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辅食添加时要注意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

辅食添加时要注意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

【摘要】:辅食的添加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婴幼儿感冒生病或者打预防针的时候可以不添加,避免给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增加负担。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暂停添加或暂缓添加该种食物,待症状消失后,再从少量开始添加。

(一)辅食添加的重要性

随着婴幼儿的逐渐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量也逐渐增加,仅靠母乳或婴幼儿配方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从6个月龄开始,就必须从辅助食品中获得其他额外的营养素。从生长发育情况来说,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可以刺激婴幼儿唾液和其他消化酶的分泌量增加,并增强消化酶的活性;可以促进婴幼儿牙齿发育和训练咀嚼吞咽能力,增强婴幼儿的消化能力;还可以促进婴幼儿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等神经系统的发育。从生活习惯的培养方面来说,添加辅食可以帮助婴幼儿学习进食,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用奶瓶和奶嘴喂辅食,从而逐渐停止吸吮的摄食方式,学会用勺、杯、碗等餐具,逐步转化适应以进食固体的混合食物为主的膳食。

(二)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讲,婴幼儿从长牙开始便具备咀嚼的硬件条件,但要学会如何吃则需要一个过程。在婴幼儿4~6个月时,正处于一个尝试吃东西的阶段。喂养者不要认为辅食可以随心所欲地添加,辅食添加是一件严肃而科学的事,辅食添加错了可能会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造成影响。辅食添加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辅食添加要从少量开始加,逐渐增多,刚开始喂含铁的米粉只需要1~2勺就够了,添加适量的水,稀一点方便婴幼儿进食并吸收,以后可以逐渐变稠。添加的数量也逐步增加。量的掌握需要喂养者观察婴幼儿的发育情况而定。辅食添加的种类要一种一种地添加,不可以将没有尝试过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吃,每加一种食物都有一个适应期,要婴幼儿尝试3~5天,适应后再换另一种。如果发现婴幼儿对该食物有不良的症状,例如食物过敏,则要及时更换辅食,保证婴幼儿肠胃的健康发育。其次,喂养者要注意辅食要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不要将辅食装入奶瓶中来喂,以免婴幼儿发生噎食的现象。辅食的添加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婴幼儿感冒生病或者打预防针的时候可以不添加,避免给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增加负担。再次,当婴幼儿已经学会吃辅食之后,便要经常给婴幼儿提供辅食,如米粉、蛋黄、蔬菜泥等。一般在婴幼儿不到6~7个月时不需要提供食盐,到婴幼儿开始吃高质量菜粥或烂面条时,可以加少量的盐,但要比成人口味淡许多,2岁之前不提供味精、鸡精等调味品,1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宜提供甜品,避免体重过重。最后,喂养者要有耐心,当婴幼儿在接受一种新食物时,可能会不适应,需要尝试6~8次。这就需要喂养者有耐心,让婴幼儿尝试多次。对吃过几次都吐出来的食物,仍然不要放弃,可以与婴幼儿平时喜欢吃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喂。

(三)辅食添加的顺序

过去给婴幼儿最早添加的辅食是蛋黄,现在含铁元素的米粉是婴幼儿辅食的最佳首选。因为鸡蛋里虽然含有铁元素,但不易于婴幼儿吸收,吸收率很低。米粉可用母乳或配方奶调配,当婴幼儿学会吃水果后可用苹果汁配制,因为维生素C可帮助铁元素的吸收与消化。米粉之后接下来是几种蔬菜泥,如青菜泥、胡萝卜泥、土豆泥等,然后是水果汁,因为先吃水果的婴幼儿可能不爱吃蔬菜,因此要先添加蔬菜后添加水果。满5个月方可提供蛋黄,以鸡蛋黄为宜。蛋黄外面深色部分不宜给婴幼儿吃,易引起过敏。满6个月便可以提供鱼肉了,随后逐步添加鸡茸、鸭茸、猪肉末等,细碎的肉末既能够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又能刺激婴幼儿肠胃的发育。满7个月可提供动物肝脏,以鸡肝为好。吃全蛋不能太早,一般在满10个月以后才开始提供。过敏体质或有家庭过敏史的婴幼儿要延至1岁后再吃,在婴幼儿8~9个月时可以给他们提供拿在手里吃的“手指食品”,满足儿童牙齿咀嚼的要求,提高婴幼儿的食物咀嚼能力。

