婴儿,从以乳为主逐渐过渡到以饭菜为主,开始培养幼儿一日三餐的习惯,但是每天还应有一定的乳类食物。此时婴幼儿的进餐时间要尽量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相比于婴儿时期,进入幼儿期宝宝每餐摄入的食物种类更加丰富,样式更加多样,每餐控制在半个小时,这样食物就不会因摆放时间过长,吃着吃着变凉,可以保证入口食品的温度。1.5~3岁的幼儿,除正常的一日三餐外,还需要在上、下午各加一次点心,如水果、酸奶等,两次正餐之间隔3~4小时为宜。

在婴幼儿进餐时间上,一般每餐需要20~30 min。注意在进餐前1~1.5小时不要给孩子提供任何零食,以保证孩子的正常食欲。如果孩子胃口不好、吃饭慢,半小时后撤去食物,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打骂孩子更是错上加错。吃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采取人性化的喂养方法,要有爱的交流和沟通。

(二)愉悦的进餐氛围

1岁前,婴幼儿以母乳喂养为主时,哺乳的姿势和母亲的状态都会对婴幼儿的进餐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母乳喂养时,母亲也应掌握哺乳的恰当方式。保持舒适的体位可以使母亲肌肉放松,有益于乳汁的排出。哺乳的方式通常有坐位式、环抱式以及卧位式三种,除特殊情况外,以坐位式最佳,母亲可坐靠在椅子上,在膝盖处垫一个枕头为手臂提供支撑。喂养时,母亲用肘部托住婴儿的头,手托住婴儿的臀部,背贴在母亲的前臂,嘴巴与母亲的乳头在同一水平位置,母亲可以用手托住乳房,保证哺乳时婴儿的头部和颈部略微伸张,避免乳房堵住婴儿鼻孔而影响呼吸。婴儿的下颌贴在乳房上,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保证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当能听到婴儿缓慢的吞咽声,则表明此时母乳喂养的姿势正确。哺乳过程中,还要注意母婴之间的互动交流,适当的亲昵、爱抚,可以稳定婴儿情绪,增进母婴情感。喂奶后,应该把婴儿轻轻直立抱起,使婴儿伏在妈妈肩头,从下往上轻拍背部,俗称“拍嗝”,防治吐奶。

当婴幼儿1岁开始增加辅食后,家长可以通过餐厅的布置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可以通过桌布、摆件、餐具、桌椅、壁画等,营造一个温馨、固定的进餐环境,使进餐环境更加具有仪式感,从环境的布置上,吸引婴幼儿的关注,调动婴幼儿食欲。当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后,可以为婴幼儿提供专属的卡通餐具和适宜的座椅,能够与家人在一个餐桌共享一日三餐。轻松舒缓的音乐有利于使人保持愉快的情绪。进餐时,可伴有轻音乐,关掉电视机,主动放下手机,可在餐桌上结合菜肴讲些能促进儿童食欲的话或介绍营养知识,为婴幼儿进餐营造一个专注进餐的环境氛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同时,进餐时要用语言鼓励婴幼儿,餐桌并不全是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场所,应加强平时的教育,不要在就餐时训斥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食,千万不能采取强迫、哄骗、威胁、训斥等不合理的喂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