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婴幼儿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婴幼儿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摘要】: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二)防止毒物的吸收和保护胃肠道黏膜发现婴幼儿食物中毒后,应尽快使用拮抗剂。因此,大量输液稀释体内毒素是抢救食物中毒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保护肝、肾,促进毒素排泄十分重要。中毒症状较轻的婴幼儿,应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使其康复。

婴幼儿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家长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应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食用时间的长短,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一)尽快排除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毒物

排除的过程可分为催吐、导泻及洗胃,这个过程对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抢救尤为重要,进行得越早、越彻底,效果越好。

1.催吐

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排出毒物。也可取食盐20 g,加开水200 mL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还可将鲜生姜100 g捣碎取汁,用200 mL温水冲服。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2.导泻

如果进餐的时间较长,已超过2~3个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和毒素尽快排出体外。也可用1%的盐水、肥皂水或清水,加热至40℃左右,进行高位连续灌肠。

3.洗胃

洗胃可以彻底清除胃黏膜皱襞内尚未被吸收的残毒。洗胃进行得越早、越彻底,效果越好。

(二)防止毒物的吸收和保护胃肠道黏膜

发现婴幼儿食物中毒后,应尽快使用拮抗剂。拮抗剂的作用是吸附毒素或暂时与毒物结合,从而使胃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毒物毒性降低或变为无毒,或使毒物与胃肠道黏膜隔开而延缓吸收。牛乳、豆浆、蛋清等食物是容易找到的拮抗剂,可以沉淀砷、汞等重金属,也有中和酸碱的作用,并能保护胃黏膜,阻止其吸收毒物。

(三)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泄

一般毒物或毒素进入人体后多由肝脏解毒,或经肾脏随尿排出,或经胆管与肠道随同胆汁混入粪便排出。因此,大量输液稀释体内毒素是抢救食物中毒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保护肝、肾,促进毒素排泄十分重要。

(四)对症治疗

在进行排毒、解毒抢救的同时,还应针对中毒者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儿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中毒症状较轻的婴幼儿,应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使其康复。中毒症状较重的婴幼儿,救助时需保持冷静,进行简单救治的同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