(四)辅食添加的方法

由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同时婴幼儿对食物的喜好及适应性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对于添加食物的时间、种类、数量、快慢等均要根据婴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应按照以下方法添加辅食:

1.由少量到多量

添加的食物的量要考虑到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营养需要和消化系统的成熟程度,每次开始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时,先从少量开始,每天1次,随后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次数和量。例如喂养者在添加米粉时,最开始是1小勺、每天1次,先让婴幼儿尝试,同时注意观察婴幼儿大便情况,如果婴幼儿适应这种事物并且大便未发生异常变化,慢慢逐步增加到2勺、3勺,直到可以成为单独的一餐。

2.从一种到多种

开始添加食物时,应该只添加一种,每添加一种新食物时,应多吃几天,当婴幼儿适应了这种食物后,再开始添加另一种新食物,要一种一种食物逐步添加,当几种食物婴幼儿都适应后,可选择其中2~3种食物混合着给婴幼儿食用。

3.逐渐从稀到稠、从细到粗

提供婴幼儿营养的辅助食品形式有3种,即液体食物、半固体食物、固体食物。在婴幼儿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添加,从稀到稠逐步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例如先从米粉糊、烂粥、稀粥过渡到软饭,除此之外食物的形状应从细到粗,例如从菜汤、菜泥、碎菜过渡到软烂的蔬菜,让婴幼儿逐步适应。

4.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

当婴幼儿6月龄之后,每一餐食物的安排可逐渐开始尝试搭配谷类、蔬菜、动物性食物,每天应安排有不同的水果,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应让婴幼儿逐渐开始尝试和熟悉多种多样的食物。随着月龄的增加,也应根据婴幼儿需要,增加食物品种和数量,调整进餐次数,可逐渐增加到每天三餐。

5.适当添加,不要强迫进食

依据婴幼儿食欲和吃饱的信号提供食物,并做到进餐次数和喂养方法符合不同年龄婴幼儿的要求。当婴幼儿不愿意或拒绝某种新的食物时,不要强迫进食,可变换烹饪和摆盘的方式,或者与婴幼儿喜欢吃的食物混合,选择在婴幼儿饥饿或口渴时喂给新的食物,多次尝试后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6.时刻观察婴幼儿情况

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每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时,应密切注意婴幼儿进食后的反应,需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的消化能力和是否引起过敏症状。每次开始添加一种食物时,一般应观察3天有无异常,才能逐渐增加分量或尝试另一种新的食物。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暂停添加或暂缓添加该种食物,待症状消失后,再从少量开始添加。这需要喂养者的悉心观察和科学的照料,时刻关注婴幼儿进餐后的反应,必要的时候可以去医院向专业医护人员询问进食的注意事项,科学合理地喂养婴幼儿,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本章回顾

本章主要讲述了婴幼儿科学喂养的基本原则,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重点讲述了科学喂养的方式及其要点,包括母乳的成分、母乳喂养的益处、人工喂养代乳品的种类、混合喂养的方法以及辅食添加的方法和顺序等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婴幼儿科学喂养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并学会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婴幼儿科学合理的喂养应该遵循的原则。

2.简述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方法与要点。

实训与实操

1.在实践中如何贯彻个性化原则?应注意哪些要点?

2.假如你是一名新手妈妈,在喂养婴幼儿的过程中你会如何贯彻婴幼儿科学喂养的基本原则?请举例说明。

推荐阅读

1.康松玲.婴幼儿营养与喂养[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2.蒋一方.0~3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注释】

[1]蒋一方.0~3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