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婴幼儿膳食制作的基本指南

婴幼儿膳食制作的基本指南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丽丽发现乖乖好像不太愿意接受辅食,丽丽检查了乖乖的身体,确认乖乖的精神状态很好,并没有生病。面对这个问题,丽丽表示非常不解和担心。问题与讨论请你尝试分析乖乖拒绝吃辅食的原因,并帮助丽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们进行婴幼儿膳食搭配和制作时,要充分了解各年龄阶段婴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掌握婴幼儿所处发育阶段膳食制作的基本要点及注意事项。

案例

丽丽是一位新手妈妈,她的孩子乖乖已经满6个月了,和乖乖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已经可以正常添加辅食了。最近一段时间,丽丽发现乖乖好像不太愿意接受辅食,丽丽检查了乖乖的身体,确认乖乖的精神状态很好,并没有生病。但丽丽用尽心思,绞尽脑汁变换花样准备的辅食,乖乖也只是伸出舌头舔一下就转过头不再吃了。如果丽丽强行尝试投喂,乖乖便会看见勺子就紧闭嘴巴,并用手使劲推开,甚至还会发脾气。面对这个问题,丽丽表示非常不解和担心。

问题与讨论

请你尝试分析乖乖拒绝吃辅食的原因,并帮助丽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案例解析

六个月大的婴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辅食,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婴幼儿产生对辅食的抵触情绪,具体原因如下:

(1)没有掌握咀嚼和吞咽的方法,不懂得如何进食。六个月大的婴儿口腔肌肉的灵活程度已近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在该阶段为孩子添加辅食,增加其生长所需营养成分的摄入。但在辅食添加之初,由于婴幼儿习惯了采用吮吸的方式获取食物,而果泥、米糊等食物不能再通过婴幼儿习惯和掌握的方式获取了,而是应通过简单的咀嚼帮助下咽。在婴幼儿通过尝试却得不到食物后,会出现烦躁情绪,并用舌头把食物往外顶,甚至直接紧闭嘴巴,转头不吃。

(2)没有做好接受辅食的心理准备。六个月的宝宝对于母乳和奶瓶已经有了适应和依恋,习惯了哺乳的进食方式。刚开始接触辅食时,一下子增加了一种进食方式和不同于奶类的食材,婴幼儿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接受和学习掌握。

(3)制作的辅食不合口味。很多照料者在刚刚开始制作辅食时,总是没有想法和思路,认为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弱,不敢给孩子吃多种类的食材,因此经常给婴幼儿提供食材单一、口味固定的辅食,会造成婴幼儿对于辅食的新鲜感和好感度下降,从而影响进餐食欲,也有许多婴幼儿拒绝辅食的原因,并不是不爱吃食材本身,而是与食材的呈现形式有关。例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纯米糊,但是在加入了蛋黄碎或是蔬菜泥后,就会变得非常喜欢吃。

(4)照料者急于求成。许多照料者在最初为婴幼儿提供辅食的时候,很可能会遇到婴儿推勺反应等抵触行为,很多成人会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式接受辅食而变得着急,喂食的动作也随之强硬,导致婴幼儿产生抵触情绪。

(5)用餐氛围紧张。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逐渐加强,对于身边人的情绪变化也有了感知。照料者的情绪状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婴幼儿的进餐情绪,因此营造一个平和安静的用餐氛围,是保障婴幼儿良好有序进餐的重要一环。

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之一,同时也是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我们进行婴幼儿膳食搭配和制作时,要充分了解各年龄阶段婴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掌握婴幼儿所处发育阶段膳食制作的基本要点及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婴幼儿的成长所需,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方案,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在辅食添加之初,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婴幼儿接受辅食:

(1)给婴幼儿添加辅食要注意循序渐进。在添加食材的种类上要由单一到复杂,起初要从一种辅食开始添加,大约持续三至四天左右,待婴幼儿习惯后再进行更换,慢慢过渡到多种食材相结合,期间要关注婴幼儿对于辅食的接受程度,比如喜欢吃哪种食材,有没有对哪种食物出现过敏现象等等。在食材的选择上要注意由软及硬、由细到粗,逐渐锻炼婴幼儿的咀嚼能力,培养婴幼儿的进餐技能。

(2)辅食的摄入对于婴幼儿来讲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学习的过程,这对于婴儿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饮食方式,因此成人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在我们为婴幼儿制作和添加辅食时,要保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在婴儿出现抵触情绪时,成人既不能完全无视、任其吵闹,也不能强行投喂,而是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让孩子对辅食产生兴趣、激发食欲。例如适当改变口味,变换辅食的呈现形式,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形状,选择美观奇特的餐具等等。

(3)积极营造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在进餐前半小时内,要尽量避免让婴幼儿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进餐食欲。在进餐过程中,如果出现孩子拒吃辅食或是因吞咽不及导致食物溢出等情况,成人要保持平和,让孩子稍做休息,然后调整每一勺的喂食量,以便让婴幼儿更容易接受。同时,成人还要关注所提供食物的温度,以及配套的餐具是否适合婴幼儿的大小,如果食物过烫或是餐具大小不合适,也会影响婴幼儿的用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