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员安全:食品中毒与食物过敏的表现和应对措施

人员安全:食品中毒与食物过敏的表现和应对措施

【摘要】:本章回顾本章从食品安全的基本概述出发,结合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食物中毒和食品过敏状况,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食物中毒、食物过敏的表现和应对措施,最后归纳出婴幼儿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多方面、多角度为婴幼儿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一)家庭人员安全

1.讲究个人卫生

制作食物的成人的个人卫生会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卫生情况,因此讲究个人卫生是人员卫生中的首要任务。家庭成员要注意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不美甲,注意手的清洁,在制作食物前、大小便后要洗手,以防指甲中的细菌污染食物,同时注意勤换衣服,所穿衣物保持清洁,不对着食物说话、咳嗽、打喷嚏,不直接从锅中取菜品尝,以免唾液污染食物。

2.根据身体状况进行工作

制作食物的人员会直接接触食物,如果成人患有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感冒、肠道传染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不宜进行工作,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婴幼儿,待痊愈后才能恢复工作。

(二)托幼机构人员安全

1.保证炊事人员的数量

由于托幼机构中的幼儿数量较多,因此为避免发生炊事人员个人劳动量过大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保证炊事人员的数量。托幼机构的炊事人员与儿童配备比例视托幼机构所提供的餐食数量而定,提供每日三餐一点的托幼机构应当达到1∶50,提供每日一餐二点或二餐一点的应当达到1∶80。

2.保证人员个人卫生

托幼机构炊事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除做到家庭人员安全的几点要求外,还应严格按照岗位入职标准,经过体检、接受卫生知识培训、拿到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合格证后方能上岗,并在入职后定期体检。在工作中需穿工作服,如厕前要脱去工作服,佩戴能够包住头发的工作帽,在烧菜、分菜时要佩戴口罩,避免飞沫等异物进入到婴幼儿的餐食中。如果托育机构工作人员的家属中有人患传染病,该人员也应该暂时离开厨房工作,直至检疫隔离期满才能上岗。

本章回顾

本章从食品安全的基本概述出发,结合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食物中毒和食品过敏状况,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食物中毒、食物过敏的表现和应对措施,最后归纳出婴幼儿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多方面、多角度为婴幼儿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思考与练习

1.婴幼儿食物中毒与食物过敏有什么区别?

2.当婴幼儿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后,应如何处理?

实训与实操

1.两岁的淘淘是你所在班级里的孩子,午饭过后他的身上突然出现了红疹,并且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此时你将如何处置?

2.请为托幼机构制订一份详细的膳食卫生管理条例。

推荐阅读

1.张兰香,潘秀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王桂真.0~6岁婴幼儿食品安全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3.巩宏斌.0~3岁婴幼儿食品安全指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