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优化探讨

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优化探讨

【摘要】:(一)萌芽阶段随着人类逐渐学会取火和使用工具来制熟食物,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了萌芽阶段。(二)形成阶段夏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民族饮食文化的形成阶段。(三)发展阶段秦汉至隋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四)成熟阶段从宋朝至清朝,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逐渐完善并走向成熟。后来被世人垂涎的满汉全席,就代表了清朝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一)萌芽阶段

随着人类逐渐学会取火和使用工具来制熟食物,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了萌芽阶段。在此阶段,人们的食物来源主要通过捕猎、采集等方式在自然界中直接获取,日常多以食用粟、黍、稻等农作物为主。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和演变,烹饪方式也随之不断升级,由起初的直接把食材放置在火堆上烤制的火烹阶段,逐渐过渡到有石头进行隔热的石烹阶段,在随着后来陶器、铜器的出现,烹饪方式也进一步向陶烹、水烹等改良,这也为人类饮食史上画上了一个新的时代标志。到了黄帝时期,民族饮食的状况又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烹饪工具得到了改进,集中了火力也加快了效率,同时黄帝的臣子宿沙氏发明了蒸盐业,从此人们不仅懂得了烹制食物,还懂得通过调味来增加食物的口感。

(二)形成阶段

夏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民族饮食文化的形成阶段。此时,青铜器的制作技术逐渐完善,也被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牧业也开始初具规模。由于社会形式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农业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个时期人们以谷物和蔬菜主食,食材选择的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粮食五谷齐备,蔬菜的样式也逐渐增多,更值一提的是夏商周时期已有桃、梨、杏、枣、橘、柚等多种水果,且这时的水果已经不单单起到饱腹充饥的作用,而是被用作上层社会的休闲食物,可见人们的日常饮食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烹饪技巧上,形成阶段的人们已经对于食材的选择、食物间的搭配、刀工技巧、烹饪手法等方面有了系统的认知和总结,可见人们对于饮食的品质需求更上了一层台阶。同时,也出现了《礼记·内则》《吕氏春秋·本味篇》等一系列饮食方面的文字记载,饮食文化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三)发展阶段

秦汉隋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物产丰富且物美价廉,因此人们日常生活中对食材的选择范围也就更加广泛,菜肴的呈现样式也更加精美多样。烹饪技术也在数次民族大融合、文化重心迁移等一系列客观社会活动中广收博采众长,吸收各民族美食之精华,烹饪技艺也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得以丰富和提高。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的发展,经济发展高度繁荣,伴随着外交活动的活跃,饮食文化交流频繁,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大融合、大繁荣,这些也为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人们在饮食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普遍提高,日常饮食品种多样、风味独特,并且对于饮食的品质要求变得更高,开始关注食品卫生和食疗养生

(四)成熟阶段

宋朝清朝,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逐渐完善并走向成熟。在这段时期,饮食文化的重心和结构都有所调整,在汉族饮食结构的基础上融合了满、蒙的饮食特点,各种菜品推陈出新,在烹饪制作中的分工也更加细致明确。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玉米、番茄、土豆、甘薯等食材也进入了大众视野,丰富着日常的烹饪食材。这时的饮食除了看重食物的味道之外,还讲究饮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对于食材的加工和烹饪方面技术水平更加专业精良,在食品的卫生和保鲜方面也是大有进步。宋朝时期我国的南食、北食就已形成了各自特有的体系。发展到清朝初期时,已经形成了以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等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极具影响力的地方菜系。后来被世人垂涎的满汉全席,就代表了清朝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